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20143463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28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册教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全册教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全册教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全册教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全册教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册教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册教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1 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的形成 1 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 的主要观点 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 意义 以列表的方法 从时代 主要观点 影响等方面 指导学生归纳孔子 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以百 家争鸣为主题 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 我读 论语 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通过学习早期

2、儒家的民本思想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 神 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 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联系现实 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 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孔子 孟子 荀子的主要观点 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 难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 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 对比法 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设计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 儒家经过了二 千多年的发展历程 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 要想了解原始儒家 孔

3、孟荀 的思想的原貌 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 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 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 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 思想 这一点与后世 儒家有较大区别 通过学习民本思想 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 教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 默读单元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思想 学生 儒家思想 教师 对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 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中国社会 政治 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 也

4、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儒 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 学生 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 学生 百家争鸣 的局面 教师 对 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 一 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 围绕 百家争鸣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以便学生讨论分析 1 理解概念 学生先回答后 教师通过投影解释 1 所谓 百家 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 汉书 艺文志 上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阴阳 家 杂家 名家 纵横家 兵家 小说家等十家 2 所谓 争鸣 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 层 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

5、对社会 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 他们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 高谈阔论 互相辩难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 社会原因 教师 诸子百家 为什么要争论辩难 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提示 政治 经济 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 面介绍 学生 讨论 借助于教材 教师 投影归纳以下几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 奴隶社会日益崩溃 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第一 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为 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诸侯纷争 各种力量在争衡 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提 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就必

6、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 人 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 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 阶级关系上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 兼并他国 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 士人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 思想文化上 从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 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 一批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 量被称为 诸子百家 教师小结 要学生明确 一定是思想观念是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是在它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 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7、经济 政治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3 主要派别代表 教师投影头像插图 学生列举学生 教师 春秋战国 学术思想空前发达 学派很多 三教九流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学生 列举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商鞅 韩非等 4 历史影响 教师 这些学派相互诘难 批驳 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同时 各派吸收 融合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体系 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展示稷下学宫图片 说明稷下学宫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 请 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 学生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 化发展的基础 教

8、师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 的影响 可以说 没有当时的 百家争鸣 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在 百家争鸣 的过程 中 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 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教师 你对孔子知多少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无人不晓 学生 举手回答 教师 向学生展示几幅有关孔子的图片 简要介绍孔子生平 极其孔子的地位和影响 1 孔子的思想 教师 论语 为政 中孔子总结自己一生的一段话

9、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 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距 请学生解释 然后教师再做总结 这段话 其实反映了孔子一生精神修养的历程 象这样反映孔子思想和精神的言论我们熟悉的也非常之多 学生 背诵 教师 论语 中所有孔子言论反映的孔子的思想 学生 列举 1 思想核心 仁 在 论语 一书中 仁 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 说明 仁 在孔子的思想体 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仁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 孔子认为 仁 就是 爱人 而如何实行仁 孔子 主张克制自己 恢复 礼治 即 克己复礼为仁 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仁是人的内在本 质 是修己爱人的自觉性 强调人与社会

10、的和同 礼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 爱人 作为 仁 的重要精 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由 爱人 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 对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 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 是 仁 的一种表现方式 即孔子的民本思想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 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 值 2 在政治思想上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 看出 孔子试图从道德上根本解决社会问题 政治问题 解决人的灵魂问题 这使儒家思想有了一些宗教色 彩 3 在教育上 孔子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著名主张 这是孔子

11、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 子在论述他的教育对象时说 自行束修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 也就是说 只要是主动亲自带着干肉到我 这里来登门求教 就表示有尊师重道之意 我就没有理由不把我的知识和学问传授给你 这与奴隶制 学在 官府 礼不下庶人 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 是划时代的进步 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 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 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 尤其是满足了平民 入学受教育的愿望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 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 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据说 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二 看司马迁对孔子的评论 孔子布

12、衣 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可谓 至圣矣 再看孔庙 孔府 孔林的一些图片 体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教师 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并在适应时代要求 的情况下有所创新 为儒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孟子的思想 学生 归纳 教师投影明确 1 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 仁政 思想 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 著名命题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孟子认为 如果统治者实 行仁政 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反之 如果推行虐政 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 被人民推翻 不

13、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孟子提出 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 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 也是对孔子民本思 想的发展 2 伦理观上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 其理由是人人都有 善端 即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 之心 是非之心 虽然人性本善 但也必须通过后天学习存养善端 使其不断扩充完善 否则会丧失善端 3 荀子的思想 教师 荀子 名况 战国晚期赵国人 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 一位是杰出的学者 韩非子 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荀子主要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但对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兼容并包 故能集大成 学

14、生归纳 教师投影确认 1 政治思想 荀子主张 仁义 和 王道 以德服人 他所提出的 行一不义 杀一无罪 而得 天下 仁者不为也 天之生民 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 以为民也 从道不从君 等观点 都可见 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 2 在君民关系上 荀子说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这就是著名的 君 舟民水 的观点 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 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 对封建时代 治世 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 在人性论方面 荀子主张 性恶论 他说 人饿了便喜吃 冷了便喜穿 疲劳了便喜休息 苦饭不 愿吃 破衣不爱穿 辛苦的事不乐意干 爱听好听的声音 爱看好看的颜色 顺着这些天

15、性 人就不会循规 蹈矩 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虽然和孟子观点截然相反 却和孟子一样主张后天学习 通过学习成贤成圣 涂 之人可以为禹 可谓殊途同归 讲完荀子的思想 可以列表让学生比较孔孟荀思想上的异同 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 道家 法家和墨家 教师 提示学生看书 以表格形式归纳总结 不作重点解释 本课小结 从春秋至战国末年 历史经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思想领域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儒家思 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 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 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堂巩固 一 本课测评 1 百家争鸣 形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 儒家

16、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 学思之窗和学习延伸 第 2 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创办太学等手段 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认识汉代儒学 大一统 的精神的价值 2 过程与方法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 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 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 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三教九流 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 又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 流 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 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 时代不同 需要不同 统治者对 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请问 1 适应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 法家 法治 秦始皇统一中国 焚书坑儒 2 汉初 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