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20164878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分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1(1分)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汽水B液氧C干冰D甲烷【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汽水中有碳酸、水等,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汽水中有碳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B、液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

2、甲烷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1分)下列食物富含淀粉的是()A黄瓜B鸡蛋C奶油D面包【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B、鸡蛋主要含有蛋白质,故选项错误。C、奶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D、面包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

3、关键。3(1分)净水时加明矾的作用是()A除去异味B杀菌消毒C吸附沉降D降低硬度【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杂质,形成大颗粒,沉降能除去不溶性固体大颗粒;【解答】解: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杂质,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中各步骤的作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1分)下列描述属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固体B微溶于水C溶液有滑腻感D能与CO2反应【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A、白色固体,

4、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微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溶液有滑腻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5(1分)利用“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能将蜡烛火焰熄灭的为法是()A用水浇灭B剪掉烛芯C吹灭蜡烛D罩上烧杯【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清除

5、可燃物。【解答】解:A、用水浇灭蜡烛,是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错误;B、剪掉烛芯属于清除可燃物灭火,故正确;C、吹灭蜡烛属于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错误;D、当蜡烛把玻璃罩内的氧气耗尽时,蜡烛熄灭,故错误。故选:B。【点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移走可燃物等措施都能够达到灭火的目的,解答本题时要分析蜡烛熄灭与什么因素有关。6(1分)乙烯(C2H4)是一种果实催熟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烯中含有两个氢分子B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C乙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D乙烯由2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组成【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原子构成,可以计算组成元素质

6、量比、相对分子质量等。【解答】解:A、乙烯中不含有两个氢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乙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4=6: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乙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既论种类也论个数,要注意理解。7(1分)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元素种类D物质总质量【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实质是:氢气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气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所以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种类,而

7、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及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1分)食用下列食品,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A蒸煮后的霉变大米B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C添加适量碳酸氢钠的苏打饼干D用工业酒精配制的白酒【分析】A、注意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B、注意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活性。C、碳酸氢钠可以做发酵粉。D、甲醇有毒不能饮用。【解答】A、注意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一般高温不能将其杀死,故A错。B、注意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活性,所以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对人体有害,故B错。C、碳酸氢钠可以做发

8、酵粉,添加适量碳酸氢钠的苏打饼干,对人体无害,故C正确。D、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对人体有害,故D错。故选:C。【点评】食品安全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政府在这点上非常重视,近年来食品问题总是不尽人意,这种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9(1分)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水100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9g NaClB用烧杯量取99.1mL水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分析】A、根据溶质的计算方法来考虑;B、根据溶剂的计算方法及取用方法考虑;C、溶液配制应在烧杯中进行;D、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考虑。【解答】解:A、在实验室配制0.9%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氯

9、化钠:100g0.9%=0.9g,故A错误;B、需水:100g0.9g=99.1g,合99.1mL,用量筒量取99.1mL水,故B错误;C、溶液配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C错误;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1分)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食品胃液人体血液肥皂水洗涤剂pH0.8157.357.4510.212.2A人体血液呈酸性B用NaOH可以治疗胃酸过多C洗涤剂比肥皂水的碱性强D肥皂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分析】当

10、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结合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人体血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NaOH碱性太强,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C、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洗涤剂的pH比肥皂水的pH大,洗涤剂比肥皂水的碱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D、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变红,肥皂水的pH为10.2,大于7,显碱性,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等是顺利解题的关键。11(1分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溶解度是40gB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g甲C将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将t1甲的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是40g,故A正确;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1

12、8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g甲,故B错误;C、将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将t1甲的溶液降温,甲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不一定能析出晶体,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2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C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ABBCCDD【分析】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

13、气态。B、根据食用油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食用油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可用于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C、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14、,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3(2分)下列实验现象与解释不相符的是()实验现象解释原因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B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空隙C硝酸铵溶于水

15、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D鸡蛋清溶液中加乙酸铅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蛋白质的溶解性变小AABBCCDD【分析】A、根据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D、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后,失去生理功能,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外界条件有多种,如强酸、强碱、甲醛、酒精、重金属离子、高温、射线等。【解答】解:A、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因为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