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5 离骚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0131808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5 离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5 离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5 离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5 离骚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5 离骚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5 离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5 离骚(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5离骚13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偭规矩而改错吾独穷困乎此时何方圜之能周兮忽反顾以游目兮佩缤纷其繁饰兮自前世而固然宁溘死以流亡兮伏清白以死直兮A BC D解析:“规矩”古今义都用来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反顾”古今义都指回头看。“缤纷”古今义都指繁多而凌乱。“清白”古今义都指纯洁,没有污点。“穷困”,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方圜”,古义:通“方圆”,方和圆,方枘和圆凿;今义:周围,周围的长度。“固然”,古义:就是这样;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流亡”,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

2、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答案:C2下列对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分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鸷鸟之不群兮屈心而抑志兮步余马于兰皋兮固前圣之所厚高余冠之岌岌兮回朕车以复路兮謇朝谇而夕替哀民生之多艰A/B/C/D/解析:依次为:名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 D.解析:C项都是介词,译为“把”;A.表转折;表承接;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D.虽然;即使。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B项,

3、“之”均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A项,虽然/即使、纵然;C项,介词,表原因,因为/介词,把,与“为”连用;D项,介词,于/助词,表停顿。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B“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光泽。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解析:惩,改变。答案: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4、.B.C.D.解析:A项,互相/观察;B项,擅长;C项,虽然/即使;D项,修洁/整理。答案:B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一文中描写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_,_。(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_,_。(3)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_!(4)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话:_,_。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二、课内文本阅读阅

5、读下列诗句,回答813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

6、,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8下列各句中的特殊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吾知其亦已兮A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B謇朝谇而夕替C微斯人,吾谁与归 D长余佩之陆离解析:都是宾语前置句。答案:C9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活用方法和例句相同的是()例句:步余马于兰皋兮A鸷鸟之不群兮 B伏清白以死直兮C屈心而抑志兮 D高余冠之岌岌兮解析:都是使动用法。答案:C10下列各句均有“以”,其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7、()A长太息以掩涕兮余虽好修姱以羁兮B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D宁溘死以流亡兮伏清白以死直兮解析:前者为并列关系,后者是把作为。答案:C11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哀民生之多艰 B亦余心之所善兮C又申之以揽茝 D固时俗之工巧兮解析:C项是“代词”,其他三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C12选出翻译不妥当的一项()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本来啊,这批世俗之人善于投机取巧,既不遵守规章制度又不肯改正错误。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忧闷失意啊,只有我在这时走投无路。C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方与圆怎能配合呢?

8、哪有道不同能彼此相安?D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眼看到芬芳与污垢混杂在一起啊,只有我洁白的本质没有受到损伤。解析:“改错”为古今异义词,改变措施。错,通“措”,措施。答案:A1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善于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C该诗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D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和不

9、变志从俗的坚强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解析:“后悔的心情”错。这里写出了屈原的矛盾犹豫。留下,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而且惨遭迫害。选择离开的话,与他深厚的爱国感情不能相容。所以诗人在犹豫彷徨。答案:B三、课外文本阅读(2019年重庆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

10、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明年,大议

11、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节选自

12、后汉书杜林传,有删改)【注】隗(ku)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A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B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C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D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

13、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答案:C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B物故,即事故,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C巡狩,亦作“巡守”,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狩,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本文中杜林贵为大司空,所以称他的死为“薨”。解析:物故,亡故去世。答案:B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B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C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和陇西的牛邯等人,对郎官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D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只有他有召必到。其他王傅被批评,唯独杜林受到赏赐。解析:其他王傅没有受到批评。答案:D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译文:_(2)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