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20167944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人教部编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 诗 三 首三衢道中【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古诗中的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想象画面,领悟古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朗读、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解题。1.指名背诵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2.这两首诗都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美好画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去看看有什么新奇的景

2、象。(板书:三衢道中)师:大家结合课文注释,猜猜题目是什么意思。3.出示课件“知识链接”。(简介“三衢”和诗人曾几)“三衢”即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人。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再现古诗魅力。解释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自由读诗,读准字音。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课件出示: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泛、减”是前鼻音。齐读。2.老师范读,划分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课件出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自读自悟,合作探讨。1.从题目中可

3、以看出这是一首游记诗。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理解诗意。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古诗。(2)画出写作者游览的时间、行程、所见、所闻的词语或诗句。(3)自学后,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板书:时间、行程、所见、所闻)2.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古诗。3.师深入小组指导学习。4.交流汇报。(1)时间、行程。课件出示诗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时间:梅子黄时五月夏季“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愉快的心情。天晴人心也晴,多么明媚,多么开朗!行程: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又去山上行走。诗人乘船游山,“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却山

4、行”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的小道,其乐无穷。师:诗人游兴未尽,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2)所见、所闻。课件出示: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绿树成荫,作者的心情真是愉快极了。更让人惊喜的是谁的叫声呢?(黄鹂)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出诗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连接后两句诗。(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两句诗要读出诗人惊喜、愉快、轻松的心情。师:古人常常以黄鹂的叫声来寄托一种喜悦、愉快的心情。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两句诗也写了黄鹂的叫声呢?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设计意图:自读自悟,精读交流。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诗人那种由高兴到惊喜的心情变化。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这首诗。3.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4.齐诵本诗。五、了解本诗的学习方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板书设计】三 衢 道 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时间)小溪泛尽却山行。(行程)绿阴不减来时路,(所见)添得黄鹂四五声。(所闻)初夏宁静怡人,山行轻松愉快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