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2018届中考数学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017461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鼓楼区2018届中考数学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京市鼓楼区2018届中考数学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京市鼓楼区2018届中考数学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京市鼓楼区2018届中考数学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京市鼓楼区2018届中考数学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鼓楼区2018届中考数学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鼓楼区2018届中考数学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8届数学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图标,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答案】D 【考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根据定义可得D为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是一定要沿某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对各选项逐一判断。2.如图,若A,B分别是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则下列式子的值一定是正数的是( )A.baB.baC.abD.【答案】B 【考点】数轴及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除法 【解析】【解答】解:根据数轴可得:a+b0;ba0; ;计算 时,如果b为偶数,则结果为正

2、数,b为奇数时,结果为负数故本题选B【分析】观察数轴可得出b0,a0,再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判断各选项的符号,即可求解。3.关于代数式x2的结果,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比2大B.比2小C.比x大D.比x小【答案】C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当x0时,则x+2比2小,则A不符合题意;当x0时,则x+2比2大,则B不符合题意;x取任何值时,x+2比x大,故答案为:C【分析】分情况讨论:当x0时;当x0时;x取任何值时,就可得出答案。4.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1,1)和点(3,0)关于这个二次函数的描述: a0,b0,c0; 当x2时,y的值等于1;

3、 当x3时,y的值小于0正确的是( )A.B.C.D.【答案】B 【考点】二次函数y=a(x-h)2+k的图像,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根据图像可得:a0,b0,c0,故正确;对称轴大于1.5,x=2时的值大于x=1的函数值,故错误;根据图像可得:当x3时,y的值小于0,故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观察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与y轴的交点情况、对称轴的位置,可对作出判断;由对称轴的情况,可对作出判断;观察图形,可得出当x3时,y的值小于0,综上所述,可得出答案。5.计算99993的结果更接近( ) A.999B.998C.996D.933【答案】A 【考点】同底数

4、幂的乘法 【解析】【解答】解:根据幂的性质可得:99993最接近于999 , 故答案为:A【分析】利用幂的性质求解。6.如图,点P是O外任意一点,PM、PN分别是O的切线,M、N是切点设OP与O交于点K则点K是PMN的( )A.三条高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答案】C 【考点】切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判定 【解析】【解答】解:N、M为切点,OM=ON,OP为MPN的角平分线, 点K是PMN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分析】根据切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得出答案。二、填空题7.的相反数是_, 的倒数是_ 【答案】 ;3 【考点】相反数及有理数的

5、相反数,有理数的倒数 【解析】【解答】解: 的相反数是 , 的倒数是3【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负号,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用1除以这个数的商,即可求解。8.若ABCDEF,请写出2个不同类型的正确的结论:_,_ 【答案】AD;BE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DEF, A=D,B=E,C=F, 【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对应角相等或对应边成比例。9.如果2xmy3与xyn是同类项,那么2mn的值是_ 【答案】1 【考点】同类项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m=1,n=3, 2mn=213=1故答案为:-1【分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中的

6、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建立方程组求出m、n的值,然后求出再2mn的值。10.分解因式2x2y4xy2y的结果是_ 【答案】2y(x1)2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解:原式=2y( )= 故答案为:2y(x1)2【分析】观察此多项式的特点:有公因式2y,因此先提取公因式2y,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11.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x30的两个根,则x1x2x1x2_ 【答案】2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 , 原式=1(3)=1+3=2故答案为:2【分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分别求出x1+x2 , x1x2的值

7、,整体代入求值即可。12.用半径为4的半圆形纸片恰好折叠成一个圆锥侧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_ 【答案】2 【考点】圆锥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圆锥的半径为r,母线长为4, 即 ,解得:r=2故答案为:2【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扇形的弧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即可求解。13.如图,点A在函数y (x0)的图像上,点B在x轴正半轴上,OAB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k的值为_【答案】【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过点A作ACOB,OAB为正三角形,边长为2,OC=1,AC= ,k=1 = 【分析】过点A作ACOB,根据OAB是边长为2的等边

8、三角形,求出OC、AC的长,就可得出点A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k的值。14.如图,在ABCD中,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当ABCD满足_时,四边形EHFG是菱形【答案】答案不唯一,如:ABC90等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E、F为AB、CD的中点, EGHF,EHFG,四边形EHFG为平行四边形,当ABC=90时,BH=EH=HF,四边形EHFG为菱形【分析】根据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AB、CD边的中点,可证得四边形EHFG为平行四边形,再证明四边形EHFG的一组邻边相等,因此ABC=90时,易证得结论。15.如图,一次函数y x8的图像与x轴

9、、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x轴上一个动点,若沿BP将OBP翻折,点O恰好落在直线AB上的点C处,则点P的坐标是_【答案】( ,0),(24,0)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一次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交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OA=6,OB=8,则AB=10,、当点P在线段OA上时,设点P的坐标为(x,0),则AP=6x,BC=OB-8,CP=OP=x,AC=108=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解得:x= ,点P的坐标为( ,0);、当点P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设OP的长为x,则AP=6+x,BC=8,CP=OP=x,AC=10+8=18,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解得:x=24,点P

10、的坐标为(24,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 ,0),(24,0)【分析】根据点A、B的坐标,求出OA、OB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分情况讨论:、当点P在线段OA上时,设点P的坐标为(x,0),则AP=6x,BC=OB-8;、当点P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设OP的长为x,则AP=6+x,BC=8,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16.如图,将一幅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放置,其中A30,CDE45若三角板ACB的位置保持不动,将三角板DCE绕其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一周若DCE其中一边与AB平行,则ECB的度数为_【答案】15、30、60、120、150、16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旋转的

11、性质 【解析】【解答】解【解答】解:CDAB,ACD=A=30,ACD+ACE=DCE=90,ECB+ACE=ACB=90,ECB=ACD=30;CDAB时,BCD=B=60,ECB=BCD+EDC=60+90=150如图2CEAB时,ECB=B=60如图3CEAB,ACE=A=30,ECB=ACB+ACE=90+30=120;如图2,DEAB时,延长DC交AB于F, 则BFC=D=45,在BCF中,BCF=180-B-BFC,=180-60-45=75,ECB=BCF+ECF=75+90=165或ECB=9075=15故答案为:15、30、60、120、150、165【分析】分情况讨论:分C

12、E、DE、CD分别于AB平行,分别作出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旋转的性质,分别求出ECB的度数即可。三、解答题17.求不等式 1 的负整数解 【答案】解: 2x63(x-1),2x63x3,解得:x3所以这个不等式的负整数解为3、2、1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特殊解 【解析】【分析】先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不等式的整数解。18. (1)化简: (2)解方程 【答案】(1)解: (2)解:去分母可得:82(x+2)=(x+2)(x2), 化简可得: ,解得: ,经检验:x=2是方程的增根,x=4是方程的解 【考点】分式的加减法,解分式方程 【解析】【分析】(1)将第一个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再通分计算,结果化成最简分式。(2)先去分母,将分式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