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归纳内容要点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1137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归纳内容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归纳内容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归纳内容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归纳内容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归纳内容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归纳内容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归纳内容要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之归纳内容要点,【考点解读】 江苏考试说明:分析综合(1)辨析文句意义(2)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读中的重点、难点。 一般来说,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着眼于对整个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概括。,记叙类写人:偏重于中心人物的具体的语言、行 为、事件等叙事:则偏重于事情的前因后果、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意义、影响等。状物:偏重其特点、功用、寓意或者喻义。写景:偏重于景物的特点,所寓的情与理。议论类偏重的时论点论据等。,内容要点随文本体裁不同而有所不同:,题型归纳阐释型。要求考生

2、读懂文本,重点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答。归纳型。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如归纳人物特点、形象等。评析型。要求考生能对文中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评价。创新型。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体现个性化的思考,对事物得出较为独立的结论,这类题不同程度体现了开拓性、探究性、创新性的要求。重点放在以下两方面: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内容要点的概括。,选择题:一般采用“选非”的形式。简答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2)请简要概括作者写此文的目的;(3)联系全文,请

3、概括文中主人公的性格、形象特点;(4)根据原文,请简要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或这么做产生了什么效果。,题目类型,规律探寻 选择题,【例题1】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A刘辟造反围困梓州,韦公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管理梓州,他认为此时梓州正处在包围之下,尽力守卫都很困难了,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就回绝了。,探寻原因: “不可易将”应解释“不可以更换将领” 因词义的不同理解致使整体理解背离了原意。规律总结: 一、曲

4、解词(文)义,无中生有,【例题2】初,先生所与俱学同姓简,于世次为叔父,由给事中观察浙东,曰:“生吾不能举;死吾知恤其家。”铭曰:呜呼贞曜!维执不猗,维出不訾;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D. 回忆与孟郊的交往,韩愈表示惭愧,说“孟郊活着的时候我没有举荐他,现在他死了,我一定厚加抚恤,以表心意”。,探寻原因: “生吾不能举;死吾知恤其家”的并不是韩愈,而是孟郊的同窗孟简。 把此人做的事说的话移到彼人身上,或叙述时改变了时间、地点和职位等。规律总结: 二、改变对象、张冠李戴,【例题3】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

5、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探寻原因: 俸禄不是都用来招待了宾客,而是用来接待宾客和周济了缺衣少食的人。 抓住一点,将其放大,扩大了陈述对象的范围,推理过于绝对化。规律总结: 三、以偏概全,夸大其辞,【例题4】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1

6、2年江苏卷伯父墓表)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探寻原因: 选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与原文不符。杖责的原因不是张宗的儿子不合乎要求,而是张宗平常侍奉权贵,府里发文书到祥符县里,责成苏涣处理。 把没有关系的说成有关系,把不是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等等 规律总结: 四、牵强附会,因果失当,【例题5】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10年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

7、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探寻原因: “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就是把不是同一时间、地点的事糅合起来表述,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规律总结: 五、胡乱杂糅、改变事实,一、曲解词(文)义,无中生有 二、改变对象、张冠李戴 三、以偏概全,夸大其辞四、牵强附会,因果失当 五、胡乱杂糅、改变事实,选择题规律回顾,针对这六大常见的设误点,可以采用比对法来解答这类题目。比对法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内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设误点。比对法比对的内容包括:时间、

8、地点、人物、关键词语、信息有无和因果关系等。 比对人物,防止张冠李戴。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以及其造成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 比对时间,防止时序颠倒。命题者设误时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时应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将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 比对地点,防止地点穿越。比对选项中人物的行为和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比对关键词,防止曲解文意。命题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是命题设误的主要方式。因为被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不易把握,故考生要认真、细心比对。 比对

9、添加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比对选项中是否有命题者故意添加的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 比对因果关系,防止强加因果。比对因果关系,判断命题者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将结果说成原因,或在句子间强加因果关系,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2015年江苏卷文言文欧阳伯和墓志铭第2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泊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D.

10、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解析】本题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而宪来求铭”,让张耒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不是苏轼。【答案】D,规律探寻 简答题,【例题6】(2015江苏卷欧阳伯和墓志铭)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 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 论次使族分部列, 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明确答题区

11、间,然后进行分层筛选概括。欧阳发治学在文章第二段前两句。 根据可概括出勤奋刻苦; 根据可概括出广泛涉猎; 根据可概括出刨根究底; 根据可概括出分门别类; 根据可概括出学以致用。,方法归纳:1、瞄准对象,忌张冠李戴。 答题时只要抓住题干中的“某人”的行为举止,就可以做初步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某人”所说所想所做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被排除,从而帮助解题。 2、联系语境,忌断章取义。 要在典型环境中通过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情”去分析人物性格。就文意定句意,在读懂弄通全篇的基础上,去掌握人物言行的真正意图。 3、找准区间,忌思路不清。 在做题时从不同事件或不同阶段去切分层次,

12、有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阅读区间,把不属于某一事件或某一阶段的错例排除掉,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解题。 4、审清题干,忌答非所问。 要准确知道题干的表达方式(直接描述、间接描述等),要理清题项与题干的逻辑关系(因果、条件关系等)。,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例题7】(2016江苏卷),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书写要端正美观,【例题7】(2016江苏卷)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浩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

13、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浩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浩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浩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

14、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考试内容为作文,且考试时间长。, 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