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限时练006 .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84724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限时练006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限时练006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限时练006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限时练006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限时练006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限时练006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限时练006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3044)练习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大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12月次年4月2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类型相似的是 ()A.珠江流域的气候 B.泰晤士河流域的气候C.印度河流域的气候 D.黄河流域的气候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5下题。 3.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约束B.甲河下游受地形约束,乙河上

2、游受气候影响C.均受地形约束 D.均受气候影响4.关于甲、乙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河上游地区终年少雨,荒漠广布B.乙河上游地区终年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森林茂密C.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D.目前乙河的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的河 口三角洲5长江和田纳西河的共同点为A河流补给都以大气降水为主,且水汽均来自太平洋 B水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C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D都实现了梯级开发,实现了对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后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改

3、称黔江。读红水河流域图,回答78题。7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导致其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有降水 气温 地形 植被A B C D8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A大量开垦坡地,发展种植业 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 D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读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量、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完成910题。9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上游来水减少 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C库区水污染加剧 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102009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水库库容变小 C水库清淤 D水库拦截率高下图示意挪威位置

4、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1113题。11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河湖众多,少泥沙12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B水位季节波动较小C占用大量耕地 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13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A照明 B制冷 C取暖 D烹饪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1415题。1980年2010年耕地55%40%林地20%44%草地5%7%荒地15%2%其他5%7%141

5、980年与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R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说法相符的是()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河流的含沙量大C河流的汛期长 D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15为了更合理的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0分)

6、(2)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4分)17 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年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水域滩涂未利用地199148.0814.4718.720.340.219.657.960.350.22200841.879.8917.270.040.032

7、3.916.350.630.01(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8分)(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分)(3)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14题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2),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2)。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2),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2分)。(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16答案(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2,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2地势南高北低;2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2(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2;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2,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2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2,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