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课件:专题3 琵琶行并序 锦瑟 .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31583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8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课件:专题3 琵琶行并序 锦瑟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课件:专题3 琵琶行并序 锦瑟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课件:专题3 琵琶行并序 锦瑟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课件:专题3 琵琶行并序 锦瑟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课件:专题3 琵琶行并序 锦瑟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课件:专题3 琵琶行并序 锦瑟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课件:专题3 琵琶行并序 锦瑟 .ppt(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 锦瑟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随堂检测 课后悦读 书香晨读开卷有益 国学讲堂 1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告子上 译文 鱼是我所希望得到的 熊掌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 假如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 就舍弃鱼而要熊掌 生命是我所希望拥有的 道义也是我所希望拥有的 但假如两样不能同时兼顾 就牺牲生命而坚持道义 领悟 在 鱼 和 熊掌 的价值选取对比中 人们倾向于价值高的熊掌 在 生 和 义 的对比中 孟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 义 因为人的一生中 义 比活着更为重要 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孟

2、子 舍生取义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 成为中华民族志士仁人高尚的价值取向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告子下 译文 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 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 使他的筋骨受劳累 使他的肌体受饥饿 使他的身子受困乏 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 被打乱 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 性格变坚韧 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领悟 天将降大任 的使命感 动心忍性 的苦难观 曾益其所不能 的成功感 这一句话 不知激励了多少身处穷困中人以坚强的意志走出困境 走向成功 导入阅读 白居易名噪京师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 十六岁时

3、 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 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 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 白居易虽然诗才过人 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 在长安并无名气 白居易也早已听说顾况的大名 于是便拿着自己的诗集 去拜谒顾况 顾况的门人把白居易领入府中 他呈上自己的诗作 顾况一见白居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 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 接过诗集一看署名 白居易 便取笑说 长安的什么东西都贵 想居住在长安可是不容易哟 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 但一言不发 顾况掀开诗集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刚读完前四句 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 好诗 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 于是又赞

4、许地对白居易说 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不要说是长安 就是整个天下 你也可以 居易 了 从此 白居易便名噪京师 尤其他那首被顾况称赞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 更是千古传诵 全诗是这样的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其中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是诗中的名句 诗句通俗浅显 但含蕴极为深刻 给全诗增添了活力 使之如古原春草一样 生命不衰 成为千古绝唱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一 相关链接1 走近作者 白居易 772 846 贞元十六年 进士及第 后任翰林学士 左拾遗 因为直言进谏 被贬江州司马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 以刑部尚书致仕 死时75岁 谥号文

5、世称白傅 白文公 早年与元稹齐名 并称 元白 晚年与刘禹锡并称 刘白 在文学上 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反对 嘲风雪 弄花草 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诗集有 白氏长庆集 代表作有 琵琶行 长恨歌 卖炭翁 观刈麦 等 李商隐 约813 约858 字义山 号玉谿生 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 人 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 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 曾任县尉 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受 牛李党争 的影响 遭人排挤 终生潦倒 内心苦闷 他的诗多抒写对时代离乱的感慨 个人失意的心情 诗中充满着感伤情

6、调 给人们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爱情诗 他的诗歌多用象征手法 意象绮丽 活泼空明 他的七律诗有独特风格 对诗的艺术形式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著有 李义山诗集 代表作有 无题 安定城楼 贾生 等 2 背景解读 琵琶行 创作于元和十一年 816 白居易任谏官时 直言敢谏 同情民间疾苦 写了大量的讽喻诗 触怒了唐宪宗 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 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 触犯了权贵的利益 被指责越职奏事 贬为江州刺史 又进而诬陷他所作的 赏花 新井 诗 甚伤名教 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 蛮瘴之地 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吏 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 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

7、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 他连遭打击 心境凄凉 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 遇到琵琶女 创作出这首传世名诗 锦瑟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 858 这年诗人46岁 罢盐铁推官后 回郑州闲居 不久病故 因为一生在 牛李党争 的夹缝中讨生活 落魄潦倒 故晚年回顾生平坎坷不遇 辛酸悲痛 不可胜言 所以这首诗的感情特别哀伤悲愤 3 古代文化知识 1 歌 行 引歌 行 引 还有曲 吟 谣等 本来是古代歌谣的三种形式 源于汉魏乐府 是乐府曲名 后来演变为古代诗歌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 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 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 七言 杂言的古体 富于变化 2 新乐府所谓新乐府 是指模

8、仿乐府诗却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 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诗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 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 新乐府运动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一是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 即诗要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 新乐府序 二是主张用浅明平易 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 3 咏物诗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 物 往往是作者的自况 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咏物诗的思想感情大体分为四类 单纯咏物 表达喜爱或赞美 如贺知章的 咏柳 托物言志 寓意 名为咏物 实则咏人与抒情 如李纲的 病牛 托物喻理 通过咏

9、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 如苏轼 琴诗 托物讽世 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如罗隐的 蜂 4 文化积累 左迁 即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 故称降职为左迁 九江郡 隋郡名 唐天宝年间改为浔阳郡 乾元年间改为江州 州治在今江西九江 善才 唐代琵琶师的俗称 霓裳 即舞曲 霓裳羽衣曲 本为西域乐舞 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绿腰 本名 录要 是乐工所进曲调 被皇帝命令录要成谱 后讹为 绿腰 六幺 秋娘 唐代歌伎多以 秋娘 为艺名 所以成了歌伎的代称 青衫 唐代官服制度规定 最低品级 八品 九品 的文官服为青色 白居易被贬后为江州司马 官阶为将仕郎 从九品 故身着青衫 五十

10、弦 传说上古时代的瑟有五十根弦 二 基础积累1 一词多义 答案 1 话 名词 字 名词 说 动词 2 叫 吩咐 命令 动词 题名 动词 3 几 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数词 数量 名词 答案 4 这 此 指示代词 是 动词 表判断 5 创作 动词 读w i 弹奏 动词 读w i 替 给 介词 读w i 6 回答 说话 动词 曲 名词 答案 7 轻轻 形容词 轻视 动词 8 短暂 形容词 顿时 忽然 副词 9 哭泣 动词 眼泪 名词 答案 10 难道 哪能 副词 大约 副词 值得 动词 11 原因 动词 边缘 动词 指一 种 量词 答案 1 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2 名词作动词 摆酒席 3 形容词作动词

11、 看重 看轻 4 形容词作动词 敲碎 2 词类活用 答案 1 第二年 2 于是创作 七言诗 3 叹息声 3 古今异义 答案 4 以前 先前 5 突然冲出 6 整理 7 上了年纪 答案 8 容貌 9 青春年华 此指一生 10 对青春 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答案 1 省略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2 省略句 3 省略句 被动句 4 介宾短语后置句 4 特殊句式 1 送客湓浦口 2 使快弹数曲 3 感斯人言 4 尝学琵琶于穆 曹二善才 答案 1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4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

12、生烟 5 名篇名句默写 1 琵琶行并序 中 两句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是全诗的基调 2 琵琶行并序 中 两句 精炼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不得不出场的矛盾心情 3 琵琶行并序 中 两句交代了琵琶女生活发生改变的三个原因 4 琵琶行并序 中琵琶女演奏完毕后 两句突出了音乐效果 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5 锦瑟 中 两句表达了作者理想渺茫 身世悲凉的怅惘和伤感 课堂探究合作学习 一 整体感知1 结构图解 琵琶行 锦瑟 2 写法鉴赏 琵琶行 的艺术特色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故事性的情节和隽永的抒情性巧妙结合 诗篇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伤别的环境 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变黄

13、落花抖瑟 已经让人伤感了 而送客上船饮酒 没有音乐相伴 更感情绪低落 忽然听到有琵琶声从江中响起 给这寂寞的告别增添了一些亮色 两人依声寻找 经过千呼万唤后始出来的琵琶女便开始了她高超的技艺表演 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而后其自叙年轻时辉煌的经历及婚后不得意的婚姻生活 让人颇感同情 之后诗人感叹其遭遇 联想到自身的境况 便有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叹 这件事情由送客缘起 引出了一段琵琶女平凡而辛酸的故事 这其中有故事的开始 发展 高潮和结局 在这段故事的叙述中融合着抒情性的成分 在琵琶女高超的技艺表演中 其曲子就表现了她复杂的心情 在琵琶女自叙其身世过程中 就饱含着她对昔日辉煌经历的

14、留恋 对青春不再的感叹 以及婚姻不如意的悲伤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那种无言而酸楚的心情跃然纸上 诗人自身的遭遇 更是如此 居住环境恶劣 被贬后心情苦闷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因而听琵琶声后有了同病相怜的感受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两句恰切表达了诗人当时悲伤的心情 这种隽永的抒情性和故事性情节结合在一起 便构成了这篇长诗的一大特色 2 通过简练的神态 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作者善于捕捉具有代表性的细节 把人物的情态 心理形象地描绘出来 诗的第二段 诗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情景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

15、遮面 这就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女子在生人面前迟疑 腼腆的情态以及她的欲出不出的矛盾心理 又如诗中描写女子弹过一曲转而自述其遭遇的时候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用两个描写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向 自言 句过渡 沉吟 的神态 显然与询问有关 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 放拨 插弦中 整顿衣裳 起 敛容 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她克服矛盾 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自言 以下 用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 最后一段女子听到诗人一席同情的话后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其中 良久立 表现了琵琶女对诗人把自己当为知己叙述自身遭遇后的感叹 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

16、了共鸣 有同病相怜之意 却坐促弦弦转急 虽说是动作描写 描写其定调急迫 但通过外部情态写出了琵琶女因诗人的所言而激动不已的心情 展示了女子内心复杂的精神世界 到这里与 说尽心中无限事 乐曲互相照应 完成了对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使人物形象生动 3 对音乐进行描绘使之具体形象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在语言上 琵琶行 这首诗歌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靠使用具体的比喻 从 大弦嘈嘈如急雨 到 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十四句中 诗歌借助语言的音韵写音乐的时候 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大弦嘈嘈如急雨 把大弦弹奏的 嘈嘈 的声音比作 急雨 既用 嘈嘈 这对叠字摹声 又用 如急雨 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 亦然 把小弦弹奏的声音 切切 比作 私语 既用 切切 这对叠字摹声 又用 如私语 使它形象化 这还不够 嘈嘈切切错杂弹 已经再现了 如急雨 如私语 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 再用 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比 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了出来 令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旋律交错继续变化 出现了先 滑 后 涩 的两种意境 间关 之声 轻快流利 而这种声音又好像 莺语花底 视觉形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