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大练习(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20129422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大练习(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大练习(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大练习(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大练习(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大练习(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大练习(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大练习(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大练习(三模)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区别的是()A. 粮食酿酒 B. 铁生锈 C. 酒精挥发 D. 镁条燃烧【答案】C【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铁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2.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你认为下列分类合理的一组是()A. 盐酸

2、、醋酸和硫酸铜都是酸B. 合成橡胶、合金和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C. 空气、水银和石油都是混合物D.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单质【答案】D【解析】A、盐酸、醋酸都是酸,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B、合成橡胶和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C、空气和石油都是混合物,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金刚石、石墨和C60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3.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用甲醛浸泡虾仁B. 焙制糕点时添加含小苏打的发酵粉C. 用霉变的谷物做饲料D. 为防止

3、骨质疏松,长期摄入过量的钙元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甲醛有毒,用甲醛浸泡虾仁不能食用,错误,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故焙制糕点时添加含小苏打的发酵粉,正确,C、霉变的谷物会产生黄曲霉素,会致癌,且黄曲霉毒素在高温下仍能存活,故用霉变的谷物做饲料是错误的,D、化学元素摄入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错误,故选C考点:化学与生活视频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 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D. 自来水公司将地下水经沉淀、过滤、消毒、蒸馏后,供居民使用【答案】C【解析】A、有盐和水生成的

4、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该选项说法正确;D、自来水公司将地下水经沉淀、过滤、消毒后,可以供居民使用,不能蒸馏,这是因为蒸馏会除去对人体有益的无机盐,居民饮用前可以通过加热煮沸消毒后再饮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5.下列物质中既含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A. 紫铜 B. 食盐水 C. 碘酒 D. 干冰【答案】B【解析】A、紫铜属于金属

5、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既含分子,又含有离子,故选项正确;C、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和酒精分别是由碘分子、酒精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6、即可。6. 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A. NH4Cl B. KNO3 C. NaNO3 D. Ca3(PO4)2【答案】A【解析】含有铵根离子NH4+的肥料称为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而产生刺激性气味。所以NH4Cl能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KNO3、NaNO3、Ca3(PO4)2没有铵根,不能有刺激性气味。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给液体加热 B. 量取液体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的PH【答案】B【解析】A、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图

7、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装置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8.如图是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n的值为6 B. Se在第四周期C. Se是一种金属元素 D.

8、Se的质子数是34【答案】C【解析】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4=2+8+18+n,n=6,故选项说法正确;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C、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34,该元素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9.非金属间的置换规律与金属的相似:已知Br2+2KI=2KBr+I2; Cl2+2NaBr=2NaCl+Br2则下列非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顺序正确的是()A. I2、Br2、Cl2 B. Br2、Cl2、I2 C.

9、 Cl2、I2、Br2 D. Cl2、Br2、I2【答案】A【解析】知Br2+2KI=2KBr+I2,溴比碘活泼; Cl2+2NaBr=2NaCl+Br2,氯比溴活泼。非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顺序正确的是A. I2、Br2、Cl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非金属活动性顺序。10.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属于置换反应 B.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C.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 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答案】C【解析】A、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氧气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氮气的相

10、对分子质量为为28,水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C物质的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8:618=14:27;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没有变化。11.根据下面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B. 该实验可验证CO的氧化性C.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D.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c处的尾气可不做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答案】C【解析】A.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不符

11、合题意;B. 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不符合题意;C.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否则易导致生成的铁再被氧化,符合题意;D. 在整个实验操作中,c处的尾气应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否则易导致污染空气;选C12.下列各组物质,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 NaNO3 HCl Na2SO4 B. NaNO3 NaCl CuSO4C. CaCl2 Na2SO4 Na2CO3 D. NaOH BaCl2 NaSO4【答案】A【解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12、B、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C、Na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BaCl2、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NaOH中的氢氧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13.有一包Mg和MgO的混合物共12.8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8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 9.6g B. 3.2g C. 2.4g D. 1.6g【答案】B【解析】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

13、镁和水,溶质是硫酸镁,则硫酸镁中镁元素质量为:48g100%=9.6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8g-9.6g=3.2g。故选B。14.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 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B.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 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D.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答案】B【解析】A、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的pH值应该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7,然后大于7,故A错误;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故B正确;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

14、逐渐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C错误;D、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与硝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铁反应,所以沉淀质量不能从零开始,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5.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_;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 。【答案】 (1). N2(或氮气) (2). SiO2【解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氮气。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O、Si,它们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16.硫酸铜的构成微粒有Cu2+和_;在医疗上可以小苏打治疗胃酸(HCl)过多症,其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

15、(1). SO42 (2). NaHCO3+HCl=NaCl+H2O+CO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两种常见盐的构成和用途。硫酸铜的构成微粒有Cu2+和SO42-;在医疗上可以小苏打治疗胃酸(HCl)过多症,其原理是碳酸氢钠能和胃酸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点睛】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其方程式书写按复分解反应规律书写。17.将氯气通入石灰水中会发生如下反应:2C12+2Ca(OH)2=X+Ca(C1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_。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一种有毒气体氯气,其反应原理为: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 (1). CaCl2 (2). Cl2+2NaOH=NaCl+NaClO+H2O【解析】根据2C12+2Ca(OH)2=X+Ca(C1O)2+2H2O,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