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中国新闻传播史(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136380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中国新闻传播史(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中国新闻传播史(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中国新闻传播史(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中国新闻传播史(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概念题1 大公报【答案】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现在仍在香港继续出版。该报1902年6月创办于天津,时政性日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宗旨是“开风气,墉民智,艳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02年至1916年,由英敛之主持,是一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自1916年至1926年,由王那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1926年至19

2、49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莺合作创办的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自1949年至今,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2 中外纪闻【答案】中外纪闻的前身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该报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1895年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继续在北京出版。由强学书局刊行,梁启超、汪大燮主编。从内容上看,中外纪闻除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等内容,还有上谕等。中外纪闻的出版,受到了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政府官员及十大夫知识分子的欢迎,也使更多的中国人“渐知新法之益

3、夕,“拾议一变”。1896年1月20日,(中外纪闻被迫停刊,共出18期。 3 萧楚女【答案】萧楚女是中国青年的始创者之一和主要撰稿人,原名萧秋,湖北汉阳人。“五四”前夕,任汉口大汉报副刊编辑。1922年后,担任了3年新蜀报主笔。曾主编河南的中州评论,并积极为向导撰稿。1923年到上海编辑中国青年。国共合作后曾任广州农民运动教务长,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在广州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为中国青年撰写了大量的政论文章,宣传革命理论,谈青年的思想、学习、修养,帮助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他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做出过卓越贡献。他的文章笔锋犀利,分析精辟,论述深刻,布局和笔法不拘

4、一格,有很强的说服力。他被青年称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 4 媒介融合【答案】媒介融合是指随着传播技术(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报业、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使得媒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同时,新媒体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的功能逐步强大。 5 新闻价值【答案】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

5、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磺。1918年,他在新闻学大意(发表于东方杂志)中,设专章论述“新闻的价值”。 6 进奏院状【答案】进奏院状是指我国唐代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藩镇传发的、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原始状态的报纸,是官报的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内容主要涉及皇帝的起居活动、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以及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特点主要有: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

6、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 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 所提供的信息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7 “横三民”报【答案】“横三民”报是民国初年创办的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和民权报的总称。中华民报创刊于1912年,是“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拥护共和,防止专制复活”为宗旨,是同盟会系统报纸中反袁态度最坚决的一家。民国新闻也是1912年创办的一份“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民权报是上海自由党创办的一份报纸,由戴季陶、何海鸣主编。该报以言论激烈闻名于世,提出

7、了很多激进主义的口号。 8 成舍我【答案】成舍我是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报人、新闻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在上海国民日报仟校对、助理编辑。在北京益世报任编辑、总编辑。1924年起,他先后创办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形成著名的“世界”报系,还创办了民生报、立报等报纸,最终创下资产达数亿美兀的成氏“新闻帝国”被誉为民国时期四大报人之一。成舍我的报业生涯虽然多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闻事业起步未久的阶段,但他在许多方面吸收了西方的办报经验,其报业经营主张和新闻思想与现代传播理论不谋而合。尽管成舍我办报也有局限和过失之处,但其办报经验不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对繁荣中国新闻报刊事业

8、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简答题9 简述我国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时教条主义的主要表现。【答案】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不少可供新中国人民新闻事业借鉴的经验。因此,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加深了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认识,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建设我国新闻事业新体制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等。但在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中,也出现了教条主义弊病。这种教条主义的学习在报纸工作中的主要表现(1)片面强调不犯错误。(2)每天一篇社论。在社论写作上,盲目模仿真理报,不论有无必要,硬要每天一篇。(3)业务路子越走越窄。在新闻写作上,学习真理报和塔斯社后,新闻越写越枯燥; 标题越做越

9、单调。真理报不登广告,于是我们的报纸也不重视广告。(4)国际新闻报道片面性严重。各报袭用苏联的国际报道方法,不客观、全面地反映国际形势,对社会主义国家只说好,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只说坏。至于敌人骂我们的东西,一概不让见报。(5)在广播工作方面提出以中央台为基础、地方台为补充的办节目方针,要求地方台用较多的时间转播中央台的节目,其后果是削弱了地方广播联系当地实际的作用,也影响了地方办广播的积极性。限制在广播中开展批评,受苏联经验的影响,认为广播不宜于进行批评,只能谈成绩,不能讲缺点。 10简述国人在上海、广州最早创办报刊的情况。【答案】自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重要发展,中国社会

10、内部要求社会变革的思潮兴起,中外联系日益增多,近代报刊的样式和办报知识己经传入中国,推动国人自办报刊的条件逐渐成熟。而且,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参与了外报的编辑工作,积累了办报的经验,为国人自办报刊做了必要的准备。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人创办与出版近代报刊的活动开始兴起。在汉口、香港、上海、广州均出现了一批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国人在上海、广州最早创办报刊的情况具体如下:(1)上海的(汇报与新报被称为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的容闲于1874年6月16日在上海创办了汇报,该报是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汇报鼓吹发展洋务,措辞谨慎,不议论官府政事,但对外人侵害中国的言行常有抨击。出版未及一年,因种种困难而两次改组,于1875年7月16日更名为益报,以示报纸对官府有益而无害。益报于1875年12月初停刊。从汇报一年半的出版历程可见当时国人办报之艰难。1876年11月23日,另一份国人自办报纸新报在上海出现,主办人是上海道台冯煌光。他以新报为宣传工具,欲借此影响在沪外国人的舆论。1877年6月11日,新报取消了英文内容,改为纯中文报纸。1882年7月14日,新报并入卜海机器制造局,转为该局机关报,旋停刊。新报所刊内容,除转录京报和苏省辕门抄外,还刊有本埠新闻、各地新闻及国际新闻,一、概念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