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一次(8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0121377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一次(8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一次(8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一次(8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一次(8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一次(8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一次(8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一次(8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高三联考(解析版)理综化学试题1. 实验室模拟工业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脱除废水中氨氮(NH3)的流程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中采用蒸馏的方法精制粗盐水B. 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4OH-4e-=2H2O+O2C. 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Cl2+OH- =Cl-+HClOD. 、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A. 中采用蒸馏只能得到蒸馏水,得不到精制盐水,要得到精制盐水需要使用化学方法除去其中的杂质,故A错误;B.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2Cl2eCl2,故B错误;C. 生成的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中

2、制备漂白液的反应:Cl2 + 2OH- = Cl- + ClO- + H2O,故C错误;D. 中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和氯气以及氢氧化钠、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中次氯酸钠与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均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 福尔马林可浸制标本,因其可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蚕丝和人造纤维的主要成分分别是蛋白质、高聚酯,前者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

3、味,后者则无此现象,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生成各类饱和烃类,包括稠环芳香烃(如苯并芘等),稠环芳香烃对人体有害,B错误;C流感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C正确;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95%的乙醇能快速使蛋白质表层变性,相当于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但内层蛋白质则不能变性,D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考查生活中常用物质的主要成分及其用途的辨认。【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的化学为载体将相关物质的性质用途和氧化性概念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理清相关物质的用途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及氧化性的概念是本题得分的关键。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

4、切联系,学习过程中要多注意分析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多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3. 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 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B. 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C. 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 D. 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装置没有加热装置,错误;B、S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为长管进气短管出气,错误;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应用装置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正确;D、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余酸,氢氧化钠溶液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4. NA代表阿伏

5、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28g乙烯和丙烯中的极性键数目为4NAB. 32gCu和32gS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C. 精炼铜,若阳极失去0.1NA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D. 等物质的量的钠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氯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相等【答案】B【解析】【详解】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28g 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而2mol CH2中含有4 mol极性键,所以28g乙烯和丙烯中的极性键数目为4NA,故A正确;B、32gCu的物质的量为0.5mol和32gS的物质的量为1mol, Cu和S充分反应生成Cu2S,可知Cu少量,故以Cu的质量作为标准计算,0.5mol

6、Cu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5mol,即0.5NA个电子,故B错误;C、精炼铜时,阳极是粗铜,失去电子,阴极是精通,得到电子;阴阳两极得失电子守恒,所以若阳极失去0.1 NA个电子,则阴极铜离子得到0.1 NA个电子生成铜单质,生成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即3.2g,故C正确;D、,钠与氧气或氯气反应时,其钠元素均由0价升高到+1价,等物质的量的钠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氯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相等,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综合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本题B中铜与硫燃烧反应生成+1价的硫化亚铜。5. 化合物(a)、(b)、(c)同属于薄荷系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c 都属

7、于芳香族化合物 B. a、b、c都能使溴水褪色C. 由a生成c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D. b、c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A、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这三种化合物不含有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A错误;B、a、c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b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C、对比a和c结构简式,a生成c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D、b和c的分子式为C10H18O,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6.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分别是X、W两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戊是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25时0.1mol/L

8、戊溶液的pH为13,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ZWYXB. Z分别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C. 元素Y与X、Z都能组成两种化合物D. 乙与戊的水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可推测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故甲为氢气,所以X是H元素,乙是氯气,所以W为Cl元素,戊是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25时0.1mol/L 戊溶液的pH为13,所以戊为氢氧化钠,根据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Y为O元素,Z为钠

9、元素。【详解】A、Z为钠元素,W为Cl元素,Y为O元素,X是H元素,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ZWYX,故A正确;B、钠与氧气在点燃那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其中含有氧与氧之间的共价键,故B错误;C、Y为O元素,X是H元素,两者可以形成水和过氧化氢两种化合物,Z为钠元素,可以与氧元素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种化合物,故C正确;D、乙为氯气,戊为氢氧化钠两者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此溶液具有漂白效果,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为简单的无机推断,本题的突破点为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可猜测应该是

10、点解饱和食盐水,进而推出其他物质。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7. 我国研究锂硫电池获得突破,电池的总反应是16Li+S88Li2S,充放电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放电时,锂离子向正极移动C. 放电时,1molLi2S6转化为Li2S4得到2mole-D. 充电时,阳极总电极反应式是8S2-16e-=S8【答案】C【解析】A. 充电时,是电解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B. 放电时,是原电池,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锂离子向正极移动,故B正确

11、;C. 根据图示,放电时,1mol Li2S6转化为Li2S4的反应为2Li2S6+ 2Li =3Li2S4,反应中2mol Li2S6得到2mole-,即1mol Li2S6得到1mole-,故C错误;D. 根据16Li+S8 8Li2S,充电时,阳极总电极反应式是8S2- -16e- = S8,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应用。本题中放电过程是分步放电的,这是本题的难点,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根据每步反应的方程式分析解答。8. 叠氮化钠(NaN3)是汽车安全气囊最理想的气体发生剂原料。下面是工业水合肼法制备叠氮化钠的工艺流程;已知NaN3能与AgNO3反应

12、生成白色难溶于水的AgN3;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熔点沸点溶解性CH3OH964.7与水互溶水合肼(N2H4H2O)2113.5与水、醇互溶,不溶于乙醚和氯仿亚硝酸甲酯(CH3ONO)1712溶于乙醇、乙醚请回答:(1)步骤中NaNO2与稀硫酸发生副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在空气中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步骤中生成NaN3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室模拟步骤实验装置如下图(装置中冷却水省略,下同):仪器a的名称_,作用是_。根据实验发现温度在20左右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最高,但是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因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图中X处连接的最合适装置应为下图中的_。 A

13、 B C D(3)步骤、中制备叠氮化钠并对溶液A进行蒸馏的合理操作顺序是_。打开K1、K2,关闭K3 打开K3 加热 关闭K1、K2(4)步骤对溶液B加热蒸发至溶液体积的1/3,NaN3结晶析出。步骤可以用_洗涤晶体。A水 B乙醇 C乙醇水溶液 D乙醚沉淀滴定法测定产品纯度,是以淡黄色K2CrO4溶液作指示剂,将AgNO3标准溶液滴入样品溶液,至少量Ag2CrO4出现,即溶液呈淡红色为终点。AgNO3溶液要装在棕色的酸式滴定管里进行滴定,理由是_。下列操作合理的是_。A滴定管和移液管管尖不可接触锥形瓶内壁B滴定时滴液速度应先快后慢,接近终点时一滴一摇C滴定过程中可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壁上粘附的溶液

14、冲下D若未等滴定管液面稳定就读数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E若发现滴液过量,可回滴样品溶液,至红色褪去【答案】 (1). 2NO2-+2H+=NO+NO2+H2O (2). N2H4+CH3ONO+NaOH=NaN3+CH3OH+3H2O (3). 球形冷凝管 (4). 冷凝回流,平衡气压 (5). 冷水浴或缓慢通入气体等 (6). C (7). 或 (8). C (9). AgNO3溶液溶液显酸性,且AgNO3易见光分解,浓度下降,使测定不准 (10). BCD【解析】【详解】(1)根据其中一种气体在空气中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气体,可推测生成的气体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NO2-+2H+=NO+NO2+H2O;根据流程图可知,产物中含有乙醇和叠氮化钠,所以方程式为:N2H4+CH3ONO+NaOH=NaN3+CH3OH+3H2O;(2)A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其目的是冷凝回流,平衡气压;根据实验发现温度在20左右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最高,但是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不采取措施温度会逐渐升高,影响选择性和转化率,因此可以通过冷水浴或缓慢通入气体等维持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