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2 第八单元 第22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ppt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14918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2 第八单元 第22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2 第八单元 第22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2 第八单元 第22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2 第八单元 第22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2 第八单元 第22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2 第八单元 第22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必修2 第八单元 第22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pptx(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2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概览 在西方列强 船坚炮利 的背后 是资本主义的入侵和 西方文明的传入 结果不仅打破了中国经济的封闭性 而且 引发了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同时也 使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交汇的特点 具体可归纳出三条线索 鸦片战争后 在 欧风美雨 的影响下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 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 闭关锁国 政策 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需要 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1 从 闭关锁国 到被迫开放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 19世纪六七

2、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 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 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民族工业出现 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 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 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 最大 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陷入困境 线索2 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 中西合璧 不土不洋 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20世 纪50年代以后 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 放后 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 渐增强

3、 线索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第 2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命题时空坐标 内容索引 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 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 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 高考感悟 押题演练 课时作业 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 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后 1 原因 鸦片战争后 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 向中国倾销 和掠夺原料 2 表现 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1 家庭手工业 棉纺织业 的破产及其与农业的分离 纺 与 织 耕 与 织 的分离 东南沿海一带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 2 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使中国部分农副 产品 如丝 茶 日趋 商品 商品化 3

4、 影响 1 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经济商品化程度增强 客 观上为 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2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 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 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买办和买办 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4 外商企业产生了积极的 示范 作用 打开中国大门之后 西方人运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理念和方式 充分利用中国的 人力和原料谋取经济利益 这在客观上起到 示范 效应 洋务派所办企业中 的一些经营管理人才 大都具有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历 民族资本主义 图示明史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 二 洋务运动 1

5、9世纪60 90年代 1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面临 的窘境 2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 维护清朝统治 内忧外患 3 活动 创办军 事工业 以 自强 为旗号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福州 船政局等 创办民 用工业 以 求富 为旗号 创办 和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等 筹划近 代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 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近 代教育 创办 等一批新式学堂 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京师同文馆 4 结果 的惨败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 影响 1 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的发展 2 对外国的 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 对本国 的瓦解也起到了一

6、定的推动作用 4 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甲午中日战争 资本 主义 经济侵略 封建经济 教材补缺 官办洋务企业的民营化趋势 1 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这个结论是说洋务运动 富国强兵 的 目的没有实现 不是说洋务企业随着战败而破产 2 官办军工企业因编练新军的需要仍有发展 军工企业改革经营管理方式 转产民用产品 逐渐走向市场 3 民用工业的发展则没有间断 洋务派创办的纺织工厂几乎全部转为民办 1913年 张謇任农林工商总长时提出 凡是农林 工商部所属的官办企业 全 部停办或招商顶办 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 原因 1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

7、鸦片战争以后 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 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 激 3 受 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 产生概况 1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些官僚 地主 商人 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2 地点 地区 3 企业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的 天津的贻来牟机器 磨坊等 洋务派 东南沿海 继昌隆缫丝厂 3 影响 1 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2 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推动中国近代化 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为中国民主革命准备了新的领导力量 图解历史 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及相互关系 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 考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

8、构的变动 概 念 解 读 1 买办 在中国近代史中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 其职能主要是帮 助洋行收购土货 销售洋货 一些买办脱离洋行独立经营 使买办资本成为 民族资本 形成买办资产阶级 这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 洋行 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 18世纪60年代兴起散商贸易 随之产 生外商代理行号 1840年以后 外国在华洋行日益发展 是外国对华进行经 济侵略的重要工具 1 多维角度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 原因 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 铁路等交

9、通事业的发展 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 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认 知 深 化 2 特点 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 解体的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 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解体的结果 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 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 体制 3 影响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 资金和市场 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 从根本上冲击了根深蒂固的封建专 制制度 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 使中国逐渐沦为资 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 2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

10、 1 经济形式 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合一的经济形态 2 生产方式 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 近代机器大工业产 生 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 轻重工业部门并存 3 商品流通 国内农产品 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外来商品大量 涌入国内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 4 阶级分化 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 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 近代民族 工业的兴起 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 大 针对练1 2018 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题 8 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 棉布的 进口状况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1872年18

11、81年 棉纱5万担17 2万担 棉布1 224 1万匹1 493 1万匹 A 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B 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C 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D 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 解析 材料中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织布不需要自己纺纱 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 离 故D项正确 考点二 洋务运动 1 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概 念 解 读 1 军事工业 目的是 自强 性质是封建官办企业 企业经费全由政府调 拨 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 不参与市场交换 产品不计成本 生产 不讲效率 大小官吏分别掌握企业的管理权 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 沿 用军队管理制度 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 2 民用工业 目的是 求富 多

12、采用 官督商办 形式 以赚取利润为目 的 其产品是商品 企业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 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官督商 办中的 商股 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采取 官督商办 这种形 式 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产物 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 缺乏生命力 2 近代化 近代化 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化是工业化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 思 想等方面的变化 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 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1 洋务运动的特点 1 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 而没有学习西方 的政治制度 2 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 由军需到民用的发展过程 3 投资形式由官办到官督商办 经历了从一

13、元到多元的转变 4 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教育领域渗透 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认 知 深 化 2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1 从学习目的上 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 治 2 从学习内容上 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 从企业管理上 采用官办 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等形式 管理制度混乱 4 从国内环境看 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 目排外 极力阻挠洋务运动 5 从外部环境看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 洋匠挟技居奇 唯利是 图 针对练2 2019 武汉高三模拟 28 1866年 京师同文馆打算增设天文算学馆 准备招收30岁以下

14、正途出身人员 翰林 进士 举人 秀才 遭到以倭仁为 首的顽固派的坚决反对 结果 自倭仁倡议以来 京师各省士大夫聚党私议 约法阻挡 甚且以无稽谣言煽惑人心 臣衙门遂无复有投考者 材料主要 反映了 A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博弈 B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C 儒家纲常伦理受到挑战 D 洋务派奉行 中体西用 不切实际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坚决反对京师同文馆打算增设天文 算学馆 说明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材料中没有提及洋务派的举动 故 A项错误 B项正确 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坚决反对京师同文馆打算增设天文算学馆 目的是维护 儒家纲常伦理 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洋务派奉行 中体西用 的信息 故

15、D项错误 3 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 思想上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 提出了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这一最早 的近代化思想 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 中学 的不足 也使中国人的价值 观开始由 传统人 向 现代人 转变 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 经济上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 尤其是民用企业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 产方式 培养了科技人才 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为中国近代化的 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 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 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 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 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16、 5 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 培养翻译 科技 军事方面的人才 开 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家国情怀 洋务运动的爱国性 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在 中体西用 的指导思想下 兴办近代军事 工业 民用工业 创办近代海军 设立新式学堂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实践 了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 的主张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 的经济侵略 因此 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维护自身统治的 自 救 运动 也是爱国的近代化运动 素养感悟 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 材料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 经纬之纱 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 而轧花 弹 花 纺纱等事 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 而生活中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 今则洋纱 洋布盛行 土布因之减销 多有迁至沪地 入 洋纱厂 洋布局为女工者 虽多一生机 而风俗不无堕落 黄炎培等 川沙县志 民国二十六年版 要求 分析材料 概括外国商品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信息 获取材料信息 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破产 洋纱 洋布盛行 大量女工进入洋纱厂 洋布局 材料 对于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 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简单否定 在当时清王朝 国力衰微 事事落后于人的情况下 洋务派不轻易言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