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0148470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材料一1899年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为我国汉字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直接史料,这是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不同地域文化中已萌生文字的雏形,其中既有与汉字有承续关系的,也有与汉字无关的。这些文字雏形被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因为它们还不能逐词记录语言,不能视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字。成熟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尽管甲骨文中还残留一些早期文字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但已经可以记录语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有不少还保留着

2、早期形态,从中可以体会出古人造字时的立意和取象。如“得”字像手持贝,表明古代的“贝”为宝物或用作货币;“监”字是人用器中之水照面的形象,表示的是古人以“水”为镜的习惯。甲骨文虽是处于文字发展变化中,并未全部定型,但体现出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具备“六书”的结构规律。甲骨文总字头数已经达到4000多,可以自由记录汉语。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这些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虽然笔势笔意屡有变迁,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其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一样,承传有序,源远流长。甲骨文记载的汉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词汇,记载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有些文字较多的记事刻辞更是具有一定的情节,甚至富有故事性

3、,完全可以视为最早的文学作品。甲骨文构字采用简单的线条,概括传神,具有一定装饰性和美化倾向。不少甲骨文形体犹如美术作品中的速写,布局形象表现出古人朴素的美的感觉和观念。这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推动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书法艺术。不同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其他世界古文字,甲骨文代表的中国古文字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中国人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破解其他世界古文字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世界文化库藏中的瑰宝。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取材

4、于刘钊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文字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字雏形萌生于新石器时代 B.成熟文字约形成于夏商时C.文字雏形是无意义的图画字 D.成熟文字能逐词记录语言2.根据材料一,对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骨文的词汇丰富,可以自由记录汉语 B.甲骨文常用字的基本结构一直没有变C.甲骨文体现出汉字“六书”的结构规律 D.甲骨文有朴素美,推动书法艺术形成材料二最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文,引发学界的研究热潮。1908年,罗振玉查证甲骨出土地在安阳小屯,他搜集了很多甲骨,确认安阳小屯正是史记项羽本纪所记“洹水南殷墟上”之“殷墟”。殷墟

5、发现后,私人挖掘或盗掘增多,不少甲骨流失国外。1928年起,民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科学挖掘殷墟遗址,坚持每年两次发掘,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而被迫停止。战乱中,殷墟遗址陷入无政府的盗掘状态,甲骨再一次流失海外。解放后,殷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多次组织甲骨发掘,殷墟考古发掘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殷墟甲骨文提供了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内容涉及3000年前商朝的自然生态、王室宗法、占卜制度、外交征伐以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状况。商朝是否存在的谜团被解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甲骨文是证史的物质文化遗存,是追溯中华文明源流的根脉。甲骨文距今30

6、00多年,以甲骨文为源头的汉字结构一直没有变。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今天,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无论方言口音、生活习俗如何迥异,通过共同的文字,人们可以毫无障碍地沟通交流,这背后是积淀数千年的汉字文化基石。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凝聚的纽带,而且影响了一些国家的文明发展进程。朝鲜、日本、越南等许多周边国家形成了“汉字文化圈”,他们曾用汉字书写历史,各自的文字、习俗、价值观念等多受中华文化影响。时至今日,汉字已经成为世界共同珍视的文化资源,汉字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汉语热”风靡全球。(取材于柴如瑾的相关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殷墟甲骨文发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7、(3分)A.王懿荣是发现殷墟甲骨文的第一人 B.罗振玉确认殷墟,证明3000年前商朝存在C.民国时期开启了甲骨文的科学挖掘 D.解放后,殷墟被重点保护,甲骨再无流失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甲骨文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骨文具有外交价值 B.甲骨文具有文字研究价值C.甲骨文具有史料价值 D.甲骨文具有文化研究价值材料三历经120年,时代风云变幻,学者们始终守护着甲骨文研究,使这门学问从绝学冷门而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显学。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指出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

8、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新形势下,甲骨文研究正在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最近,“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发布,它包括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和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认识、学习、研究甲骨文。这是甲骨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推进甲骨文研究的步伐已迈出。另外,“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已列为国家级重大课题,课题进展顺利,取得很多初步成果。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活起来,甲骨文在互联网时代焕发生机。首款甲骨文设计字库,活泼有趣的甲骨文创意表情包,将古老文字制作成动画,甚至做成嘻哈歌曲清

9、华大学的教授致力于数字化甲骨文设计研究与创作工作,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带动大量年轻人关注甲骨文。推动甲骨文的社会传播,很多人都在努力。根据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研发甲骨文游戏字卡、推出甲骨文台历;被称为“汉字叔叔”的美国人斯瑞德建立了汉字字源网站甲骨文从学术殿堂走进大众生活,这些普及工作是能为甲骨文学术研究提供多方面支持的。(取材于王丁等人的相关文章)5.根据材料三,对甲骨文研究与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骨文研究已经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 B.甲骨文研究可以依托课题研究来推进C.甲骨文传播要致力于数字化设计研究 D.甲骨文传播能为甲骨文研究提供支持6.有年轻人说:“现在要想交流,对着

10、手机说句话就行,汉字没有大用处了,甲骨文更是古董。” 请根据三则材料,帮助这样的年轻人端正对甲骨文、汉字的认识。(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8分)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

11、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取材于曾巩赠黎安二生序)或谓迂夫曰:“子之言太迂,于世无益也。”迂夫曰:“子知迂之无益,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子知迳之有益,而不知其为损亦大也。子不见夫树木者乎?树之一

12、年而伐之,则足以给薪苏而已,二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桷,五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楹,十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栋,岂非收功愈远而为利愈大乎?古之人惟其道闳大而不能狭也,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其言崇高而不能卑也。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贫贱困苦以终其身。然其遗风余烈,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言以趋功,虽当时贵为卿相,利止于其躬,荣尽于其生,恶得余泽以及后世哉!如余者,患不能迂而已矣,迂何病哉!” (取材于司马光迂书)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辱以顾余 辱:谦词,使对方受屈辱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固:必然,一定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 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患

13、为笑于里之人 患:忧虑,担忧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 迩:近,浅近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 法:取法,效法利止于其躬 躬:身,自身迂何病哉 病:缺点,毛病A. B. C. D.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请予言以为赠 贫贱困苦以终其身B.余之知生 子之言太迂C.则于是焉 则足以给薪苏而已D.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 B.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现在求您的赠言,是想解除同乡人的糊涂看法C.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知道有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附

14、和时俗D.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 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一生贫穷做普通百姓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言以趋功11.两段文字的作者对“迂”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具体说明。(5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5分)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孔子为何说“吾不与也”? 上述文字阐明的孔子主张的“勇”是什么?(3分)勇者何以不惧,有人用孔子答司马牛的“内省不疚”为答案,你同意吗?请说明。(2分)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