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1148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必修)时间:75 分钟 分值: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 30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 “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家族为经,家族为纬”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 、 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A. 维护了宗法制度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分封制崩溃 D.促使了礼崩乐坏

2、3.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D.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4. 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下列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秦始皇陵 秦长城 阿房宫 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D工匠水平的高超5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

3、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6.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A.察访推荐 B.血缘关系 C. 相权调整 D.皇权至上7图 1 所示的是唐代中央机构,其积极意义是A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D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8.唐朝元和年间(806820 年) ,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

4、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 门下省 B. 中书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9.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 ” 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跻身俸禄补缺等级。 ”在论述科举制度的主要意义上两者都强调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C通过考试的方式跻身仕途 D可以消 融社会阶级10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

5、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11.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诏尽削居正官秩 ,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12.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君王名号不再避讳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君主专制影响深刻13. 右图反映

6、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14.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A. 参与军政决策 B. 极具机密性 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15. 下列历史事件的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B割香港岛给英国 南京条约C. 广州被设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 D赔款 21

7、00 万银元辛丑条约16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17. 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 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 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A B C D18.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

8、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第 2 题图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9.假如你生活在 1895 年的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个军队和日本侵略者作战? A左宝贵的部队 B义和团 C丁汝昌的部队 D刘永福、徐骧的军队20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右侧漫画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

9、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2英国领事富里赐在天京游记中说:“我不能不承认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 ”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A洪秀全 B洪仁玕 C曾国藩 D石达开23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 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 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24. 下列事件按发生

10、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武昌起义爆发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清王朝统治结束 同盟会成立A B C D 25.1903 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谓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 ”为此,他主张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26.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2719

11、12 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 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朝统治被推翻 D临时约法的颁布 28.国务院决定 2015 年 9 月 3 日全国放假 1 天纪念抗战胜利,选在 9 月 3 日的主要原因是1945 年 9 月 2 日 A日本天皇在广播中宣布无条件投降 B中国发起对日全面反攻C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9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30.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

12、、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正确 的涂 A,错误的涂 B 。 (共 5 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31. 西周推行的分封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周王室统治。3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延续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33.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34面对八国联军侵华,列强肆无忌惮

13、的侵略,中国人民挺身而出,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35. 20 世纪初,孙中山在革命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回题(共 3 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36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10 分)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 “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 元史卷 91百官志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