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中学欢迎您(精)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119296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叔湘中学欢迎您(精)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吕叔湘中学欢迎您(精)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吕叔湘中学欢迎您(精)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吕叔湘中学欢迎您(精)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吕叔湘中学欢迎您(精)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吕叔湘中学欢迎您(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叔湘中学欢迎您(精)(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吕叔湘中学欢迎您 一 课题名称 二 课题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三 现有基础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平和发展趋势 五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六 研究方法 七 研究工作步骤 八 主要分工 一 课题名称 数字校园的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研究 数字化校园 以网络为基础 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 将学校的各个方面 从环境 包括网络 设备 教室等 资源 如图书 讲义 课件等 到活动 包括教 学 管理 服务 办公等 数字化 逐步形成一个数字空间 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 在现实校园基础上形成一个虚拟校园 在本课题中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主要指 策略 欲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方式 方法的总和 1 同步性策略

2、 在网络建设方面 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同步 建设策略 建设策略 3 内外结合的策略 资源建设内外结合 即自己制作与引进相结合 资源运用在内部运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向外 兄弟学校 家庭 社会 辐射 2 渐进性策略 硬件由低档到高档逐步配置 软件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人员由骨干到全体逐步推开 应用由教学到教育再到学校管 由点到面逐步扩展 有效利用 要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用效率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课堂教学 课后辅导 学生自学方面 2 网络资源在学生教育 教师备课 教师继续教育 指导和进行研究性学习方面 3 信息技术在无纸化办公 学校管理 教育教学 人事 档案 生活 家校互动 社区教育方面 二 课题研究的

3、核心和重点 核心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重点 有效利用 三 现有基础1 硬件 现学校共有电脑583台 千兆主干网 十兆到桌面 两条光纤连接因特网 服务器6台 NAS存诸器2T 教师人手一机 全校62个班级 班班通网络 班班多媒体 生机比1 8 与中国移动合作 建了 校园短信平台 2 软件 科利华教学资源库 电子备课系统 校园管理应用平台 教师自制课件有一定基础 3 投入 学校刚刚论证通过的 十一五发展规划 中将数字校园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主要工作 电教中心刚编制完成的 电教设备发展规划 也确立了学校每年在设备方面的投入要达到30万左右 4 研究能力 我校每位教师都参加了十五课题 教师将课题研究工

4、作视为个人发展的动力 这就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我校十五期间参加了镇江市子课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已结题的市级课题 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获得优秀成果奖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平和发展趋势1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提供的一组数据值得我们思考 美国最新国家教育质量数据资料显示 2000年全美已拥有很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其中有95 的学校和72 的教室与因特网相连 其使用情况如下表1所示 因特网在教学的作用教师比例仅限于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课程材料86 使用因特网来增强其课堂教学效果66 利用因特网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30 因特网用于解决问题或数据分析27

5、 利用因特网来准备课程计划16 2 大批学校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我们认为这个研究方向的重点是各类信息技术与资源在各学科之间的应用研究 大量的研究是 资源 应用 的单向研究工作 现在各校对 数字化校园 建设的工作都比较重视 但在强化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同时 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显得比较单一和薄弱 资源建设之后的有效利用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3 据本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时的问卷调查 我校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硬件设备的损坏率高 使用技术水平低下 2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传统方式仍大行其道 旧的没去新的未用足 3 将网络资源用于教育教学的比例低 期望的应用方向偏离 4 产出率

6、偏低 自主资源建设水平低下 5 资源建设严重滞后于硬件建设 有路没车 有车没货 本课题的研究以解决以上问题为目的 以提高学校的数字化水平 提升办学质量 提高办学效益 从而对同类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利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硬件设备的建设与员工应用能力培训的同步性 2 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推进以课题组成员为骨干 辅以行政命令的手段 强力推进学校管理的信息化 在短时间内基本做到 四化 办公无纸化 教学网络化 内部管理数字化 与家长和社会沟通信息化 3 数字化资源的积累研究 添置 收集各类教学光盘资料 如添置素材类光盘 多媒体风光光盘 科普光盘等 利用网络下载教学资料 组织

7、骨干教师浏览并下载国内外各大教育网站的有用的资料 为教育教学服务 鼓励教师 学生积极自制教学辅助软件 即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 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辅助课件供学生学习 只有师生人人都成为数字化的主人 才有可能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并且能在数字化积累的过程中 培养一支数字化建设的队伍 开发充实学校网站主页 如 教师风采 教科研论坛 校园快讯 新芽茁壮 德育天地 开卷有益 等栏目 充分展示我校各方面活动情况 将传统视听媒体资料进行数字化 充实学校数字化资源 二次开发 即在应用中形成新的数字化资源 如优秀的教案 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等 以年级部 各职能处室 教研组为基本单位 整合校本资源 建好有自己特色的资

8、源库 4 强力推进 交互式网络学习模式 的建立要以课题组成员为骨干 进行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的研究 并进行推广 推进学习方式的现代化 5 进一步加大投入 同步地将有关设备建设到位 6 人力资源建设的研究 扩大数字化建设的队伍 使全体教师都能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中去 因为参与的人越多 数字化资源就越丰富 提高教师的数字化能力 建立 健全相应的制度 保证教师能积极参与到数字化建设与实践中去 六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辅以观察法 访谈法 调查法等方法 行动研究的特点 研究的目的 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 行动研究为行动而研究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 为实践本身的改善而展开研究 而不是理

9、论上的建构 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透过实践行动来改善工作情境中所面临的问题 关注问题的圆满解决 进而改善实践工作情境 行动研究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性 此价值性旨在改善实践工作者之工作情境 解决实践工作中的问题 研究的情境 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 行动研究旨在解决研究者所处工作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 它以行动者的实践情境为依据进行研究 情境合适的范围较小 与研究者工作无关之情境通常不在行动研究范围之内 由于研究情境有其特定性 因而行动研究结果不宜作情境推论 研究的主体 实践工作者 行动研究之研究者即是实践工作者 实践工作者即是研究的主体 也是被研究的客体 但以研究主体为主 行动研究强调实践工作者要实际参与

10、研究工作 亲身投人研究过程 因而实践工作者须具备专业承诺与工作热忱 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研究中 实践者是被研究者 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 而在行动研究中 他们成了研究的主体 不是被动地接受局外人的研究成果 而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与行动的密切配合 提高自己改造社会实践的能力 研究的应用者 行动研究者 学术研究中 多数研究参与者并非是研究应用者 其理论取向重于实用取向 造成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分离 行动研究之实践工作者不仅是研究参与者 同时也是研究应用者 其目的在于改善实践工作情境 解决实践工作问题 因而行动研究可有效缩小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间的差距 将实践工作者 研究者 研究应用者结合

11、为一 研究的过程 重视协同合作 行动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 它是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 因此 行动研究是研究者与实际行动者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研究过程 协同合作研究重视的是成员间伙伴平等关系 而非是成员间上下等级关系 行动研究强调协同合作研究间之分工合作 经验分享 脑力激荡 共同作决定与成果分享等 此外 学者专家亦是实践工作者合作伙伴 专家学者是作为从旁协助辅导角色 主要担任咨询顾问的地位 实践工作者才是主要的研究者 问题的解决 立即应用性 行动研究与一般研究不同 行动研究重视研究结果的应用性 实践工作者透过行动研究可有效解决实践问题 改善实践工作情境 增加工作效率与工作效能 藉由行动研究

12、可提供某一工作情境中 改进实践工作情境的方法与策略 行动研究重视的是研究的实用价值性 强调研究结果的即时应用 而非是学术理论的验证或建立 结果的推论 情境特定性 行动研究具有情境特定性 行动研究并不是要从事大量的研究 它的样本是以特定对象为主 不必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每个行动研究方案 不管方案规模的大小 都有自己的特点 行动研究之情境特定性不同于一般研究之普遍代表性 情境类推性 行动研究以特定实践问题为主 实践问题的解决有其特定的适用情境 行动研究以小样本为范围 而以实践工作者所在情境的人 群体 组织为研究对象 因不重视取样代表性 研究结果无法类推至其他的实践情境 研究的效益 解决问题与促发个人

13、专业成长 行动研究鼓励实践工作者扮演研究者角色 透过反省批判探究 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实践问题 就动机而言 实践工作者从事行动研究 乃在于本身愿意投人实践情境品质的改善 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 行动研究者所从事的研究即是一种促发个人专业发展的研究 行动研究乃是要实践工作者从实际工作情境中 带着改善工作情境的目标 扩展自我的视野与角色 对自己的实践工作随时作批判式的反省思考 研究的理论基础 人的发展 自我反思 自我教育 行动研究本质上是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 旨在使教师获得一种内在启蒙和解放的力量 打开新的思考维度和新的探询方向 增强实践能力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如此 行动研究就超越了传统意义

14、上对 研究 功能的界定 真理知识的获得 而成为 人的发展 的一个过程 一个自我反思 自我教育的过程 研究的方法 兼用量与质方法 偏向质性研究 行动研究虽然也不排斥量的研究方法 但多数以质的研究方法为主 在资料的验证上常采用多种方法以搜集资料 行动研究过程 量或质的研究方法均可采用 但多数情境中 以质的研究方法为主 1 为行动而研究2 对行动的研究3 在行动中研究4 由行动者研究 行动研究的特点 选取以下研究点 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的利用率 教师备课 业务进修 交流学习等网络手段的利用率 教师从学校资源库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比率 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比率和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15、 教师掌握有关常用软件的水平 七 研究工作步骤1 准备阶段 初步信息搜集由电教中心牵头 对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情况及利用状况做一个初步的调查 并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 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设想 材料准备搜索有关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利用方面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资料 了解国内外 行业内外的研究与实施现状 开题对课题研究的目的 意义 研究的内容 方法 实施的步骤进行再审视 再研究 再调整 确定研究的方案 明确好分工 并开始操作 2 每十周进行一次信息采集 问卷的设计 发放 回收 分工进行信息采集 统计和分析 集中进行研讨 确定介入的方法 时间 入点 3 每个月课题召开一次 进程分析汇报会 动态调控进展情

16、况 4 举办各种层次的师生信息技术培训班 5 成立网站建设专门小组 丰富网络资源 6 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资源库建设小组 通过两年的努力建成自己的学科资源库 7 根据需要 研究确定硬件建设的内容和规模 使之能符合数字化校园的要求 并使效益最大化 八 主要分工 主要参考文献1 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规划方案 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研讨会大会报告 R 中山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2002 5 珠海2 李克东 数字化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上 下 电化教育研究 2001 8 9 3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 1 2 4 肖红艳 试论数字化校园对传统大学的影响及其建设 J 教育信息化 2003 10 知识回顾Knowledge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