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八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20127362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八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八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八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八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八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八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八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衢州八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模拟学校: 班级: 姓名:(全卷五个大题,含26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昝文平 命)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 诅咒(z) 佝偻(gu) 扶掖(y) 灵柩(ji)B. (pin) 喑哑(yn) 阴晦(hu) 伫立(ch)C. 襁褓(qing) 睿智(ru) 庸碌(l) 恣睢(su)D. 拮据(j) 妖娆(ro) 嗤笑(ch) 颓废(tu)【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对于常见的字词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

2、字或多音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A项中佝偻(gu)拼音错误;B项中伫立 (ch)拼音错误;D项拮据(j)拼音错误。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强聒不舍 心无旁骛B. 神情恍忽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棱角分明C. 铬尽职守 自之知明 恼羞成怒 重蹈覆辙D. 一抔黄土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答案】A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

3、乐乎。B. 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C. 他从下着雨的外面进来,身上一衣带水D. 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熟视无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情感色彩。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A句中“上窜下跳”为贬义词,B句中“蛛丝马迹”形容细小的痕迹,C句中“一衣带水”指关系很亲近,故D对。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他黑瘦的面貌。周瑜之所以被诸葛亮“气死”,归根到底在于周瑜气量狭小,不肯

4、。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陇上江南天水作为中国旅游城市,以其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A. 瞥见甘拜下风履行丰富B. 瞧见惟命是从奉行丰富C. 瞧见甘拜下风奉行丰厚D. 瞥见惟命是从履行丰厚【答案】A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B.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C. 看了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D. 夏天到了,大家游泳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

5、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A句“能否”与“是”主谓搭配不当,B句“遇难者”与“呼救”前后矛盾,C句“看了”与“使”结合在一起,使句子缺少了主语,故D对。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 填空题 (1)力尽不知热,_。(白居易观刈麦)(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4)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5)沁园春雪中表达诗人豪情壮志的主旨的句子是_,_。(6)会挽雕弓如满月,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陈涉世

6、家一文中,表现陈胜年少时就具有远大志向的句子是_。(8)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句子。_,_。【答案】 (1). 但惜夏日长 (2). 将军白发征夫泪 (3). 物是人非事事休 (4). 不求闻达于诸侯 (5). 数风流人物, (6). 还看今朝 (7). 西北望, (8). 射天狼 (9).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0). 春蚕到死丝方尽, (11). 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

7、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闻”“鸿鹄”“蜡炬”等字词的书写。二、综合性学习。初三年段准备组织一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事先做好如下工作。初三年段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阅读目的汲取文学素养应付考试消遣其他人数比例25%55%12%8%7. 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8. 对所阅读的名著,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请简要说明理由。书名:_理由:_9. 请从这部名著中,撷取一个精彩的情节,向同学们作简要介绍。【答案】7. 名著阅读的目的,趋于功利化。 名著阅读还未被真正重视。 名著阅读现状堪优。

8、8. (1). 写对名著, (2). 说清理由 9. 大闹天宫:话说在东土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尊石猴吸收日精月华化身为一只神猴(邱岳峰 音),统领着山中的猴子猴孙。为求得一件称心的宝贝,神猴孙大圣潜入龙宫,强硬求来大禹治水时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东海龙王(毕克 音)心有不甘,于是上天将此事诉诸玉帝(富润生 音)。玉皇大帝命令太白金星(尚华 音)下界招安,许以爵位。不知有诈的孙大圣欣然前往,却发现只是负责养马的弼马温。得知受骗的猴王反下天庭,与天兵天将在花果山展开大战【解析】(1)从表中观察到七年级学生之所以阅读名著绝大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即七年级学生名著阅读的目的趋于功利化。(2)这道

9、题首先要回答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部名著的书名,注意书名号;然后再阐述自己感兴趣的理由。学生答题时只要书名书写正确,理由充分、合理即可。(3)结合自己阅读这部名著的体会来向同学们介绍读书经验,所写的名言只要与“读书”有关即可。【点睛】综合性学习考点的题型很多,也很新。有广告词的设计、主持采访、临别留言、情景对话、表格图表分析、漫画解说、新闻评说等,但一般都是以自主探究、自主设计某个具体任务为中心,要求结合具体任务所需要的语境,进行符合交际需要的语言表达练习。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能力,也有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时侧重对语境的分析和语言得体、流畅等的

10、指导和落实。不要轻易地认为这样的题目全靠学生的临场发挥,或认为这样的题目不管怎么答都能得分。三、文言文阅读(一)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10.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_、_。1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0. (1). 忆江南、 (2). 梦江南 11. 表达了作者思念心上人的情怀【解析】10. 试题分析:考查词牌知识。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

11、者。可通过分析诗句来概括抒发的情感。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来,匆匆梳洗后,独自倚在望江楼上眺望。“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斜晖脉脉水悠悠”,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肠断白苹州”,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们当年分手的白苹州,这怎么能叫她不肝肠寸断呢?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12、。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二)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13、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2. 解释加点词语。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 休祲降于天_ 长跪而谢之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