[语文教案]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1903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教案]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语文教案]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语文教案]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语文教案]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20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文 章来源 课件 5Y k J.Com 2016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苏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安排了以“人间真情”为主题的四篇课文分别是:负荆请罪 最后的姿势 船长和爱之链在本单元四篇课文中, 负荆请罪是课本剧,表现的是爱国的品质,着重讲述了勇于承担错误的高尚品质。 最后的姿势表现的是2面对困境勇于承担的优秀品质。 船长表现的是一种英雄的爱爱他人,讲述了“爱与责任”人生哲理。 爱之链表现的是平凡人之间的爱的传递,颂扬了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学习了这四篇课文,会让我们对主人公们的胸怀、勇气,对他们的精神与爱心产生敬佩之情,让我们

2、懂得应为祖国、他人付出挚爱的真情,也让我们懂得这些美德在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学生特征分析1、 负荆请罪是一多幕剧本,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存在一些障碍,如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剧本的呈现方式学生也不习惯,应加强朗读,渗透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2、让学生理解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通过对孩子来说是个难点,要选择时机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感悟。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负荆请罪 。2、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成语的意思与来源,排演小话剧,揣摩课文题目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33、品读文本,理解内容,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教学难点品读文本中的重点句子,体会其中深刻的内

3、涵。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负荆请罪排演小话剧。3、在口语交际中,学习来访的本领,懂得采访要做充分的准备,采访时要礼貌得体,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4、引导学生体会爱,懂得感恩,尝试表达爱 ,用文字倾吐心声。三、教学准备41、准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2、准备谭千秋老师的资料,收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3、剪辑”泰坦尼克号“影片的资料。四、课时安排5、 负荆请罪 2 课时6、 最后的姿势 2 课时7、 船长 2 课时8、 爱之链 2 课时习作 2 2 课时 练习 2 2 课时55、负荆请罪教学目

4、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3、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教学难点: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教学与训练点:培养学生积极发言、勤于朗读的学习习惯6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步朗读课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2、学会阅读剧本。教

5、学重点:学会阅读剧本。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教学过程:7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

6、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说说成语“负荆请罪”的意思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8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2)用钢笔描红。(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厉害:难以对付。惧怕:害怕。宽恕:宽容。9昏庸:糊涂而愚蠢。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 。(1)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3)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

7、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10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2、收集廉颇、蔺相如的有关资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剧本第二幕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教学难点: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教学过程:11一、复习检查 品读第一段1. 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这些体现在什么地方?2.分组讨论,交流。3.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8、(1)蔺相如避让廉颇是为了什么?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2)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12记号。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

9、一下哪种说法好?13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6、分角色朗读课文。(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板书设计:5、负荆请罪14廉颇蔺相如对不住你过去的事别提了 宽恕我背荆条扔在一边 跪下扶起(勇于改过)(顾全大局)为了赵国的利益第三课时15教学内容:复习,精读剧本第一幕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

10、顾全大局的教学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练习排演小话剧。教学过程:一、复习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16二、精读剧本第一幕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2、分组讨论。4、指名说。(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

11、什么?(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17(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删除)三、分角色朗读全文。四、排演话剧1、分组练习。2、学生表演。五、总结课文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三、作业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教学反思:18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了解“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括号里的词语在剧本中的作用,进而揣摩、分析人物的表情语气等,排演课本剧,明确人物的品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一是抓住人物的台词、小括号动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二是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属于人物个人的东西来品悟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

12、格特点和品质,品读好人物的台词。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虽然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还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正是有了这样地探索,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6.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课后 3)19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

13、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育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勤于收集资料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 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1.师:同学们,还记得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分 28 分 04 秒吗?20(四川汶川里氏 8 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 ,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至少两个)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 ,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教参 57 页三、课题引领

14、,初读课文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21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1)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2)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3)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词语解释见教参 57 页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第

15、一段(1)5.12 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22个学生的经过。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1)第二段:正面描写 第三段:侧面描写(2)第二段:环境烘托(3)第 6 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作业:1.高质量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抄写文中的词语 2 遍。摘抄文中的成语。23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24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及时写感受的读书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 2008 年 5 月 12 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再次走近谭老师,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 (板书:最后的姿势)1.复习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