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7《藏戏》学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69754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7《藏戏》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7《藏戏》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7《藏戏》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7《藏戏》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7《藏戏》学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7《藏戏》学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难点】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自主学习】一、新知预习1搜集藏戏的资料。 2.读准加点字的字音,选择正确的画“”。(1)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hng hng)(2)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 (ch qi)(3)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bi bi )(4)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h h )3用课文里的词语填空。( )的激流 (

2、 )的江水 ( )的牛皮船 ( )的容貌 ( )的舞姿 ( )的唱腔二、课堂探究1. 藏戏的形成有哪些传奇色彩?(1)以弱抗强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 (3)艺术的传奇: 2.藏戏有什么特色?自由读8-19段,用一个词概括藏戏的主要特点。(1)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人们将藏戏演出称为“ ”,被称为藏文化的 。(2)藏戏的特色是: 的面具, 的舞台, 的演唱风格。(3)面具运用 、 的手法,使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善者的面具是 色的,代表 。3.读开头1-3段,体会写法。(1)把开头三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 (2)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三、拓展延伸调查我国其他地方戏曲

3、的特色。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7 藏戏学案【自主学习】一、新知预习1.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戏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康区的集镇、乡村或庄园演出,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剧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藏剧传统剧目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苏格尼玛白玛文巴等剧目,多含有佛教内容。西藏民间藏戏剧团是

4、十分普遍的。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常常是围得水泄不通。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1)hng(2)ch(3)bi (4)h3(野马脱缰般)的激流 (咆哮)的江水 (数不清)的牛皮船 (俊俏)的容貌 (婀娜)的舞姿 (优美清新)的唱腔二、课堂探究1.藏戏形成的传奇色彩:(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这几句话,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

5、奇。(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2.(1)唐东杰布、“阿吉拉姆”、活化石(2)藏戏的特色是:(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的面具,(简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舞台,(随心所欲、丰富多彩)的演唱风格。(3)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代表(纯洁)。3.(1)反问的语气介绍藏戏的特点更加鲜明,情

6、感越加强烈。(2)首尾呼应,为后文重点描写面具的颜色、形状、作用埋下伏笔。三、拓展延伸如,安徽的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在安徽、湖北、江西毗邻农村流行采茶歌,因民间社会交往,流传于安庆地区,与多种民间艺术结合,形成民间小戏。辛亥革命后,黄梅戏在京剧鼻祖程长庚故里、素享“戏曲之乡”美名的安庆府怀宁县一带植根,汲收了京剧、徽调的营养,受到当地风土、人情、语言的影响,得到了丰富和升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安徽省境内,由政府组建了省、专区、市、县专业黄梅戏剧团,保护、启用和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黄梅戏即成为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 浙江的越剧: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古越国所在地)的农村。它是以嵊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落地唱书”为基础,并在余姚鹦歌(秧歌)和湖州滩簧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最初称为“小歌班”,多是农村艺人在农闲之际业余组合唱戏,后逐渐组成职业“小歌班”,并于1916年进入上海,吸收绍剧、京剧所长,在茶楼以“绍兴文戏”之名演出,演员多以女艺人为主,有的戏班全由女演员组成。1938年,绍兴文戏改称越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