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瘦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60700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瘦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上高度(一)从政治认同角度解读中华文化的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

2、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中华文化的特点特征见证(表现)阐释源远流长(从纵向讲)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博大精深(从横向讲)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区域性各地区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

3、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包容性内涵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中华文化的作用(1)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对点训练1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八大菜系从味型、选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

4、点。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解析:选B不同地域的菜系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故排除A、C、D三项,答案为B项。2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ABCD解析:选C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

5、代表性项目,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应该得到保护,不体现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与题意不符;与题意不符。(二)从公共参与角度看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

6、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内容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时

7、代的发展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要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对点训练3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奋斗中形成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8、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告诉我们()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抽象的,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ABCD解析:选A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错误,民族精神是具体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正确。4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或是主观臆断,或是恶意调侃,甚至虚构荒唐细节,消解和恶搞英雄,抹黑历史事实,损害英雄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光辉形象,混淆是非曲直。英雄不容亵渎!一个国家对英雄的缅怀和敬重是其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在民族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9、深深植根于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ABCD解析:选B说法错误,民族精神的力量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错误,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正确。二、选择题考法解法研究求准度命题透析(八)洞若观火,全局把握典题感悟选择题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特点。许多考生因为缺乏必要的解题技巧,导致同样基础的考生在选择题上得分差距较大。近几年来,政治高考中常见的干扰题肢设置方法有:张冠李戴法、偷梁换柱法、以偏概全法、答非所问法、鱼目混珠法等。

10、考生在做选择题时要认真读题,不要一叶障目,舍本逐末。要仔细审题、找准关键词。如“范围关键词”: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政治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如措施、制度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启示等。典例“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联,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B博大精深C具有包容性D具有地域性错答分析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

11、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二者不能混同。正确解答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突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B应对策略选择题除去选项本身错误的直接排除外,还要注意下列选项也要排除掉。 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规定范围的要排除,以偏概全的不选。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题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化、绝对化的题肢舍去。间接联系者不选,这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意的最直接的题肢。二级延伸的,间接联系

12、的不选。同义反复者不选,干扰题肢往往是题干内容的重复或变相重复,考生如不仔细辨析,就会错选,解这类题,要注意将题肢和题干逐一比较,舍去不属于题干原因的题肢,如果是最佳选择题,只能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题肢。因果相悖者不选,因果倒置者也不选。集训练通1蒙古族善游牧,就有了拆装、运输方便的蒙古包;土家族大都居于山坡陡岭,就有了依地势而建的吊脚楼;广东开平要防涝防匪,就有了碉楼。这体现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无共性可言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ABCD解析:选B蒙古族、土家族、广东开平等的建筑特点不同,体现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13、区域特征,也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符合题意。各地区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说法错误。在材料中体现不出。金指一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各地区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题肢只见个性,不见共性,说法错误,排除。2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ABCD解析:选A对待外来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辩证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故正确,错误。金指一点管中窥

14、豹,只见一斑。题肢只看到了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就妄下结论,全盘吸收。未看到外来文化还有消极成分,故应排除。3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ABCD解析:选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但忽视了传统文化和

15、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金指一点一叶障目,不辨真伪。题干中的观点不能正确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第一,传统文化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二,外来文化也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三、高考3道主观题针对研究明热度“高考第40题”单元命题点研究锁定高考常考点考点考查角度及常见设问方式答题要点弘扬民族精神关系1.阐述抗战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2简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某种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基本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