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0.9)语文试卷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20174601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20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0.9)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2020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0.9)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2020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0.9)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2020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0.9)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2020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0.9)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20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0.9)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20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0.9)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库独家】河北定州中学2020第一学期高一承智班语文周练试题(四)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B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C近来,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接到不少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反映部分实体商家和网络卖家有口无心,不兑现承诺,或者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D未来五年,中华民族将穿越萦绕千年的小康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幅亿万人民勠力同心决胜全面小康的壮丽图景即

2、将展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到了黄昏,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蚕叶一般, 。灯光照着的地方,(依稀/模糊)可见晶亮的雨丝倏忽而逝,天地也仿佛由无数雨丝连接起来了。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置的乐器。一旦雨滴纷至踏来,瓦的音乐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 清脆,且韵味(实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激战过后的短暂休憩。雨声(大概/大致)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重章叠句又似包罗万相,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听雨人的脑海中便漫漶出不尽

3、的情意。听雨, 。2文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加横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淅淅沥沥 擂鼓li B纷至踏来 咀嚼juC慷慨激越 休憩 q D包罗万相 倏忽sh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依稀 实足 大致 B依稀 十足 大概C模糊 十足 大致 D模糊 实足 大概4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听真情奔泻,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B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 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听真情奔泻C白昼的余光被嘈嘈切切地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听真情奔泻,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D白

4、昼的余光被嘈嘈切切地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 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听真情奔泻5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广阔、深沉的基调。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5、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二、现代文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真的猛士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钱玄同,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钞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

6、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

7、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个人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

8、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40时,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互相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悼唁。 钱玄同一生恃才傲物。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随后,他在燕京大学

9、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

10、作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钱玄同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刘半农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最终改革派取胜。 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

11、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考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上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还和朋友一起为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 (3)钱玄同为人刚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请结合文

12、本探究钱玄同先生成为“真的猛士”的原因。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宝 物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

13、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他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

14、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