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北师大课件: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40讲 .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16672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北师大课件: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40讲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北师大课件: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40讲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北师大课件: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40讲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北师大课件: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40讲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北师大课件: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40讲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北师大课件: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40讲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北师大课件: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40讲 .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考点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 两弹一星 1 背景 新中国诞生不久 工业体系尚未建立 科技落后 人才缺乏 2 目的 打破 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3 决策 1955 1956年 毛泽东决定研制导弹 和人造地球卫星 美苏 原子弹 5 作用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1964 实战 五 三 2 神舟 五号 载人航天 1 背景 1992年 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载人飞船 三 3 信息技术 1 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2 20世纪50年代先后研制成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 3 70年代 中国研制成每秒几百万次以上的大型 计算机 4 90年代 银河 型 银河 型 神威

2、 曙光 深腾 巨型机出现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重大成果 集成电路 4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1 成就 1973年 袁隆平育成第一个强优势组合 杂交水稻 2 影响 袁隆平提出的水稻杂交新理论 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国际农学界把袁隆平誉为 南优2号 杂交水稻之父 考点二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 双百 方针的提出 2 提出 1957年 毛泽东提出 的方针 3 含义 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社会主义改造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艺术 革命历史 2 对 双百 方针的破坏 1 原因 期间 双百 方针受到了极左思潮的破坏 一些 被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 3

3、 影响 严重影响了文艺的发展 繁荣和学术的进步 文化大革命 学术问题 3 欣欣向荣的新时期文艺 1 背景 文化大革命 结束 文艺领域经过 后 双百 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拨乱反正 班主任 平凡的世界 白鹿原 哥德巴赫猜想 考点三新中国的教育事业1 奠基时期的教育事业 1 拉开序幕 第一次 工作会议 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 百废待兴 发展教育 培养人才成为紧迫任务 全国教育 人民教育 国家建设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2 教育方针 背景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我国进入 时期 制定 1957年毛泽东明确提出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意义

4、 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确立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国民教育体系 科技 经济 2 文化大革命 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3 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育 现代化 战略重点 优先发展 教育振兴 巧学妙用 图示解史 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背景 中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核威胁 增强国防实力 图片探史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意义 以 两弹一星 为代表的新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意义 经济上 重大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科技因素 国防上 有利于我国国防事业发展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 政治上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际上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构图解史 理解 双百 方

5、针 图示解史 现代中国的教育 图解历史 教育 科技和经济的关系 考法1史论阐述类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成就及影响 考题2 2016 浙江文综 19 新中国成立时 世界已进入核时代 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 我们国家很大 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 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 走自己研制的道路 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A 20世纪40年代B 20世纪50年代C 20世纪6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答案B 方法突破 明立意从新中国科技成就角度考查时空观念 抓关键 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清误区本题属于历史情境型选择题 难度较小 考生对新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记忆不

6、准确 应为1958年 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并非 两弹一星 史论链接 两弹一星 的历史影响 1 打破了美 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2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4 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 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5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考法2史料主旨类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成就及原因 考题1 2017 课标全国 31 1977年 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 3万人 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 2001年增长至719

7、万人 在此期间 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C 方法突破 明立意从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成就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注意时间点 1977年 1988年 2001年 清误区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 难度较小 材料阐述新时期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但并未明确已经解决了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问题 史论链接 现代中国的教育事业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 新中国成立后 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复和掌握了主权 2 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 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 特别是 科教兴国 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