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记录文本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122099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活动记录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研活动记录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研活动记录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研活动记录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研活动记录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研活动记录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活动记录文本(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齐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记录暂无发布日期: 2015-12-02 浏览次数: 394 齐一小学教研活动记录时间3.4地点会议室负责人王莹学科品社年级教研级别大组出席对象及签名何琼、张文毅、金黎宏、顾珏峰、杜敏、奚明漪、龚琼,管娅芳、张晓雨、朱继红、倪培文、华佳玲、王燕勤、袁飞、王莹、沈晓露、顾晓艳、蔡小月、陈晓、黄月丽、陈蓉、蔡仲毅、俞蔚、杨钰华、叶俊、钮芝浩、林春芳、吴征瑶、刘红军、王浩敏、常规教研专题研究教研形式会议教研过程一、本学期工作计划交流(一)指导思想1、深入研究以“创智”为核心的学科教学有效策略,提升教研组培训的质量,发挥教研组功能,促进品社学科教学的内涵发展。2

2、、依托校骨干教师队伍,以“关注能力培养,提升育人价值研究”为重点,以项目研究寻求突破与创新。3、加强研究性、典型性、示范性、针对性、激励性,以高质量、精细化提升教研质量。4、聚焦课堂、深入基层,有效落实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和教研水平。 (二) 教研目标1、常规工作抓精细,注重质量与效率2、研究工作抓项目,关键在于突破与创新(三)工作重点v提高教学教研的有效性1、结合“创智课堂”建设的目标,在深入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等文本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学情分析,准确把握各年段、单元与课时教学的基本目标,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与能力目标2、关注“创智课堂”建设的

3、核心,聚焦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学科思维能力为重点,研究增强学生自主体验的学科教学有效策略 。3、针对“创智课堂”建设的任务,以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主题,通过课堂活动反思,提高常态下品社学科教学的有效性。4、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公开教学或者比赛的机会。v提高教学教研的指导性1、针对“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指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科的教学方式,全面了解并诊断常态下各备课组教学实施的基本情况,为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研质量、改进教学行为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2、深入课堂和学科教研组,与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的互动研讨,为学校改进教学提供

4、有可行性的建议。(本学期重点二、四年级)v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1、积极探索“创智课堂”的实践,研究并尝试制定课堂教学的评价表,引领教师关注学生学科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2、根据区教研大组的计划精神,落实幼小衔接期品社学科课程的有序实施。v提高教学指导的针对性1、结合“创智课堂”的建设任务,重点加强教研组的专题研究与指导,提升品社学科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继续开发并实施相关拓展课程,提高学科课程的有效性;3、制订教研计划,以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培养骨干,辐射经验。(四)学习计划1、“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指标”2、进行网络教研。3、组织老师积极学习参加各年级品社学科进修活动。

5、4、拓展课程的引进与学习培训二、本学期品社教研组的流程管理考核情况1、将纳入班主任考核制度中。2、继续听随堂课,作为教学流程管理范围3、做好教案的反思记录,一个月至少有一篇。齐一小学教研活动记录齐一小学教研记录时间5.7地点工会休息室负责人王莹学科品社年级教研级别大组出席对象及签名何琼、张文毅、金黎宏、顾珏峰、杜敏、奚明漪、龚琼,管娅芳、张晓雨、朱继红、倪培文、华佳玲、王燕勤、袁飞、王莹、沈晓露、顾晓艳、蔡小月、陈晓、黄月丽、陈蓉、蔡仲毅、俞蔚、杨钰华、叶俊、钮芝浩、林春芳、吴征瑶、刘红军、王浩敏、常规教研专题研究教研形式学习培训教研过程活动主题:解读新课程标准主讲人:王莹1、课程定位品德与社

6、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本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1)基础性 品德与社会是学生社会化的启蒙教育课程。它有计划、生动活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突出民族精神的培养,为学生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综合性 品德与社会是在综合原思想品德、社会、生活与劳动等学科以及相关的专题教育基础上重新建构而成的。它通过有关学科基础知识的整合,以及这些知识与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整合,实施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它融道德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生活能

7、力培养于一体,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3)实践性 品德与社会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使学生不断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2、课程理念(1)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其社会性发展的核心,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则是品德教育极为重要的任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要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有爱心、负责任、守规范、善思考,为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关注、拓展、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基于他们对生活

8、的体验、感悟和认识。课程内容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学生生活的引导,课程内容要体现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拓展与提升。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近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感受、探究社会。(3)倡导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 提高本课程教育的实效性重在内化,关键在实践体验。本课程倡导主动参与、实践体验,在教学中要创设和利用社会生活情景,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4)实施知、情、行统一的综合评价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必须实现知、情、行的统一。本课程评价要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评

9、价。在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切实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能。年起,上海市构建了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对学生学业质量用十大指数进行全面综合衡量。除分析学业水平外,还考察学生的品德行为、身心健康水平、学习动力、学业负担、师生关系等。首次公布的年测试结果则显示:上海学生学业成绩比较优秀,区县间、学校间成绩比较均衡;学生学习动力较强,对师生关系和教师教学方式评价良好,学生品德认知发展水平总体较好,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影响较小,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家庭环境不利的影响。3、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由近及远,由表及里,螺旋上升。

10、由近及远 按照家庭与学校、社区与家乡、祖国与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逐步展开,不断拓展学生的社会知识与生活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由表及里 知识的习得、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要从社会事实出发,由表及里,由浅人深,逐步深化,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思想品德。螺旋上升 本课程所呈现的知识在低、中、高年级螺旋式上升。与此同时,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也随着学习年段的提高而不断深化。 课程设置1、阶段设置 一年级到五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 2、课时安排 本课程教学时间按每课时35分钟,每学年34周计。一至三年级总课时为204课时(每周2课时),四至五年级总课时为20

11、4课时(每周3课时)。当前,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一门小学阶段德育的显性课程,承担着帮助学生“树远大理想,明做人之理”的任务。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在生活中养成。德育实践表明,将德育学科化、知识化的做法阻断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很难实现德育的目标,而生活恰恰是儿童道德生命成长的最肥沃的土壤,“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在设计上采用生活化的方法,坚持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尊重儿童权利,建构对于儿童自身具有意义的

12、课程等原则齐一小学教研活动记录时间6.10地点工会休息室负责人王莹学科品社年级教研级别大组出席对象及签名何琼、张文毅、金黎宏、顾珏峰、杜敏、奚明漪、龚琼,管娅芳、张晓雨、朱继红、倪培文、华佳玲、王燕勤、袁飞、王莹、沈晓露、顾晓艳、蔡小月、陈晓、黄月丽、陈蓉、蔡仲毅、俞蔚、杨钰华、叶俊、钮芝浩、林春芳、吴征瑶、刘红军、王浩敏、常规教研专题研究教研形式会议教研过程一、一期末一、期末测试工作要求:1、请各年级完成期末品社考查 2、建议低年级小朋友教师边读题边指导,高年级同学可以结合书本,老师进行相关指导进行答题。 3、考试完毕后将试卷进行认真批改,装订好,上交给大队部。二、学期结束工作1、评语:请各

13、位老师按照教导处要求,对于二分之一的学生进行客观地评价。主要是谈话式为主。2、年级组统一,按照本学期的教学要求,誊分规格统一。3、备课组将网络评课上交。三、 总结一学期工作1、随堂课教师越来越重视,逐步趋于常态化,教师能以学生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本学期尤其是二年级组非常认真,家常课能非常专业地完成教学任务。2、期末考查教师能认真批改,学生手册上的分数有教师平时教学的痕迹。3、不足:工作还欠主动性,相关的论文发表,参赛还很少。教研活动的开展还不是最规范。希望以后能不请假的就不要缺席了。齐一小学教研活动记录时间2015.10.15地点办公室负责人朱继红学科品德与社

14、会年级一至五教研级别大组出席对象及签名何琼、张文毅、金黎宏、顾珏峰、杜敏、奚明漪、龚琼,管娅芳、张晓雨、朱继红、倪培文、华佳玲、王燕勤、袁飞、王莹、沈晓露、顾晓艳、蔡小月、陈晓、黄月丽、陈蓉、蔡仲毅、俞蔚、杨钰华、叶俊、钮芝浩、林春芳、吴征瑶、刘红军、王浩敏常规教研专题研究磨课减卡救树教研形式教研过程四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课减卡救树于上周六试教,本周就这节课进行磨课。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结合送卡的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爱惜资源的重要性。 2.分析生活中浪费资源的现象,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初步了解节省资源、利用废旧物品的一些方法。 3.懂得变废为宝是节约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增强变废为宝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初步了解一些节省资源、减少废旧物品的方法。二、确定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结合送卡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爱惜资源的重要性。 2.分析生活中浪费资源的现象,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3.了解垃圾分类,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认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专业word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