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教案新教科.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64038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教案新教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教案新教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教案新教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教案新教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教案新教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教案新教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教案新教科.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效率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举例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通过讨论,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4.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二、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

2、的因素,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现需把装修用材料运到三楼。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教学活动一、有用功和额外功阅读教材P86,观察:做功的不同办法。如图11-4-2。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图11-4-2中画了三种办法。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1)人做功=对沙子做功+对桶做功+克服自重做功。(2)人做功=对沙子做功+对桶做功+对动滑轮做功。(3)人做功=对沙子做功+对口袋做功+对动滑轮做功。思考:(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

3、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从而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1)无论采取哪种办法都必须做的功叫作有用功。(2)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作额外功。(3)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作总功。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教师可视学生理解程度再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举例。二、机械效率如果用 表示总功, 表示有用功, 表示额外功,它们的关系是 。 由上式可知,任何机械做的有用功只是总功中的一部分。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工作中,我们总是

4、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机械效率越高,就说明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100%计算公式:100%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故1。组织学生讨论:(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哪种表示更好?学生经过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更好。阅读教材P87,做“活动:计算机械效率”。算出图11-4-2中三种不同做功方式的机械效率。学生各自计算。得出结论:第三种做功方式的机械效率最高,第一种做功方式的机械效率最低

5、。多媒体展示例题:例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提高1m,绳重、摩擦不计。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2)展示学生解题过程;(3)总结、评价。在实际机械中,与摩擦力有关的额外功往往是不可以忽略的,对提高机械效率,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思考:提高机械效率有什么意义?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机械效率越大,做相同的有用功,需要的总功越少,机械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用。的高低是机械性能优劣、质量好差的重要标志之一。常见机械的效率:(

6、1)滑轮组 50%70% ; (2)起重机 40%50% ; (3)抽水机 60%80% ;(4)离心式水泵 60%80% 。阅读教材P88,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图11-4-3。(1)实验原理:100%100%。(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3)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功、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滑轮组G(N)h(m)W有用(J)F

7、(N)s(m)W总(J)(a)(b)(c)(4)分析讨论:(a)、(b)两个装置,挂的钩码数量相同时,机械效率有什么不同?(b)、(c)为同一装置,挂的钩码数量不同时,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变化?出现机械效率高低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总结作答:(a)、(b)两个装置,挂的钩码数量相同时,两装置有用功相同,(a)装置额外功小于(b)装置,故(a)装置机械效率大于(b)装置。(b)、(c)为同一装置,额外功相同,(c)装置挂的钩码数量多,其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b)装置挂的钩码数量少,其有用功少,机械效率低。出现机械效率高低不同的原因是有用功所占总功的比值不同。(5)结论:动滑轮重

8、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生讨论后得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板书设计4.机械效率教学反思本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功的基本概念,而引入这些物理概念的目的就在于要研究机械做功的问题。一谈到机械做功就不得不谈到机械效率的问题,所以这节课将更多地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我在上课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机械的使用就是为了代替人力做功,鼓励学生认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机械,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调动了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