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5333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峨山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峨山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峨山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峨山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峨山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峨山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峨山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生注意事项:1、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上指定区域做答,超出答题区域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中国史传文化最早的经典作品是据说为孔子所作的春秋。春秋有史有传。比如春秋为史,春秋三传为传。中国古代文体史上,传依附经、相对于经而存在。经为纲,为概述,为抽象的道理;传为详解、事实说明和具象化。从史与传的关系上看,则应该是史为史实,传是借由史实表达的史识。但实际上,孔子著春秋,有微言大

2、义之说,本就是借史实的取舍、详略、措辞、说法等等来对史实进行褒贬、评价和定性,并无纯粹的客观性可言。传要进一步阐明和凸显经中的道理,其对史实的加工、演绎乃至虚构,就更要远胜于经的微言大义了。(明)李贽云:“传始于左氏顾意主劝惩,虽诬而不为罪。”李贽因此认为,史传本不以真实性为上。春秋三传,都以解释、凸现春秋大义而非提供历史真相为目的。可见“传”本来以示意、明义为本,而非以追求客观真实为本。就此而言,历史叙事从一开始就具有演义性质:用经过了虚构处理的史实,来演绎褒贬之义。司马迁则开拓了文学化的叙事学原则。司马迁写史,命名为“记”,应该是有其深意的。以记录为名,强调的是纪实性。这似乎成了中国正统历

3、史叙事的第一原则。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基本前提。史记确实有信史之誉。但它真正的贡献远不仅仅在此。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史记最突出的价值,是它开创了中国历史叙事学的全新局面,并由此而形成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最重要的叙事学传统。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由司马迁开创的中国历史叙事中的传人传统。司马迁为个人立传,叙写个体性人生,通过丰富的情节与细节描写,塑造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其次是司马迁的历史叙事重视传说材料,富有传奇色彩,甚至有意追求传奇性效果,从而使他笔下的历史人物具有超越于现实人生的想象性创造性质。先秦古史本有记言记事传统,到司马迁始确立了记人传统。在司马迁那里,一定程度上历史确实走向了传奇

4、这实际上也是它超越左传基于劝惩而进行历史虚构的地方。神话、传说、英雄传奇作为一种 “原始文化遗留物 ”,在司马迁的历史叙事里,留下了大量的或清晰或隐晦的印痕。有必要指出的是,传说的失真与历史记载的失真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基于夸饰的心理需求和寄托的情感、精神需求,后者则基于正史写作的基本理念,基于现实与价值观的束缚。因此,对于后世中国的叙事文学创作来说,司马迁史记叙事学最大的启示便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想象性创构和虚构。这一叙事理念被(清)高珩概括为 “笔补造化 ”。“而况勃窣文心,笔补造化,不止生花,且同炼石。”“笔补造化”后来成为中国俗文学尤其是讲史文学一个最基本的创作原则。后世的俗文学创作者

5、,即使是讲史,其创作理念也与实录无关。纪实性的历史叙事最终直接导致了虚构性叙事文学的出现。节选自彭亚非笔补造化与好异重幻的超常态审美需求中国叙事文学的传奇意识初探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在中国文体史上,经是概述,是抽象的道理,传则是从属于经的,是对经的详解、事实说明和具象化。B. 春秋的微言大义,是指借史实的取舍、详略、措辞、说法等来对史实进行褒贬、评价和定性。C. 演义,指用经过了虚构处理的史实,来演绎褒贬之义,中国历史叙事从一开始就具有这一特点。D. 春秋三传,以解释、凸显春秋大义而非提供历史真相为目的,这是其远胜于春秋微言大义的地方。2. 下列理

6、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史记最突出的价值,并不在于提供历史的纪实,而在于开创了中国历史叙事学的全新局面。B. 史记形成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最重要的叙事学传统,其中包括历史叙事学中的传人传统和传奇色彩。C. 传说的失真基于夸饰的心理需求和寄托的情感、精神需求,与历史记载的失真性质不同。D. 史记叙事学给后世中国叙事文学创作的最大启示,便是后人概括为“笔补造化”的叙事理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孟子“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通过“诛”“弑”的选用,表明自己的态度,可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B. 左传为“春秋三传”之一,

7、对于其基于劝惩而进行历史虚构的地方,李贽认为“虽诬而不为罪”。C. 就突出历史人物个性的刻画与传奇性的描写来看,史记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 三国演义建立在三国志的基础上,但仍有大量的想象性创构和虚构,其体现的创作理念与实录无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快乐的猪韩振远朋友说自己的愿望是做一只快乐的猪,我觉得像遇见一位哲人,从此喜欢上了她。人一生最痛苦的莫过于当牛做马,其他像如狼似虎,猥琐若鼠,绵善如羊,动若兔,敏如猴都相对容易,唯有想成为猪,难矣!若能成为快乐的猪,则幸之甚矣。猪的哲学是安于现状,只看眼前,不想以后。人活到五十

8、岁才知天命,猪从一出生就随遇而安乐天知命。世世代代都被人屠宰,从没有苦大仇深,永远是傻乎乎的样子。猪是人类最早的朋友,也是人类宰杀最多的动物,但猪与人类从没有恩怨情仇,谈不上痛恨,也谈不上感激,看似浑浑噩噩,憨态可掬,实际高明无比,看似糊涂,实乃聪明,这样,人就得老老实实伺奉,猪也乐得享受,根本不在乎平庸,可以无为,决不碌碌,在意的事只有长身体,因而心宽体胖。猪把忙忙碌碌、殚精竭虑之类的词统统让给了人类,人说: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猪不同意。人说:活着就要思考。猪也不会同意。猪不想当苏格拉底,也不想做洛克菲勒、乔布斯,要的只是当下快乐地生活。猪是入世的,只会接受,不会拒绝,无论忧郁还是悲愤,随你吧

9、,猪才不在乎。至于回报嘛,猪有猪的讲究,不求过程,只要结果,快乐一生,最后用身体回报,供人宰割,做“庖厨之用”。猪的一生结束后,毋需哀荣,更不需永垂不朽,怎么评价是人的事。许多人欣赏王小波那只特行独立的猪,是因为自己平庸,在为那只猪叫好之际,集体被王小波幽了一默。其实,只要做了猪就该顺应猪道,不然,会在不断地赶杀中失去自我,王小波的那只猪最后就变成了一只没人疼的野猪,风餐露宿流浪田野,实在可怜。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中,猪不堪忍受人类压迫,发动了一场革命,结果变成与人一样残忍的动物,将动物庄园弄得血腥味十足,完全没有猪味,着实可恶。做一只快乐的猪并不容易。集体化时期,我曾当过两年饲养员,

10、喂过一大群猪。我家也先后喂过许多只猪,因而,我深知猪之生活三味。给生产队喂猪时,我把猪分成两圈,一只即将分娩的女猪单独养在一座条件较好的猪舍里,像个佣人般天天打扫清理,如同伺候住在别墅里的贵妇。十几只克郎猪群养在一座条件极差的圈里,由他们泥里水里蹚,任圈里臭气熏天并不理会。经常看到的情况是,那位别墅里的贵妇猪形单影只,落落寡合,而群养的平民猪则嬉闹追逐,嗷嗷欢嚎,好生快活。我把煮好的两种食物分别倒进槽里时,两边圈里的猪对食物的态度也大不一样。一边是精制美食,贵妇猪吃得十分秀气,像林黛玉一样煞起眉头,挑肥拣瘦,郁郁寡欢,连我都生出几分怜悯。另一边,不等食物落下,已集体欢呼,像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碗

11、喝酒般个个表现出旺盛的食欲,吃得气吞山河。后来,等产下猪娃后,有一大群孩子相伴,那边的秀气猪才恢复了常态。由此我认为,猪和人一样不喜欢离群索居,居住空间不宜过大,宜居足矣;食物不宜过细,可口足矣。我家喂猪有许多故事,其中一头猪是我用捡来的钱买的。15岁那年,我与同伴逛集市,地上一卷票子赫然进入视线,我像做贼一样捡起来,数了数一共二十多块。贫困让我们的情操都不很高尚,根本没想到失主的痛苦,也没有商量,不约而同想到用这些不义之财买两只猪娃。和人一番讨价还价后,两个人各抱一只白胖胖的猪娃回到家。那时候,连人也吃不饱饭,哪有食物喂猪,被我买来的猪娃可遭了大罪,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猪圈就在大门口,我常常望

12、着饿得嗷嗷叫的猪束手无策,而猪呢,瘦得像只山羊一样身材苗条,但它并没有抱怨,经常瞪着一双渴望的眼睛与我对视。终于有一天,被饿得忍无可忍的猪逃走了。我不知道那么小的猪什么时候练出一身飞檐走壁本领,能从那么高的圈墙跳过,光凭这身手,其本领至少不在王小波那头特行独立的猪之下。此后几天,我走遍了周围的村庄,逢人便问看没看见我的猪,又走进田野,在疾风中不断呼唤。后来意识到,猪才不会到旷野里觅食,它需要人间烟火,而不是流浪天涯,一只在田野里踽踽独行的猪,想起来都可怜。最后,终于在离猪圈不到五十米的邻家红薯窖里找到了它。在深达一丈,暗无天日的红薯窖里,它生活得很快乐,我相信它是嗅到食物的气味自己跳进去的,因

13、为从红薯窖的位置看,绝无失足可能。在食物和自由之间,它宁愿选择前者。我养的猪都不快乐,这不能怨我,因为它们和我一样都出生在一个不快乐的年代。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猪不需颜回那么高尚的情操,它的快乐虽是本能的,却也需要条件,首先要有快乐的环境和快乐的资源,不然只能像我的猪一样遭罪。可见,做猪易,想做快乐的猪大不易,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想做快乐的猪的人太多,从网上输入“快乐的猪”查询,能获得上亿个网页,不知这些朋友是不是具备快乐的条件。(选自散文百家2018年第6期)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认为想成为

14、快乐的猪太难,因为环境条件的要求非常高。B. 用捡来的钱买猪,“我”的情操不很高尚,因而猪以出走作报复了。C. 王小波笔下的猪特立独行,并非猪们生活的常态。D. 作为饲养员,“我”非常熟悉猪的特性,按照猪的需求来养猪。5. 第4段喂猪的故事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6.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把做猪与做其他动物、与做人相比较,有何意图?请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材料一:据CNN旗下财经网站报道,特朗普政府周四宣布,将对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产业投资,引发人们对于中美

15、之间爆发贸易战的担忧,美国股市暴跌。对于美国一些大型公司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战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措施,苹果、波音、英特尔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日子将会变得很难过。星巴克也在中国市场投下了巨大赌注,并且正在收获成果。该咖啡巨头现在有大约14%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其中国业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市场。摘自财经网材料二: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7类、128税项产品(主要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这是针对之前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终止减让的回应,按照2017年统计,涉及金额30亿美金,与之前美国终止减让涉及的金额相对对等,产

16、品结构也都是偏上游端。对于本周四特朗普签署的针对中国进口约5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行动,中国政府将如何反制,目前并没有公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双边贸易摩擦方面表现出了相对理性和沉稳。潘向东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注释:232措施,是指基于美国商务部根据贸易法第232条款调查的结果,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了公告,对美国进口的钢铁、铝产品中止减让关税,并加征10-25%的关税。专家认为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中国的。材料三:从中美的贸易结构看,中国主要对美出口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包括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家具灯具、玩具鞋帽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为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以大豆、飞机、汽车、集成电路和塑料制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