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第3课时 .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25254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第3课时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第3课时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第3课时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第3课时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第3课时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第3课时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第3课时 .ppt(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第5课苏轼词两首 第三课时素质提升 定风波 课堂互动 1 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答 交代写作背景 为后面表现自己不惧风吹雨打的精神张本 2 定风波 开头两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展示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答 开头两句是全篇主题 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这两句展示了作者不为外界的风云变幻所干扰 总是以自己的定规行事的生活态度 风雨潇潇 穿林打叶 真有点席卷天地的气势 但作者以 莫听 便将之化为乌有 不但如此 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 隐含着对生活厄运的挑战 3 如何理解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答 竹杖芒鞋轻胜马 先说竹杖芒鞋与马 前者是步行所用 属于闲人的 而马 则是官员或忙

2、人的坐骑 两者都从 行 字引出 因而具有可比性 前者胜过后者在何处 其中道理 用一个 轻 字点明 耐人咀嚼 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 轻巧 轻便 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 拖泥带水的 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 那么 这 轻 字必然另有含义 分明是有 无官一身轻 的意思 官 的对面是 隐 由此引出一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 来 此句更进一步 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 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 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4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 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这几句词不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概括 而是饱

3、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 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 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 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句中 萧瑟 二句 意为风雨之声 与上阕的 穿林打叶声 相应和 风雨 二字 一语双关 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 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不管是风吹雨打 还是阳光普照 一旦过去就都成了虚无 这反映了苏轼不因物而悲喜的旷达胸襟 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合作探究 探究1古今不同读者对 定风波 这首词的理解各异 有人认为这首词是 旷达人语 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 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词的理解 探究之旅 无

4、论是 旷达人语 还是 归隐人语 其核心是对 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任平生 归去 的解读 1 风雨不定 依然 吟啸 与 徐行 暂失鞍马 内心依然轻松 纵然是 一蓑烟雨 也可了此一生 在作者眼中 春风 朝阳终会有 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 归去 由此可见这首词确实是 旷达人语 2 隐居山林 吟啸 徐行 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 情愿蓑衣独钓 了此一生 在作者眼中 归去 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 由此可见这首词确实是 归隐人语 探究2分析 定风波 一词的艺术特色 探究之旅 在 定风波 中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生活小事 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 作者没有雨具 却依旧手拄拐杖 脚穿芒鞋 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 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 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 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 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 见怪不怪了 作者也正是运用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通过平常的生活小事来表达自己旷达 洒脱的人生态度 设计导图 定风波 这首诗通过叙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和天晴后的景色及感受 表现了词人坚持操守的倔强个性 超然旷达的处世态度和忧乐两忘的开阔胸襟 答案 随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