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教案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20114930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勾股定理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勾股定理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勾股定理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勾股定理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勾股定理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勾股定理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勾股定理的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勾股定理教案第二篇:勾股定理教案第三篇:勾股定理教案第四篇:初二勾股定理教案第五篇:18.1勾股定理教学教案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勾股定理教案 学英语报社http:/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勾股定理的几种证明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由直角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得第三边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勾股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增 强逻辑思维能力,操作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 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孜孜以求的探究精 神和科学态度.通过

2、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 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从具体的图形得出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的关系,探讨勾股定理的证 明与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合作交流和直观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人们渴望对地球以外的世界了 解更多.许多科学家正在试探着寻找“外星人”,人们为了取得与外星人的联系,想了很多方法.我国伟大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也曾提出:若要沟通两个不同星球的信息交往,最好利用太空飞船带上一副数形关系图,并发射到太空中去. 你知道这副图是什么吗? 这副图蕴含了怎

3、样的道理? (目的:通过此情境的创设,能较快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课程的学习创设了情绪准备.) 二、动手操作,初步体验 出示问题1中的数形关系图(如图1):这副图是由一个 直角三角形和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的三个正方形构成的. 直角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关系,我们不妨从直角边分别 为3、4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开始研究. 请同学们在已经拿到的一张画有图1的纸上,量一量斜 边的长度,猜一猜三条边长的关系(目的:设计这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4,5.学生易 发现三边关系为32?42?52.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初步体 验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做也能 培养

4、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好玩”.) 优课轩资源网http:/未经授权,本站资源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第 1 页 共 6 页 图1 紧接着再问学生:我们是通过测量的方式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或者说两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大正方形的面积.这种做法往往并不可靠,我们能否证出两直角边为3、4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是5. (目的:数学需要合情推理,但也要逻辑证明.通过此问题证明过程,关键是这里渗透了面积法的证明思想.) 三、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图19.2置于方格图中,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25.于是让学生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但大正方形r的面积不易求出,可引

5、导学生利用网格对大正方形尝试割或补两种方法解决. 1(3?4)2?4?3?4?25.方法一:将图2补成图3,则要求正方形的面积为:2 因此直角边分别为3、4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是5即32?42?52. 1方法二:将图2补成图4,则要求正方形的面积为:4?3?4?1?25.2 因此直角边分别为3、4直角三角形斜边是5即32?42?52. (目的:在方格图中利用割补的思想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证明了直角边分别为3、4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是5即32?42?52.为探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也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以及证明它的成立做好铺垫.) 此时老师提出问题:对于这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6、平方,那么对于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都有这种关系吗? 通过以上探索,相信有学生能用文字语言概括猜想出一般的结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符号表示为a2?b2?c2(a、b是直角边,c是斜边.). 教师要鼓励这位同学讲的好,敢于猜想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数学素养,这位同学用精确的语言叙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那么这一结论是否正确,怎样论证? (目的: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会证明又要学会猜想;既要学会演绎推理又要学会合情推理.鼓励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大胆猜想,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老师用多媒体将图2的方格线隐去得图5,设rt?acb直角边为a,b 及斜边 c,试证明a2?b

7、2?c2. 通过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只要证明出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即可.有前面的证明过程,学生可以想到通过割补利用面积法进行证明.这个地方要留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证好的同学请上台来解释他是如何证明的. 方案一:,用三个与rt?acb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将图5中斜边上的正方形补 1成图6,则s?c2?(a?b)2?4?ab.化简整理得到a2?b2?c2. 2 方案二:用三个与rt?acb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将图5中斜边上的正方形割成 1图7,则s=c2?(a?b)2?4?ab.化简整理得到a2?b2?c2. aa-b bc图7 图6 教师介绍: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

8、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图7称为“弦图”,最早是由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法时给出的.图19.2.8是在北京召开的2014 年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14)的会标,其图案正是“弦图”, 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此时,教师极力夸赞学生已成功探索出5000多年前人类历史 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真是太伟大了!a2?b2?c2,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勾股定理(板书课题).接着用多媒体展 示勾股定理的历史. 图19.2.8 勾股定理史话 勾股定理从被发现到现在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远在公元 前三千年的巴比伦人就知道和应用它了.我国古代也发现了 这个定理.据周髀算经记载,商高(

9、公元前1120年)关 于勾股定理已有明确的认识,周髀算经中有商高答周公 的话:“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同书中还有另一位学者陈子(公元前六七世纪)与荣方(公元前六世纪)的一段对话:“求邪(斜)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如图所示),即 邪至日2股2. 这里陈子已不限于“三、四、五”的特殊情形,而是推广到一般情况了. 人们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经历过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其特殊情况,在世界很多地区的现存文献中都有记载,很难区分这个定理是谁最先发明的.国外一般认为这个定理是毕达哥拉斯学派(pythagoras,公元前580前500)首先发现的,因而称为毕达

10、哥拉斯定理. 勾股定理曾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世界上对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1940年卢米斯(e.s.loomis)专门编辑了一本勾股定理证明的小册子毕氏命题,作者收集了这个著名定理的370种证明,其中包括大画家达?芬奇和美国总统詹姆士?阿?加菲尔德(james abram garfield,18311881)的证法. 美国总统詹姆士?阿?加菲尔德的证法如下: 1112s梯形a+b)a2?ab?b2,222如图:因为 111s梯形?2?ab?c2?ab?c2.222a b所以a2?b2?c2. 勾股定理是一条古老而又应用十分广泛的定理.例如从勾股定理出发逐渐发展了开平方、开立方;用勾股定理求圆周

11、率.据说4000多年前,中国的大禹曾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测量两地的地势差.勾股定理以其简单、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容,充分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人们对勾股定理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仅定理的证明就多达四百多种,甚至著名的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给出了一个证明.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论到一旦人类遇到了“外星人”,该怎样与他们交谈时,曾建议用一幅反映勾股定理的数形关系图来作为与“外星人”交谈的语言.这充分说明了勾股定理是自然界最本质、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而在对这样一个重要规律的发现和应用上,中国人走在了前面.方案三(教师介绍欧几里得证法) 证明:证明:在rtabc的三边上向外各作一个正

12、方 形(如图8), 作cnde交ab于m,那么正方形被分成两个矩形连结cd和kb 由于矩形adnm和adc有公共的底ad和相等的高, 矩形adnm2adc 又正方形achk和abk有公共的底ak和相等的高, 正方形achk2abk 在adc和abk中 adab,acak,cadkab adcabk 由此可得矩形adnm正方形achk 同理可证 图8 矩形benm正方形bcgf 正方形abed矩形adnm矩形benm正方形achk正方形bcgf 即a2?b2?c2. (目的:在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不同的拼图方法得出不同的验证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另外要介绍学生所拼的图7就是

13、古代的弦图,也是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索创新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1如图19.2.4,将长为5.41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墙上,bc长为2.16米, 求梯子上端a到墙的底端b的距离ab.(精确到0.01米) 解 在rtabc中,abc=90,bc=2.16, ca=5.41, 根据勾股定理得 ab?ac2?bc2?5.412?2.162 4.96(米) 答:梯子上端a到墙的底端b的距离约为4.96米. 图 19.2.4例2 (趣味剪纸)如图两个边长分别为4个单位和3 个单位的正方形连在一起的“l”形纸片,请

14、你剪两刀,再将所得到的图形拼成正方形. (目的:本段内容主要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完成,一方面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愉悦与强烈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以及加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1)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会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 五、自我评价、形成知识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感兴趣的地方是. 我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 (目的:通过这几个问题,可以很好的揭示学生新建立的不同的认知结构,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学数学有不同的收获.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同时,把探究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六、作业 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