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对策建议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17102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对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对策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对策建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 专 业 金融学 学习中心 达县奥鹏学习中心 姓 名 魏超 学 号 710998212075 指导教师 张雪芳 2012年4月10日论文摘要我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持续走高,成为当前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当前我国通胀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造成CPI持续走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动性过剩,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因素,其中制度因素是影响其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应做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汇率的弹性,调整对利率和要素价格的扭曲以及改善官员的考核制度等。中国通货膨胀

2、的成因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地方是:盲目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投资膨胀。但经济基础的薄弱和资金的短缺成为高速发展的瓶颈。于是增加货币投放量和信贷资金的结果造成流通中的货币量大大超过实物的流通量,发生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中国通货膨胀不同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是: 由价格改革而引发的成本推动式通胀。引起货币超量发行的主要原因还来自不完善的微观经济基础,是体制上的原因。不完善的经济法规和秩序使各种商品在流通中发生转手加价的问题。关键词:通货膨胀; CPI指数;治理政策目 录引 言 4一、我国通货膨胀现状4二、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特点4(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性质5(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背景5(三)

3、我国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5(四)我国物价上涨的传导路径5三、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一)鉴从“价格”出发解释通货膨胀成因6(二)从“货币”出发研究通货膨胀的根源7四、治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7(一)增强对全球资源性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参与力度7(二)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使消费需求成为第一推动力8(三)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膨胀8(四)发展资本市场,利用充足的流动性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8(五)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增加有效供给9结 语9参考文献9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引 言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之一。通货膨胀作为我国政府制定货币政策以及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4、它的形成原因和未来走势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还关系到我国居民的福利水平。原因在于,在货币收入给定不变的条件下,一国居民的福利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消费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货膨胀作为一个复杂且综合的经济指标与实际产出、货币供给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股票收益率等金融指标之间联系紧密,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影响。国际上公认的通货膨胀的一种定义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当今主流经

5、济学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危害相当大。只有维持稳定的物价水平,才能确保商品与劳务价格不受通货膨胀的干扰,市场价格机制才能顺利运行,进而提高经济体系资源配置的效率,所以世界各国都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一、我国通货膨胀现状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011年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4%,涨幅创下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在构成6月份CPI的八大类价格中,按同比涨幅高低排序分别为:食品类涨14.4%,居住类涨6.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涨3.4%,烟酒及用品类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

6、修服务类涨2.5%,衣着类涨2.1%,交通和通信类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涨0.6%。从2010年7月份开始的这一轮物价较快上涨已经1年,CPI从2010年7月的3.3%到2011年6月的6.4%,同比涨幅一路攀升,居民消费价格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治理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二、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特点 村改革开放以来,不包括本文将研究的从2010年7月开始,至今仍在发展的以下称为本轮的通货膨胀在内,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19871988年、19931994年、20032004年、20072008年的4次显著的通货膨胀。与前4次通货膨胀相比,本轮通货膨胀

7、在性质、宏观经济背景、价格传导机制和价格传导路径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性质改革开放33年中,最典型的4次通货膨胀是1987988年、19931994年、20032004年、20072008年。在这4次通货膨胀中,前3次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其共同特征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过分活跃,随之而来的是消费高涨,使得社会总需求高于生产能力,导致价格上升。20072008年与本轮通货膨胀已不再是单纯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是在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由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混合型通货膨胀。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及其他国家的宽松政策、国际能源、原材

8、料与粮食价格的上涨、流入的资金炒作以及国内流动性过剩、蔓延的涨价预期、劳动力成本价格、经济结构调整、制度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所造成的。(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背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每轮通货膨胀几乎都出现在经济过热以后,而本轮通货膨胀却出现在经济处于软着陆的阶段,实体经济正处于企稳当中,并没有出现过热。2009年我国GDP增长9.6%,2010年增长10.3%,2011年上半年增长9.6%,整体市场需求尤其是民间需求没有明显过热的迹象。这也是本轮通货膨胀上行时间超出市场预期的重要原因。(三)我国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在虽然本轮通货膨胀仍然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机制出

9、现了明显变化,并且农产品价格之间出现明显的传染效应,表现为价格的轮番上涨,个别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巨大,如大蒜、生姜、大豆、苹果、棉花等等。过去农产品价格的定价机制是收购价格推动市场价格,(国际市场)期货价格推动现货价格,而这一次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市场价格推动收购价格,现货价格推动期货价格。这反映出现货市场的农产品已经呈现出一些资本品特征。(四)我国物价上涨的传导路径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日益升级,食品开支占比逐渐下降,而房地产价格以及奢侈消费比如旅游等价格对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实际上,近几年我国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风险已经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品蔓延到满足特定要求的一般性商品。本轮物价上

10、涨的传导路径首先是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2009年的大幅上涨,随后在国家出台房地产新政调控房价和股市表现低迷的背景下,大量资金开始涌向泛资本品,如贵金属、收藏品以及供需平衡脆弱的农产品,从而推动这些泛资本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三、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虽然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从本质上说其原因在于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经济活动需要的货币量,但引发我国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不仅仅是货币流通的问题,而是由众多因素综合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括了美联储及其他国家的宽松政策、国际能源、原材料与粮食价格的上涨、流入的资金炒作等国际输入性因素,也包括了国内流动性过剩、蔓延的涨价预期、劳动力成本价格、经济结构

11、调整、制度成本等自身因素。(一)鉴从“价格”出发解释通货膨胀成因1、结构性通货膨胀20072008年度,通货膨胀率先在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体现出来了,具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2007年食品价格上涨12.3%,导致农产品涨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政策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而市场的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旺盛,使得供求不平衡,价格也就被推高了。2007年国际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带动了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雪灾,南方农产品供给不足,北方大量粮食、蔬菜、猪肉等物资运到南方,加大了成本,农产品的价

12、格自然就上涨了。2008年12月份,我国CPI创新高分别上涨7.1%和8.7%,足以证明通货膨胀的规模不断扩大。2、输入推动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此次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次贷危机产生后,大量的资金从金融市场流向商品市场寻求避险,这些热钱的进入大大推动了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从而推动了我国进口产品的价格,引发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也普遍涨价。我国是世界上进口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尤其在石油和铁矿石进口上一直是世界进口大国。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7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6.05%; 2007年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涨价,屡屡突破每桶百元大关;铁矿石价格

13、上涨9.5%,2008年则上涨65%71.5%,这使国内依靠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成本加大,导致国内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压力。3、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2007年至2008年6月,我国经历了高通胀和高增长的发展历程,这与我国特殊的经济增长结构有重要关系。传统上,拉动需求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其中消费支出是总支出的主要力量。在发达国家消费占GDP总量多一些,其次是投资和出口。而在我国呈现相反的格局,消费只占GDP比例的50%左右,而投资和出口占比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12006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由50%、50.1%和-0.1%转变为39.2%、41.3%和19.5%。投资超过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20072008年固定增产投资增速在25%左右。出口增长的速度也很快,20052007年出口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投资和外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加剧了国内能源、燃料等资源的紧缺,资源的稀缺性促使产品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加大了国外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力,并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二)从“货币”出发研究通货膨胀的根源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中存在过多的货币将会导致物价上升,纸币贬值。下面就从货币方面来解释一下通货膨胀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