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效果跟踪检测实验专题三力学实验.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3034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效果跟踪检测实验专题三力学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效果跟踪检测实验专题三力学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效果跟踪检测实验专题三力学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效果跟踪检测实验专题三力学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效果跟踪检测实验专题三力学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效果跟踪检测实验专题三力学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效果跟踪检测实验专题三力学实验.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专题(三)力学实验 知识点1:摩擦力、二力平衡、测量密度1.(2018广东省)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如题17-1图所示.(1)让同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_.(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_运动.(4)如图题17-1图丙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还可以探究小车的_关系(选填序号).重力势能与质量;重力势能与高度;动能与质量;动能与速度(5)如题17-2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长木块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

2、数为_N.(6)在不同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可探究木块的_关系(选填序号).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答案】(1)使小车到斜面底部的速度相同;(2)小;(3)匀速直线;(4)(5)0.8(6)。 知识点2:压力、压强、浮力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机械效率6.(2018山东泰安)图甲是某学习小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将重为4.5N的物体从A位置提升到A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B位置上升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他们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物

3、体提升的高度是 5.0 cm,拉力是 2 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5% ;(2)若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滑轮,改为图丙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对应练习:1用弹簧测力计测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1)(2分)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B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测量范围C使用中弹簧、指针可以与外壳摩擦(2)木块放置如图1所示,有一部分露出水平桌面外,用弹簧测力计匀速向右拉动木块至桌面内,在此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 ,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填“变大”、

4、“变小”或“不变”)2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实验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F/N摩擦力f摩N木块与木板8l.6木块与木板122.4木块与毛巾125.0(1)分析比较序号与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比较序号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有 (填序号) 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3如图2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请回答:(1)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5、,是为了使它在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 。(2)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速度减越小得越 。(3)如果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小车将以 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4图3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打到同一个木块上。图2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速度减小的快慢与所受 的关系。(2)甲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 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

6、球动能的大小;乙试验是通过钢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 ,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3)两个实验都涉及到同一种物理方法,叫 5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4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g。(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5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cm3。(3)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4)本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

7、:_。6实验: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2)进行下列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1;B将待测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V;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填字母代号)。(3)现已测出m1是110g,根据图6中的示数,算出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_。7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酒精的密度进行了测量。请将他们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1)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刻度尺和水(水己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

8、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1;将水倒出,倒入酒精,用天平称出的烧杯和酒精的质量仍为m; 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酒精= (2)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为G;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酒精= (已知:F浮G排液gV排)(3)请你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对两位同学的实验做出评估。 。8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的猜想;小

9、辉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猜想。图7是验证他们猜想的实验装置图。(1)小辉同学为了完成他自己的探究应按 两图进行。N/N1.01.52.02.53.0f /N0.40.60.81.01.2(2)若小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右表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数据在图8的坐标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N之间的关系图象。(3)根据图像可以得出f与N的关系是_ _。(4)小华和小辉同学在实验中都应使小车做_运动。9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9所

10、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10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

11、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S1;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S2,如图10所示: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2)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11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4)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 (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

12、数据一致)(5)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 。A疲劳驾驶B酒后驾驶C打手机D超速驾驶(6)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 。11如图12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12小陈按如下实验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4)盐水密度的表达式盐水 。这样测出的盐水密度值偏 。二、典型实验习题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图1甲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