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50997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共8页,二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卷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分封制出现的时间,学界历来有争议,吕思勉认为其起源于部落时代后期,郭沫若认为其起源于夏代,王国维主张其为周人所创。争议主要是由于缺乏( )A. 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 口述史料 D. 图片影像史料2西周分封的诸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其一为王畿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

2、苏北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一带。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 )A控制农业生产区 B加强对东方的控制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防止地方离心力3.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最能直接反映出( )A分封制的消亡 B小农经济产生C郡县制的确立 D宗法制的衰落4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其成就,并没有由反秦农民起义造成政权

3、转移而消失,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 )A. 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 有助于解决君主专制的弊端C. 极大冲击了血缘宗法制度 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5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士人讲究修饰 B婚姻注重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6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

4、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A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B继承了前代的遗风C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D未得到平民的认可7.钱穆曾评价:“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材料反映出他强调这种制度()A. 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 B. 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C. 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D. 易于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8有学者提出: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核心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

5、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B早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C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D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9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皇帝权力受到约束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10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

6、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A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C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D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11晏绍祥在古典民主与共和传统一书中写道:“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由雅典全体公民组成议事会由500人组成;陪审法庭的陪审员总数达6000人,即使审理比较次要的案件,陪审员通常也在100人以上;其他官职如执政官为9人,市场监督10人,度量衡监督10人,谷物看守10人”对于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雅典城邦的公共事务都按照多数公民的意志办理

7、B陪审法庭是最能够体现雅典直接民主特色的机构C古代雅典的职务集体制有利于公民广泛参与政治D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本质上看是精英政治体制12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A以财产为依据的等级制B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C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D用陶片放逐危害民主者13.苏格拉底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这一观点( )A. 指出了知识是人生存之本B. 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C. 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相等的D. 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14一个

8、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 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 具有阶级社会的局限C. 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 形式主义的特点15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西方各国代议制机关在权力以及产生方式等方面与他国迥异的是( )A英国下院 B美国国会 C法国众议院 D德国联邦议会16英国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掌握了一部分的立法权,掌控了议会的财

9、政权,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出现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A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 B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确立C英国的首相和内阁来自下议院多数党 D英国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17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A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趋势 B两党制的民主政治是共同的选择C当今世界民主政治的多元性 D当今西方民主政治具有多样性18 “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在运动高涨的情况下,托利党惠灵顿内阁倒台,辉格党的格雷上台组阁。1831年3月格雷向国会下院提出了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被否决。各改革

10、团体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纷纷举行群众大会,支持改革方案。给国王的请愿书不断呈递上来。人们纷纷从银行提取存款,造成金融风潮。有鉴于此1832年6月,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在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方面,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叔。”对这段材料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英国经济发展不断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英国民主进程中享

11、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成年男性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获得更多政治权利D英国议会制度最终完善是在权利法案中得以确立的19某思想家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按照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出一个解决方法。”下列文献的制定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C人权宣言D1936年苏联宪法20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约翰亚当斯认为:“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一旦被用来对付某个

12、人,其结果必然是,“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其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为此美国实行了()A议会制共和制B三权分立C精英政治D邦联制总统制211879年,法国共和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赦免巴黎公社参加者,宣布新闻、集会、结社、出版等自由,实行发展教育和保护关税等措施。1884年共和政府进一步修改宪法,规定共和制度永远不动摇,凡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担任总统。这些措施在当时法国()A主要针对复辟势力的威胁B践行了共和宪法的内容C认可了巴黎公社的正义性D确保了共和政体

13、的巩固22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A反映封建统治垮台的必然性B不符合历史史实,观点错误C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D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3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

14、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B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C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24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表格内容反映出()总督巡抚汉员旗员合计汉员旗员合计1837年3710128201864年731019019A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B政治机构逐渐汉化的进程C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 D时局变动下政权结构的变化2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