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613设计史论考研题库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142304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613设计史论考研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613设计史论考研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613设计史论考研题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613设计史论考研题库一、选择题1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段话的作者是( ):A. 刘勰B. 顾恺之C. 齐白石D. 康定斯基【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著名画家齐白石,它己成为近代中国画追求“神似”(尤其是写意画)的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这段话的大意是:描绘对象(色、形)不能不像,也不能太像。不像,观者看不懂、理解不了画的意思,就等于欺骗世人; 太像,又太俗气、太直白,没有品位,不能给观者以回味和遐想的空间。 2 “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衣,而在于具有民族的精神。诗人甚至在描写异邦的世界时也可能有民族性。”这段话的作者是:(

2、 )A. 别林斯基B. 果戈里C. 马克思D. 歌德【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文学战斗的传统,它的大意是: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是否具有民族特征,其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 二、简答题3 简要说明“召唤结构”的含义及其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答案】(1)“召唤结构”的内涵艺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问题是接受美学提出的主要观点。“召唤结构”的概念是由德国接受主义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他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面面俱到的结构,而是为接受者留有想象余地和阐释空间的结构。一

3、切未进入欣赏者审美视野的艺术作品都还是未完成的,艺术作品中布满了空白点和未定点,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地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2)“召唤结构”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艺术鉴赏的再创造特性与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未定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力,并积极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也只有这样,艺术作品才能确证自身的存在,才能将自身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完成。 4 为什么说实用、坚固和美观是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 其

4、中体现了建筑艺术怎样的审美特征?【答案】(1)实用、坚固和美观是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的原因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直至今天,它们仍然是建筑师们遵循的基本规律。建筑的类型包括民用建筑如住宅、商店等,公共建筑如图书馆、会议厅等,娱乐建筑如电影院、音乐厅等,工业建筑如仓库、车间等,宗教建筑如寺庙、教堂等,以及纪念性建筑如陵墓、纪念堂等,尽管它们的实际使用功能不同,都必须遵循“实用、坚固、美观”的基本原则。从总体上讲,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现代建筑仍然遵循“实用、坚固、美观”这三个原则,其

5、中“美观”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从而提出了更高的精神需要,对于建筑的审美性或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实用、坚固和美观原则体现了建筑艺术中建筑与艺术“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建筑艺术是“建筑”与“艺术”二者的“和谐统一”,既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使用需要,又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 人们在观赏任何一座建筑物时,首先感受到的总是它的外观造型。例如,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南京中山陵、巴黎圣母院、美国流水别墅、悉尼歌剧院等,人们对它们的外观和造型都非常熟悉,只

6、要在电视屏幕或照片图片上出现它们的形象,马上就可以把它们辨认出来。为了达到这种造型美,设计师们常常通过一系列建筑设计的艺术处理,通过实体与空间的协调统一,构成建筑物总休完美的艺术形象。 5 什么是“拉斐尔前派”? 列举“拉斐尔前派”的主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答案】(1)“拉斐尔前派”的内涵拉斐尔前派,又称“前拉斐尔派”,是指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最初由3名年轻的英国画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所发起,旨在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在他们看来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Mannerist )画家。(2)“拉斐尔前派”的主要艺术

7、家和作品威廉霍尔曼亨特及其作品威廉霍尔曼亨特是“拉斐尔前派”的领袖。在绘画手法上,威廉霍尔曼亨特标榜朴素非技巧的写实主义。主题不受因袭的束缚,以真挚的宗教性和道德性为最主要的选择标准。他自认是拉斐理论的指导者。晚年所著的自传就此成为有关此派的重要文献。他作品的主题以精神和写实主义技法共存,成为象征主义绘画的一个典型。其代表作觉醒的良心显示了“拉斐尔前派”的特点。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及其作品但丁加百利罗塞蒂是“拉斐尔前派”中最有特色的画家。他的绘画有美中不足的缺陷,讨厌风景画和详细描绘细节,其作品中水彩占了绝大部分。他的代表作品圣母颂报于宗教情绪中揉入了对性爱的迷恋,体现出他艺术的基本特色。约翰艾佛

8、雷特米莱及其作品米雷初期风格是基于拉斐尔前派的理念,以忠实的自然描写为基础。后期的佳作大部分为肖像画。米雷同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的作品都有一种共同特色即对爱情与人生像诗歌般的抒情,将枯萎或炽热的情感再度燃烧。代表作品有奥菲利亚,奥菲利亚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寻找灵感。米莱斯描绘奥菲丽娅掉进河里悲惨死去的画面,是为人熟知的源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的插图之一。同时画中人物的塑造同样令人动容,奥菲丽娅静静地飘浮在清澈的水面上,一个由各色花朵编织而成的花环,散落在她的手边,就像是她生前姿容的写照,仿佛她终于摆脱了这罪恶深重的尘世,漂向无忧的净境。在她的略显苍白的脸上,感觉到的是一种短暂惊慌之后的从容

9、和解脱。画家以极为工细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神奇的画境创造,震惊了当时的英国画坛和观众。 6 西方建筑艺术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各阶段的特点为何?【答案】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又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由于历史的悠久、数量的众多、风格的差异、民族和时代的特色,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西方建筑艺术经历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具体如下:(1)神权至上在欧洲,人们甚至把建筑称作“石头的史书”,认为从中可以通览人类的文化史和文明史。显然,我们在欣赏建筑艺术时,除了欣赏它外观的造型美之外,更应当鉴赏它内在的艺术意蕴和文化内涵,从而认识时代、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例如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统治根深蒂固,在建筑艺术中也鲜明地体现了出来,突出了“神权至上”的理念,如有名的哥特式建筑,就几乎反映了整个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复杂内容。(2)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巴黎圣母院,这座教堂的正面是一对高60余米的钟塔,靠近后面是一座高达90米的尖塔。这座建筑物的高度是惊人的,它象征着中世纪教会的无上权威,高高地凌驾于整个城市之上。尤其是它的尖塔,尖形的拱顶和又高又细的柱子等,都是垂直向上,直刺青天,给整个教堂制造出一种上升、凌空、缥缈的艺术效果,目的是把那些饱尝人世痛苦的信徒的目光引向苍天,使他们忘却现实,憧憬天堂。一、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