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7.单元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1446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7.单元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7.单元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7.单元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7.单元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7.单元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7.单元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7.单元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ppt(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 专题七 一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1 农耕模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 以个体农户为 基本生产单位 实行精耕细作 2 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 小农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 并存 3 工商业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其中以家庭 手工业最为普遍 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但在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 条件下 工商业的发展曾出现长期领先世界的历史发展阶段 4 经济重心 经历了由西向东 从北到南的转移过程 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 变化 5 经济思想 农本商末是中国古代长期奉行的经济思想 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

2、展环 境下 黄宗羲提出 工商皆本 思想 冲击了农本传统思想 6 经济结构 明朝中后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封建经济母体内孕育出了资 本主义萌芽 7 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明清时期还实施了 海禁 和闭关 锁国政策 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 近代前夜中西方对比 中国西方 政 治 君主专专制日益强 化 统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进进一步发发 展 英 美 法爆发发早期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革命 资产资产 阶级阶级 代议议制在少数国 家建立 经经 济济 封建经济继续经济继续 发发展 自然经济经济 占主导导地位 资资 本主义义萌芽产产生 并缓缓慢发发展 西方资资本主义产义

3、产 生并 逐步发发展 英美等国 相继继完成向工业资业资 本 主义义的转变转变 国际际 贸贸易日益加强 资资本 主义义世界市场雏场雏 形出 现现 中国西方 思 想 理学占据统统治地 位 出现现早期民 主思想 传统传统 儒 学受到批判 出现现了文艺艺复兴兴 宗 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动三 次思想解放运动动 建 立起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的意识识 形态态 文 化 呈现现文学艺术艺术 繁盛 科技停滞 的双重时时代特征 以天文学革命为为开端 的近代自然科学兴兴起 中国西方 对对 外 推行 海禁 和 闭闭关锁锁国政策 开始了反殖民反 侵略的斗争 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扩张 为资为资 本主义发义发 展进进 行原始积积累

4、并开拓 了市场场 英国确立了 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三 影响中国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因素 1 制度性因素 1 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 它是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废 除井田制而确立起来的 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 延续两千多年 成为封建专 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 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 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周期性反复出现的土地兼 并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徘徊在低水平状态 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 无 法使财富转化为工商业资本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2 政策性因素 1 重农抑商 产生于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 以促 进国家财富的积累 服务

5、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 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成为古代中 国的基本国策 2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中国日渐脱 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 刺激资本扩张 和催生工业化的契机 3 经济结构因素 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具有封 闭性 分散性 低效性 脆弱性等特点 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 税 因而不利于市场的发育 由于赋税沉重 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 因而无法实现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 思想观念因素 战国以来 古代中国以 农本 为立国的经济思想 历代统治者始终对 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 导

6、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 而非用来投资工商业 儒家重义轻 利的传统思想长期存在 也在某种程度上贬低了商人群体 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观点一 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东汉以来长 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已呈现上升趋势 昔日地旷人稀的面 貌正在逐渐改变 从永嘉之乱 十六国到南朝时期 长 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发展 北方移民 的南下为扩大江南的耕地面积提供了有利条件 江南 湖泊纵横的自然条件为扩大耕地提供了来源 陂 塘 渠 堰的兴修 生产技术的改进 使火耕水耨的粗放耕 作向精耕细作迈进 隋唐时期继承南朝以来的发展趋 势 江南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 成为重要农业生产区 域 唐朝后期

7、当时人已说 军国大计 仰于江淮 可见这一带已成为粮食生产基地 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开发与进 展 江南的吴越尤其如此 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得到显著的发展 北宋时 国家根本 仰 给东南 已成定局 到了南宋 江南农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最明显的标志 便是 苏湖熟 天下足 格局的形成 樊树志 国史概要 点评 作者梳理了自东汉以来江南经济的开发历程 到宋代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北方移民的南下 江南有利的气候环境 生产技术的改进 政治局势等因素促进了 江南经济的开发 接轨高考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 其中 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 自唐至明清 状元籍贯地 理分布具有

8、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 唐宋两代 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 占全国总额的61 北方籍状元 占明显优势 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一时期全 国共有状元194名 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 占全国总额的13 4 南方状元则有168名 占 86 6 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以此为立意 命制2015年全国卷 第 27题 例题 2015 全国卷 T27 表1 河南 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宋明清 河南151621 江苏苏781749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解

9、析 本题考查经济 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理解经济重心南移与文化重心南移之 间的关系 具体解析如下 选选 项项 与正确答案的 对应对应 度 判断理由 A 干扰选项扰选项 科举举考试试状元南北人 数的变变化 无法体现现理 学的影响力扩扩大 B 正确选项选项 表格内容体现现了唐朝 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 越来越少 而南方状元 人数越来越多 这这反映 了经济经济 重心南移造成 了文化格局的变变化 选选 项项 与正确答案的 对应对应 度 判断理由 C 本身错误错误 的 选项选项 宋元之后 经济经济 重心实实 现现南移 但中原经济经济 并 未急剧剧衰退 D 本身错误错误 的 选项选项 明清都城在北京 政治 重心

10、南移说说法错误错误 预测押猜 晋 世说新语 记录时人评论南北学问 北人学问渊深广博 南人学问清通简要 而至初唐史家李延寿则曰 南人约简 得其精华 北人深芜 穷其枝叶 南北学问的变化 反映了 A 北方文化中心地位的丧失 B 政治中心南移使文化转型 C 理学兴起影响文化的走向 D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解析 选D 南北学问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 南北方还算旗鼓相当 到了唐朝则南 方更胜一筹 这反映了南方文化的发展 是南方地区经济进 一步开发在文化上的反映 故选D 观点二 商品经济与社会风气 明初 统治阶层继承汉代以来的传统 建立起一套 尊卑有等 的社会秩序 以法律形式规定社会各阶层 的生活方式 并

11、颁布 教民榜文 以教化的力量维系 淳良 的社会风气 由于当时 法尚严密 民皆 畏法 遵守弗违 尤其是 百姓初脱乱离之苦 社会 经济尚待复兴 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没有能力追求高消 费 凡百用度取给而止 奢侈甚少 在一定程度上 维持了比较厚朴淳良的社会风气 望其服而知其贵贱 睹其用而明等威 然而 经过明初60多年的休养生息 从正统至正德间 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很快 民气渐舒 蒸然有治平之象 于是出现了 民竞逐利 的现象 俭朴淳厚 贵贱有等 的社会风气 在江南地区开始维持不住了 如正德 淮安府志 云 浑厚之风亦少衰矣 自嘉靖以后 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风气的奢靡竟成正比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与 人民生活水平的

12、提高 上层社会的缙绅士大夫 富家大户率先群起追求物质生活享受 流风所及酿成奢风 一般庶民乃至下层隶仆也竟尚华奢 故明清时期地方志记载明后 期社会风气时 鲜有不批评其 流风愈趋愈下 惯习骄吝 互尚荒佚 纵观明代社会风气的变迁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洪武至正统 风气 俭朴淳厚 贵贱有等 第二阶段 正统至正德 浑厚之风亦少衰 第三阶段 嘉靖至崇祯 华侈相 高 僭越违式 据徐泓 明后期商品经济与社会风气的变迁 点评 作者认为 明初建立起一套 尊卑有序 的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 但是到了明 代后期 社会伦理规范不断受到冲击 社会风气日渐奢靡 等级性也渐渐减弱 究其原因 一是明初法律规定较严 社会经济尚

13、未完全恢复 故比较节俭而且能体现等级性 明代 后期 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出现奢靡和僭越 接轨高考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产的恢复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市民阶层的壮大 明朝 前期所规定的各种等级秩序和伦理规范在明代后期受到了冲击 这表现在衣食住行 日常生活方面 也表现在思想观念方面 如传统的轻商 抑商的观念受到冲击 还表现在 政治风气的败坏上 以此背景为材料 命制2017年全国卷 第27题 例题 2017 全国卷 T27 明前中期 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 例如官员 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 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 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

14、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 选B 严格的规定在明后期不被遵守 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 展的冲击 政权 难以过多干预生活问题 不能说君主专制统治加强了还是削弱了 故A错误 明代后期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 故B正确 市民阶层兴 起于宋代 故C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奢靡风气 故D错误 预测押猜 明代后期 一般市民乃至 徘优隶卒穷居负贩之徒 也头戴方巾 脚 摄云头履 即朝靴 行道上 而过去只有士大夫才可以这样穿戴 从前儒生 士大夫才有的 字号 现在 奴 仆舆隶徘优 无不有之 这一变化说明 A 知识分子斯文扫地B 理学日益世俗化 C 等级秩序受到冲击D 民主政治逐渐建立 解析 选C 社会风气和社会习俗的演变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 材料中士大夫专 有的装扮和行为方式 为一般市民所学习 这说明传统 士农工商 的社会等级秩序受 到冲击 故选C 材料是说一般市民学习知识分子的行为 故不能说知识分子 斯文扫 地 A错误 市民装束上学习知识分子并不能说明理学影响其行为 B错误 明代后期我 国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