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人教全国)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二 .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15434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7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人教全国)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二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人教全国)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二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人教全国)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二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人教全国)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二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人教全国)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二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人教全国)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二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人教全国)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二 .ppt(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专题二古诗选择题的选择 第六章古诗鉴赏 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微语 古诗赏析多项选择题是一种综合性考查题型 对考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思维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考生作选择时不是选不对 而是选不准 尤其是选不准得分最多的那项 以致得分不高 解决的办法是在平时多积累的同时 加强对这种题型的认识 尤其是针对题目的设误点作精准的应对之策 培养自己静心 细心的良好答题习惯 一 充分认识古诗选择题的题型特点1 考查全面 作为一道多项选择题 它主要是从词句的内容 结构 意象与意境 作者情感与主旨 艺术手法与效果等方面全面考查 集理解与分析 鉴赏能力于一题 2 设误细微 命题者采用

2、曲解原意 弄错对象 无中生有 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 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 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3 读懂助手 虽说解答该题要全面 细致地阅读诗歌 但有时是边阅读边判断思考 无论是选择恰当的或不恰当的 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 绝大多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 所以 答题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诗歌的过程 题目答对了 诗歌也就基本上读懂了 因此 它是帮助理解诗歌的极好的 拐杖 更有助于下一道主观题的解答 4 阶梯分值 五个选项中 最恰当的那项得分最高 较恰当的那项得分次之 考生不仅要选正确的 更要选最正确的才能得高分 二 掌握应对常见设误点的突破之道设误点一 词句解说不准 内容理

3、解有误 命题者故意把诗歌中一些关键词语及句子的含意理解错误 特别是在写景状物的诗句解说中歪曲季节 时辰 地点等 应对之道 把词语 句子作为平常的文言词句进行翻译 同时进行相关联想 在头脑中复活诗句所说景物或事物 由此确定词义 句意到底是什么 另一方面 要将选项涉及内容与具体诗句对应 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 地点 特点 关注事件 人物 动作或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平凉 明 李攀龙春色萧条白日斜 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 不入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 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 愧我谈经鬓有华 边练边悟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描绘冷落 寂寥的天涯春色 荒

4、芜的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 冷峻的色调 寄情于景 景中有情 B 颔联不露雕琢痕迹 貌似平淡无奇 实则在特定图景中 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 C 颈联抚今追昔 借助想象 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秦汉强盛时军队在边关塞外沙漠中驰骋作战的图景 D 本诗用词准确 富有表现力 如 宛马如云 描绘出战马迅猛奔跑如彤云翻滚的情景 极具动态感 E 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 从上到下 思绪随之起伏 推移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之中闪耀出新的境界 答案 解析 解析A项首联描写的应是 平凉 春色 C项描绘的是明朝军队作战的情景 陕西为古秦地 诗中 秦兵 指明朝的军队 设误点二 情感理解有误 不明诗人意图 命题者故意在某些诗

5、句 某个典故中的情感上设误 要么弄错情感基调 如把乐观说成悲观 要么在情感内涵上过度解读 任意拔高 把貌似正确的情感放进去 要么弄错情感表达的方式 把间接表达说成直接表达 把 明显 说成 含蓄 等 应对之道 在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分析时 一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 二要注意诗句中的词语 典故 意象 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 三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 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 四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敏感词语 如 悲苦 喜悦 直接抒发 情感含蓄 等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 辛弃疾听我尊前醉后歌 人生无奈别离何 但使情亲千里近 须信 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

6、城下水 居士 而今浑不怕风波 借使 未如鸥鸟伴 经惯 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 居士 指未做官的士人 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 故聊以自称 借使 即使 经惯 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边练边悟2 鉴赏 鉴赏本词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 1190 时稼轩仍闲居带湖 范廓之 即范开 辛弃疾的学生 据稼轩同时所作 醉翁操 题序知 范廓之将去临安应试 游建康 当是预拟之行 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 明快爽朗 开人心胸 开篇点明离宴 似悲实旷 但使 三句 语意尤为拓展 既情谊深厚 又胸怀开阔 下片寄语建康故人 而今归退田园 当略无宦海风波之虞 听我 两句 谓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尊 同 樽 酒杯 寄语 三句 寄语建康山水 我

7、已再无风波之虞 石头城 故址在今南京市 浑 全 风波 此指政治上的风波 借使 三句 借使 即使 经惯 意指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已经习惯于隐居生活 渔蓑 指渔夫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A 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 起句点明离宴 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B 但使 句 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 情深意厚 与 无情 句形成对比 C 词人寄语建康水 自己归退不再怕 风波 风波 双关 暗指 D 词人无 鸥鸟伴 深以为憾 但能效仿 老渔蓑 生活 也是人生幸事 E 本词上片抒离别情 含蓄婉转 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 情感深沉 答案 解析 解析D项语句理解有误 词人并无遗憾之情 E项 含蓄婉转 判断

8、不当 本词情感显露 多直接抒情 设误点三 意象内涵分析有误 意境特点判断错误 诗歌意象内涵很复杂 有的意象有多种含义 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中的象征义 比喻义 语境义往往不同 命题者故意把其内涵分析错 让考生辨别 命题者还对全诗 词 曲 或是某一句 某一联 某一片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作出错误的概括 如把 明丽 说成 朦胧 要求考生判断 应对之道 找出诗句中出现的意象 分析各自特征 结合情感 弄清其语境义 再整合意象 整体感知营造的氛围 把握意境的特点是雄浑还是恬淡 是壮阔还是清幽 是苍凉还是闲适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一 注 宋 陆游迢迢天汉西南落 喔喔邻鸡

9、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 出门搔首怆平生 注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秋 当时陆游六十八岁 罢归山阴故里已四年 边练边悟3 鉴赏 鉴赏一 二句落笔写银河西坠 鸡鸣欲曙 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 一再鸣 三个字 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 三 四句写 有感 一个 欲 字 一个 怆 字 表现了诗人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以沉郁胜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A 一 二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描写了银河西坠 鸡鸣欲曙的秋晓景象 同时也照应了标题中 秋夜将晓 之意 B 前两句描写了悠远开阔的景色 并寓情于景 渲染出蓬勃昂扬的氛围 为下文抒写情感做好铺垫 C 三 四句照应标题中 有感 抒发了诗人六十多年来

10、的无尽感慨 D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之作 诗人当时尽管体弱多病 但依然心怀壮志 连夜出门为抗金大业而奔走 答案 解析 解析B项 渲染出蓬勃昂扬的氛围 错 应该是一种苍茫静寂的氛围 D项 但依然心怀壮志 连夜出门为抗金大业而奔走 错 诗人说自己的壮志已经被疾病消磨殆尽 且诗人早起也是为了 迎凉 而不是 连夜出门为抗金大业而奔走 设误点四 手法判断失误 效果分析不准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设置错误 如把本该用拟人的说成比喻 本该用借喻的说成借代 把实写说成虚写 把正衬说成反衬 在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设置错误 把并非 生动形象 说成 生动形象 把没有这种效果硬说成有这种效果 等等 应对之道 平时要熟练积

11、累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抒情手法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只要是选项中出现了 手法 术语 就要揣摩其判断是否准确 在精准把握内容和情感与艺术手法的基础上 看命题人对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确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 张继凄凄霜日上高台 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 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 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 菊花三笑旅怀开 边练边悟4 鉴赏 鉴赏首联 凄凄 秋凉 寓情于景 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境 客思哀 直抒胸臆 表达了思乡之愁 颔联写景 寒浪 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早鸿 寄托着思乡之情 颈联虚实结合 诗人听到了妇女赶制寒衣的捣衣声 想象远方的游子写信回家

12、索寄寒衣 归期杳杳 由个人之愁推及到天下的游子思妇共同的忧愁 尾联收束到自身 表达了寓居他乡的漂泊之愁 而 菊花三笑 暂时驱散了郁结的忧愁 诗人暂时开颜 情感由悲转喜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A 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 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 共度重阳节 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 登高远眺 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 B 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 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 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 语言朴实 不事雕琢 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 C 捣练 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 即捣制煮过的熟绢 为缝制寒衣做准备 正日暮时分 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 以声衬静 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 D 菊花三笑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笑 生动地写出了菊花绽放得灿烂热烈的景象 诗人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将盛放的菊与客之 哀 形成对比 更显其哀 E 诗歌观察细致 描写传神 用语清新 将秋日登高的所见 所闻 所感熔于一炉 以寻常语写眼前景 却能做到心物感应 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答案 解析 解析B项 白描 不事雕琢 错 颔联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 突出表现了其 寒 的特点 下句写高飞的雁群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表现雁阵的整齐 D项菊 笑 与客 哀 没有反衬关系 菊 笑 暂时驱散了客旅途的忧愁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