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001].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40682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0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0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0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0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00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0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00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2、合题目要求的。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据此完成下题。1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2下图所示人类使用的能源,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 太阳能热水器 炭火烧烤 风力发电厂 地热发电站A B C D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踆乌”的记载。据此回答34题。3今天看来,日中“踆乌”其实是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4该现象增多时,下列现象可能产生的是地

3、球上发生磁暴 引发钱塘江大潮 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动物的异常反应 两极地区产生极昼极夜现象A B C D5右图为某条大河河口,该河位于哪个半球?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A北半球,甲岸 B南半球,乙岸 C北半球,乙岸 D南半球,甲岸6为了让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与日出同步,兰州(10353E)春分日升旗的时刻应选在北京时间A6点整 B6时49分44秒C4时55分32秒 D7时4分28秒中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下图 为“二分

4、二至日地球在公转公转轨道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数九”期间,地球位于图中AA-B 段BB-C 段CC-D 段DD-A 段8“数九”期间,我国北方地区A日落西北 B日出时间不断提前C昼短夜长,昼长渐短 D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9“数九”期间,长春外国语学校操场旗杆正午影子长度 A逐渐变长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2018年9月28日18时2分在印度尼西亚(0.25S, 119.90E)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回答下题。10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

5、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创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它可以反映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题。11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小寒大寒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

6、。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213题。12岩石圈A就是指地壳 B由岩石组成 C全球厚度均一 D包括软流层13干热岩位于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14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A. 减弱 B. 增强 C. 增强 D. 减弱15我们知道一般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那是因为近地面的热量来源主要是A. B. C. D. 冬天来了,天冷了!你注意到了吗?教室门一开,前

7、排的同学先感觉到腿冷,看到进来的老师眼镜上起了一层白雾。读图完成1617题。16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 B地阴雨天气,地晴朗天气C气压: D地垂直方向大气下沉17教室的门刚打开时,空气流动的情况是读下面表1和右图,完成1819题。18影响表1中该市这5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该市气压变化符合右图中的A B C D19下列天气现象发生时,气压变化符合右图中曲线的是A北方夏季暴雨 B沙尘暴 C台风 D秋高气爽下图中、分别代表北半球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2021题。20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受0306090A交替控制B交替控制 C交替控制 D交替控制21考虑极地寒风凛冽,中国北极黄河科

8、考站的门窗朝向应避开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读亚洲季风图,回答2223题。 22甲图为几月份的季风示意图A一月 B七月 C三月 D九月23南亚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B地表形态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据图回答2425题。24关于地说法正确的是A在大陆东岸 B地夏季降水多C地降水12月份最多 D地气候在亚洲没有分布25夏季影响地的大气环流是A信风带 B夏季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西风带 26寒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 是风调雨顺的保证可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能带来风力资

9、源ABCD 27台风来临时,正确的做法是 A提前搬移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关好门窗 B迅速转移到屋外空旷地带 C躲在大型广告牌下 D风一停马上跑出家门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2830题。28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29影响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盛行风B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C地形、地转偏向力D陆地形状、盛行风30图中洋流流经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A处于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水温适宜 B亚马孙河带来较多的营养物质C离岸风和上升补偿流影响显著 D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分布,图中虚线为甲乙两港

10、口间的航海线,据此完成3132题。31从甲港口出发沿图中航线开往乙港口的海轮,沿途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32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洋流在北极圈以北形成了终年不冻港B洋流携带北极冰山南下威胁航行安全C洋流交汇的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D洋流使沿岸降温减湿而形成沙漠气候右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335题。33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AB CD34太平洋中有两个重要渔场,它们是A B C D35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暖流具有增温减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B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起雾,对航行不利C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寒冷,主要是受沿岸的寒

11、流影响D洋流可以使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净化水质,百利而无一害第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36(10分)读 “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 半球;此图所示日期是 前后。(2)图中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经线是 ,纬线是 。(3)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4)图中弧CE表示 线(晨线或昏线)。(5)此刻,图中A、B两处的地方时是:A 时,B 时。(6)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A1/4B2/3 C1/2D3/4(7)A、E、F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37(10分)读某地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 。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 天气。(2)C、D、M、N四处中易发生降水的是 、 。 (3)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 ,因为 。(4)该图表示的是 (南或北)半球,E点的风向 。38(10 分)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水循环运动的动力主要是 。(2)图示水循环类型是 ,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