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017814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物流标准 2005 年2010 年发展规划 时间:2005 年 9 月 30 日 来源: 【打印】 【关闭】 热点新闻 劳动保障部 2005 年全国职业鉴 马六甲海峡将加征“特别战争 中海集团挺进全球班轮公司进 烟台开发区建型保税物流中 小心物流园区热成为一种新“ 关于“物流热”中的物流园区 如何提高询价反馈 车源信息|货源信息 关于印发全国物流标准 2005 年2010 年发展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主管部门、铁路局、交通厅、民航局、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

2、、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印发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发改运行20041617 号)精神,建立统一、科学、完整的物流标准体系,推动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国家标准委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质检总局、民航总局、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编制了全国物流标准 2005 年2010年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 规划从我国物流业和标准化工作的实际出发,旨在密切物流各相关产业在物流标准化方面的衔接,推动物流业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和当前社会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解决物流标准管理分散、标准体系不统一,制修订工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等问题,充分发挥物流各相关部门、行业、技术组织的作用

3、,共同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并对规划的实施提出以下要求:一、各地方和各部门、行业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根据规划中确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根据本地方、本部门、本行业的特点,主动将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纳入规划提出的物流标准体系。二、 规划所列的制修订标准项目将在 2010 年之前分阶段实施,逐步完成。各地、各相关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规划确定的项目、进度,组织力量,具体落实。三、2005 年2010 年安排物流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时,以规划为主要依据,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四、贯彻实施规划要注重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作用。国家标准委委托全国

4、物流标委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委会负责联系有关部门、行业和技术委员会,落实规划所列标准项目的制修订工作计划,以及建立相应的协调、合作机制。标准项目的制修订由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技术归口,难以落实对口标委会的,由全国物流标委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委会负责技术归口。为了更好地落实规划 ,请各相关部门、地方给予大力支持。五、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国家标准委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印章)商 务 部(印章) 铁 道 部(印章)交 通 部(印章)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印章)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印章 ) 国家统计局(印章)二五年六

5、月二十八日全国物流标准 2005 年2010 年发展规划前 言现代物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优化与整合物流活动全过程,实现其科学化、系统化,获得最大效率与效益的复合性产业。我国物流业正在从传统运作方式向现代运作方式过渡。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建设滞后、工作分散,物流标准总体质量不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代物流业的高度综合性决定了标准化和信息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物流标准化进行总体研究,建立科学的物流标准体系,制定物流标准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物流标准化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协调性地进行,已成为加快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不仅受到物

6、流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也得到国务院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1 年,原国家经贸委等 6 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大力加强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2003 年 12 月,全国政协在向中办和国办报送的关于我国现代物流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再次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建议加强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国务院领导专门批示有关部门进行研究;2004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等 9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将物流标准化列为国家扶持和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性工作,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

7、订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体系。针对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需要,2003 年下半年,国家标准委确定研制我国物流标准发展规划,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物流标准体系,研制工作委托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课题组进行。2004 年 1 月,国家标准委发出关于下达物流标准研究课题的通知 ,将研究编制物流标准体系表列入国家标准委 2003 年标准化研究项目。参加物流标准体系课题组的单位有: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

8、、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从 2003 年底开始,物流标准体系课题组在体系表框架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分类调查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先后召开了 6 次有政府部门、科研院校、技术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业界代表参加,总计近 300 人次的理论研讨会,形成了课题报告初稿。2004年 6 月,国家标准委就“物流标准体系”正式向各有关部门、行业发函征求意见,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以及邮政、机械、包装等行业组织和军队有关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提出了许多带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各方面意见,课题组对物流标准体系作了进一步修改和调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

9、物流标准体系表”与“物流标准发展规划” 。规划以“物流标准体系表”为中心,提出了我国物流标准 2005 年-2010 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和具体标准项目,对今后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以作为各部门、行业编制物流标准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也是逐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促进物流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重要依据。物流标准发展规划按照各相关产业的特点,对所列标准项目提出了制修订规划项目表、进度表,在实施过程中,各行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二五年三月目 录1 编制说明 131.1 编制目的 131.2 编制原则 131.3 编制依据 142 我国物

10、流标准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152.1 物流标准工作概述 152.2 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 152.3 物流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63 物流标准 2005 年2010 年发展规划 173.1 指导思想 173.2 主要目标 173.3 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173.4 项目实施时间 183.5 主要措施 184 物流标准体系表 204.1 物流标准体系表适用范围 204.2 物流标准体系表的结构 204.3 其他说明 204.4 物流标准体系表层次结构图 225 物流标准规划项目表 235.1 修订标准项目 23(一)物流通用基础标准 23(二)物流技术标准 23(三)物流信息标准 2

11、3(四)物流管理标准 235.2 制订标准项目 24(一)物流通用基础标准 24(二)物流技术标准 24A.物流设备、设施 24a.物流设施设备基础标准 24b.专业物流设施标准 24c.物流设备标准 24B.物流技术方法 25a.技术方法通用标准 25 b.综合技术方法标准 25c.物流环节技术方法标准 25d.物流增值业务作业标准 25e.特定产品物流作业规范 25(三)物流信息标准 25A.物流信息基础标准 25B.物流信息技术标准 25a.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 25b.物流信息采集标准 26c.物流信息数据元与交换标准 26d.物流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标准 27C.物流信息管理标准 2

12、7(四)物流管理标准 27A.物流管理基础标准 27B.物流安全标准 27a.物流安全基础标准 27b.物流设施设备-安全标准 27c.物流作业安全标准 28d.人员安全标准 28e.危险品/特殊货物安全标准 28C.物流环保标准 28a.物流环保基础标准 28b.物流基本业务环保标准 28c.物流特殊业务环保标准 29d.废弃物物流环保标准 29D.物流统计标准 29a.物流统计基础标准 29b.物流产业规模统计标准 29c.物流业务活动统计标准 29d.物流业从业人员统计标准 29e.财务状况统计标准 29f.安全与环保统计标准 29E.物流绩效评估标准 29a.绩效评估基础标准 29b.

13、成本评估标准 29c.风险评估标准 30d.效率与服务评估标准 30(五)物流服务标准 30A.物流服务基础标准 30B.综合物流服务标准 30a.第三方物流服务标准 30b.国际货运代理服务标准 30c.物流咨询服务标准 30C.物流环节服务标准 30 a.公路货运服务标准 30b.水路货运服务标准 30c.铁路货运服务标准 31d.航空货运服务标准 31e.管道运输服务标准 31f.储运包装服务标准 31g.多式联运服务标准 31h.商品配送服务标准 31i.仓储(公共仓库)服务标准 31j.流通加工服务标准 31D.物流信息服务标准 31E.专业物流服务标准 32a.搬家服务标准 32b

14、.包裹快递服务标准 32c.烟草物流服务标准 32d.医药物流服务标准 32e.食品物流服务标准 32f.农产品物流服务标准 32g.危险品物流服务标准 32h.国际快递服务标准 32i.展品物流服务标准 326 物流标准规划进度表 336.1 修订标准进度表 33近期(2005-2006) 33中期(2007-2008) 33远期(2009-2010) 336.2 制订标准进度表 34近期(2005-2006) 34中期(2007-2008) 36远期(2009-2010) 381 编制说明1.1 编制目的本规划以“物流标准体系表”为核心,达到下列目标:解决我国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物流标准总

15、体水平不高、严重老化问题;加强物流标准的统一性、关联度,促进物流标准化的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物流与国际物流接轨,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为各产业物流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管理与服务规范;指导各类企业实现自身的科学和规范管理;为国家统计数据的采集和政府部门对物流行业的管理提供依据。1.2 编制原则1.2.1 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科学、系统地表示物流各系统、行业、技术领域的内在有机联系,全面涵盖相关各行业、专业、技术领域。1.2.2 以现代物流为特征体现物流整体化运作规律和供应链管理理念,摈弃独立、分段、自成体系的传统运作方式,少量原传统作业标准予以修订。1.2.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体现物流市场对物流技

16、术、服务、管理、信息的实际需求。1.2.4 实用性、可操作性能够表明物流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与重点,指导各部门、行业的具体工作,不改变现行标准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行业的作用。1.2.5 良好的拓展性借鉴、汲取其他行业标准体系研究的经验,为今后物流标准吸收物流科学新的研究成果留出余地。1.2.6 推进企业创新通过科学系统的通用性、基础性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推动企业制订自己的技术、服务规范。1.3 编制依据1.3.1 本规划依据下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国家国民经济“十五”发展计划纲要 ;印发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发改运行20041617 号) ;关于下达“物流标准体系”研究课题的通知 (标委计划函20041 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