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新高考江苏专用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8讲 .ppt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15411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PTX 页数:89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新高考江苏专用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8讲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新高考江苏专用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8讲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新高考江苏专用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8讲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新高考江苏专用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8讲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新高考江苏专用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8讲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新高考江苏专用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8讲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新高考江苏专用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8讲 .pptx(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2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概览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 点 精耕细作的农业占主导 手工业和商业是其有效补充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 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 耕作 方式的演进 水利设施的修建等 以家庭为单位 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1 古代农业 线索2 古代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 民营 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其中纺织 冶 金 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 以丝绸 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 市场管理 货币演变 内外贸易 城市商业功 能发展等五大要素 其中市场贸

2、易管理是核心内容 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 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3 古代商业 线索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为主 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 贯穿于 封建社会始终 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 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 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1 农业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土地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 要技术成就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纺织 冶金和制瓷方面手 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考纲清单 内容索引 主干梳理 基础夯实 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 史料考法 定向突

3、破 高考感悟 押题演练 课时作业 主干梳理 基础夯实 一 古代农业的发展 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 原始社会的人们使用石刀 石斧砍树木焚烧 再用石犁翻土播 种 2 石器锄耕 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但很少使用 主要工具仍是耒耜和石 锄 石犁 3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汉代 出现二牛牵引的 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 耕作方式 唐代 出现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 刀耕火种 商周 耦犁 曲辕犁 2 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公有制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封建社会 封建国家土地私有制 土地所有制 主要形式 自 耕农土地所有制 地主 3 古代中

4、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 1 耕作技术 耕作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耙耱技术 播种工具 西汉 耕作制度 两汉一年一熟 宋朝以后江南地区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2 水利工程与灌溉 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都江堰 汉朝漕渠 白渠和龙首渠等 灌溉工具 曹魏 唐朝筒车 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 车 垄作法 耧车 翻车 4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 耕作方式 以 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2 经营方式 精耕细作 小农户个体经营 3 主要内容 以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 4 土地所有制形式 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家

5、庭 构图解史 耕作方式与土地所有制变化 农业经营方式演进之间的关系 二 古代发达的手工业 1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1 官营手工业 概况 商周时期实行 制度 西汉武帝以后 煮盐 冶铁 铸 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 都收归官办 特点 官府垄断生产 工艺技术水平高 规模大 产品仅供皇族 官府使 用 长期占主导地位 工商食官 2 民间手工业 发展过程 春秋战国 秦汉发展 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隋唐恢复和发展 两宋继续艰难发展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以后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主导地位 江南开始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中叶 分类 民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 消费 在市场上销售 发展艰难

6、家庭手工业 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是小农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民间 2 纺织 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1 纺织业 原始社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汉朝形成丝绸之路 宋朝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南方 元朝 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 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明朝 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在江南的一些纺织部门出现了资本 主义萌芽 黄道婆 2 冶金业 冶铜 原始社会晚期最早出现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如商代司母戊鼎 冶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汉代开始使用 做燃料冶铁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时期发明 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长期领

7、先世界 煤炭 水排 灌钢法 3 制瓷业 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元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 出现五大名窑 明朝制造的青花瓷 至今被奉为珍品 清朝发明 瓷和珐琅彩 青瓷 粉彩 3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 分布广 规模大 分工细 种类多 长期领先于世界 产品远销欧亚非 2 官营 民营 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3 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受农业发展的制约 4 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 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唯物史观 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看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原因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民营

8、手 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商品流通扩大 白银广 泛流通 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出现 这种农耕经济繁荣的局面得益于当时的 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政策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发展 社会稳定 统治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采取了鼓励生产的措 施 这些因素使明清时期我国的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呈现日落前的辉煌 素养感悟 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 考点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 概 念 解 读 1 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 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小农经 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 经营规模狭小 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小

9、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 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 经济 2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自给自足 其中 足 并非富足 而是指只能 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事实上 封建 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1 小农经济的特点 1 分散性 以家庭为生产 生活的基本单位 2 封闭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 市场交换少 3 落后性 注重精耕细作 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 脆弱性 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 小农很容易破产 5 保守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 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状态 2 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 1 有利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 如

10、铁农具 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生产积极性高 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 采取重农政策 扶植小农经济 2 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 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 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 生产 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后期 随着统治的腐败 每遇灾荒瘟疫 小农经济都面临着破 产的危险 针对练1 有学者认为 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 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 然 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 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 这说明小农 经济具有 A 脆弱性 B 封闭性 C 再生性 D 落后性 解析 动乱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都会产生打击 材料

11、中只是涉及动乱对农业的 影响 不能据此证明农业的脆弱性 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的内容 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 遭到打击 恢复 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的再生性 故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小农经济落后的信息 故D项错误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租佃关系 1 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 收取地租作为收益 称为租佃制 租佃制下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租佃关系形成于战国时期 宋代 租佃经 营仅次于自耕农形式 明清时期 租佃制普及全国 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 形式 2 在租佃制下 地主与佃农虽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但佃农在选择雇主 方面有一定的权利 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自主

12、权 租佃方式 的确定 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概 念 解 读 中国古代的土地国有制 1 井田制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出现于商朝 西周时期 发展成熟 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2 王田制 王莽时期 把民间的田地更名为 王田 归国家所有 禁止自 由买卖 从形式上看与井田制相似 但本质上属于地主土地所有制 目的在 于托古改制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 由于脱离社会实际 并招致豪 强地主阶级的反对而失败 3 屯田制 曹魏时期 国家以军事强制形式要求士兵或农民垦种荒地 生产 军粮或征收田租的土地制度 屯田制对解决军粮供应 安置流民和恢复

13、发展 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 均田制 北魏到唐朝前期 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础上 把国家掌握的 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 农民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 土地管理制度 针对练2 2018 淮安六校联考 宋元时期 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 申请 文牒 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 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 A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 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C 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 D 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解析 根据材料 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 文牒 体现了 土地买卖的规范 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 故A项错误 租佃关系是地主与佃农间的一种租地关系 不是材料中

14、的土地买卖 故B项 错误 根据材料 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 文牒 可知 政府对 土地的买卖进行规范 体现了一种制度化 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 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体现的是政府的一种管理权限 而非限 制买卖 故D项错误 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 工商食官 工 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 商 是官商 他们在官府的监督 控制 下劳动 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 称之为 食 官 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 没有经营 迁徙的自由 专为官府和贵族服 务 2 匠户 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 匠户 唐代出现工匠定期在官 营手工业作坊内服役的制度 宋代雇匠实行薪酬制 元代实行

15、 匠籍 制 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 不得脱籍改业 世代相袭 明代匠户成为半自由的 手工业者 清顺治二年 1645年 废除 匠籍制 匠人获得自由身份 概 念 解 读 1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 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 官营手 工业 政府直接经 营 集中的 大作坊生产 武器等军用品 和官府贵族生 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 导地位 代表我国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 最高水平 民营手 工业 民间私人自 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 地位 家庭手 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 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 济生活中 2 古代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

16、技术革命的原因 1 市场因素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 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 大 2 官营压制 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 加之其规模大 技术精 对私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 政策限制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 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 社会动荡 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 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5 技术水平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针对练3 2019 南通模拟 7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 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 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 耕作之余 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 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 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 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多出 6倍 据此作者认为 A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解析 材料 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 耕作之余 无论妇幼老 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 说明在传统的手工纺织业中 有利因素是劳动力成 本低 所以导致中国的近代化发展缓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