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书法 书法理论 章草 隶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1121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6.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朝书法  书法理论  章草 隶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汉朝书法  书法理论  章草 隶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汉朝书法  书法理论  章草 隶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汉朝书法  书法理论  章草 隶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汉朝书法  书法理论  章草 隶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朝书法 书法理论 章草 隶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朝书法 书法理论 章草 隶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朝书法(1),秦汉之际,处于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时期,秦代通行的字体是小篆,汉代通行的字体是隶书。 我们现在看到的汉碑碣刻石,除少量西汉的作品外,大量的是东汉作品。 碣石:墓碑,西汉的隶书,隶书是作为篆书的简省字而自然地产生的。在秦始皇之前就有隶书化的字体萌芽,但秦朝是还没有完全从篆书里分化出来,到西汉,它发展成了通用的字体。 隶书早期的称为“古隶”,中期的称为“八分”书。,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木简册和山东临沂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是西汉前期的作品。 这时的隶书,在笔 法上仍然保留着篆书 书圆转的痕迹,用 笔随意轻快,方圆 兼有,没有隶书明 显的波磔,结字不 是严格的方形。,隶书将篆书的曲线改

2、变成直线,在笔法上由圆为方,方便快捷,更变于书写,这时隶书这种新字体逐渐代替篆书称为通行字体的必然结果。 西汉时期,因为不流行刻碑,故留下的作品大多为竹木简书,因为多是供日常使用的,所以比刻石更自由轻快而随意,更能体现笔法和书写性。,东汉的隶书,东汉刻碑楷书兴盛,留下大量的碑刻文字。东汉时期著名的隶书刻碑有秀逸遒美的曹全碑,古朴峻整的张迁碑,庄重典雅的史晨碑,端庄潇洒的乙瑛碑,细劲奇逸的礼器碑,粗犷豪迈的石门颂,宽博厚重的西狭颂等。,东汉时期的隶书已发展成熟,具有结体扁平,点笔波磔分明,蚕头燕尾,纵成列横成行,秀丽整齐的特点。隶书发展成熟代表着汉代书法的主要成就。 汉碑书法风格多样,大会可分为

3、三类。,第一类,优美整齐,秀逸端庄,乙瑛碑,曹全碑,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礼器碑,礼器碑结字上下紧凑,左右开张,犹如大鹏展翅,翩翩有凌云之势。碑中几乎每一字都有一笔很夸张重按的笔画,古人俗称为“波磔”。波磔的写法,都是逆入平出,呈“蚕头燕尾”状。每一字中,波磔只出现一次,不得重复,所谓“蚕无二设”、“燕不双飞”是也。,第二类,古朴劲健,方整雄

4、浑,有生拙之趣,张迁碑封龙山颂衡方碑等,张迁碑,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 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运笔多采“方笔”,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笔道粗细介于二分笔与三分笔之间。 波画的提按过渡不甚明显,有别于孔庙三碑(乙瑛碑、礼器碑和史晨碑,它们是三块立于孔庙里的石刻碑)的大撇重捺。“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间,生动自然”。,封龙山颂,第三类,古朴自然潇洒,意趣盎然浪漫多姿,此类多为摩崖刻石。石门颂、西狭颂等。 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

5、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石门颂 西狭颂,章草,章草,又称“隶草”,是还带下层熟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所以唐张怀瓘书断中说:“章草即隶书之捷。”,汉简之中 章草,从同时代出土的章草书的简书来看,那是的章草,用笔多于方笔,有明显的隶书波磔笔势,字与字之间还不连缀,字字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