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108660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浅谈新课程实施中的家校合作 王凌燕 (江南大学师范学院 江苏无锡 214063)【摘要】传统的家校联系内容单调、形式简单,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联系方式。而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新型的家校合作与之相适应。家校双方应明确各自在合作中的互助角色,教师应从丰富课程资源、家校沟通、指导家教三方面与家长探索合作的策略,以实现新课程实施中有效的家校合作。【关键词】新课程 家校合作 互助角色 实施策略自学校问世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问题,便倍受人们的关注。早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对此做出过精辟的论述,“两个 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

2、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注释: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397页 可见,要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且要使两方面形成合力。“合作就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446页 “所谓家校合作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

3、实践问题的思考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6月 34页 家校合作比传统家校联系更强调家校双方关系的平等、互惠,作用的双向与多形式多渠道,是一种新型的家校关系,这种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中家校合力的保证。一、 新课程实施迫切呼唤家校合作2001年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力图改变以往那种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的课程内容,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课程结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单一的评价机制等,是站在使学生身心愉悦发展的立场上建构而成的,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课程体系。教育理念的大

4、幅度变革要求具体实施过程的变革与之相适应,这种变革仅靠学校教育工作者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实现,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在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又大的课程改革中,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争取社区、家长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探索建立社区、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积极利用社区内课程改革各方面的资源,认真听取和咨询有关意见,引导社区积极地参与改革,并赋予家长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职能,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程改革中形成合力。课程改革对家校合作的呼唤,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 家校合作是丰富课程资源的保证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5、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研究性学习等新的课程内容需要课本以外、校门以外的多种课程资源作支撑。课程资源按功能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素材性课程资源,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想等因素。一类是条件性课程资源,指那些保证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施和环境等因素。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就必须拓展获取渠道,重视包括“家庭”在内的课程资源。比如说:在“家庭”里,家长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往能力、情感态度等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宝贵素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再比如:家庭的藏书、教育经费投入、家庭环境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条件,是条件性课程资源。家庭

6、的这些课程资源是极其宝贵的,可以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提供物质和文化方面的支撑。这些资源只有通过家校合作中的良好沟通、相互积极支持,才能进入新课程的实施之中。传统教育过分重视学校的课程资源,以至于忽视了家庭中的诸多有效的课程资源,造成课程资源过于单一的现状。因此,家校合作是新课程实施中丰富课程资源的保证。(二) 家校合作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保证传统教学忽略学生的主观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课程力图改变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多元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方式对原有方式的突破需要打破忽视学生

7、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对象的传统教育偏见。传统教育的偏见在社会中长期而又普遍的存在,决定了新方式的养成需要成人、社会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在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迫切需要家长的鼎力配合和支持。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没有外在压力和监督的情况下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其中包括对学习目标、计划的自觉制定,学习内容的合理选择,学习过程中的认真的自我监控以及对学习效果的积极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这种学习方式的养成,仅在学校教育时空中很难实现,它需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必须给孩子自主权,而不将自己的喜好、愿望强加给他们,引导他们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能

8、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品质需要在合作的生活中养成,这就要求家长既能为孩子作出合作示范又能胜任孩子的合作伙伴。例如: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积极与学校合作。又如:在创建学习型家庭过程中,家长既要摆正和孩子的角色关系,也要积极营造长幼合作、互助学习的氛围,并坚持不懈。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能独立地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就要求家长一方面积极配合学校,为孩子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如:为其提供丰富的视听刺激、自然

9、条件等,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勤于探究、乐于探究并逐步学会探究。可见,家校合作能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保障。(三) 家校合作是实现教育评价改革的保证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都比较单一,一般是由教师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给予评定,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家长没有发言机会,内容局限在学生的校内表现。在这种情形下,评价往往因缺乏个性而显得千篇一律,也难以起到诊断、激励的作用。为改变这一现状,新课程体系对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与要求,强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内容要全面,要由过去只看重学生成绩变为综合考虑德、智、体、美、劳各方面

10、,同时不仅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评价要多主体,由教师评价拓展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评价的方式要由终结性改为形成性,即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要求从多方面不断收集资料、不断评价、不断提出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取向、内容的全面性、主体的多元化突出了家长作为孩子全程发展监督人的地位,新课程实施中家长不仅成为了评价主体之一,还是联系教师的桥梁,是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助手。因此,新课程实施中,只有家长和教师在正确领悟了评价改革的精神的前提下,密切合作,才能给学生一个公正、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11、完善人格。二、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和家长应有的互助角色新课程改革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追求的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构建一种开放、对话和合作的课程文化。为了保证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需要家长和教师通力合作。家校合作的理念虽早为人知,但新课程要求的是彻底改变以前那种流于形式的家校联系,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课程建设以及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家校合力。在此,家长和教师要正确定位,明确自己在合作中的角色。家校合作中,双方既有分工,又有互助合作。作为合作关系的双方,教师和家长是平等的,是合作的双主体。双方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都有主动沟通的权利和不可推卸的责

12、任,因此,作为合作的双方,都要抱着尊重他人和自重的态度参与到合作中来,在各自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形成互助关系。(一) 家长应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和主动参与者首先,家长要做好学校教育的支持者。新课程倡导综合、实践,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经常会布置些动手、动脑的作业。如:搜集资料、自制图片、自编舞蹈等等。但由于家长都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他们只看到显性利益孩子学习成绩好,考上理想的学校。因此,有的家长就认为老师布置的上述作业是浪费时间,便不予支持,甚至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完成。同时,学校实行新课程改革,给学生减压,有的家长反而给孩子加压:额外布置作业、请家庭教师、双休

13、日上兴趣班等等,这些不但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还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违背,破坏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工作进程,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力量,甚至让学生无所适从。在此,家长要做好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就要在家庭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既要满足孩子受教育所需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又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同时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育修养,努力构建学习型家庭;还要对学校教育给予理解和支持,对学校政策执行给予配合,给学校财政予以支援等。其次,家长要做个主动参与者。长期以来,家长一般都处在辅助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地位。中国自古就有师道尊严的传统,人们都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视为权威,同时大

14、多数家长也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为由,将“教书育人”的重担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这样既贬低了自己的地位,也助长了学校对家长参与教育的偏见。我们倡导学生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样,家长参与活动也只有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能将所担当的责任落到实处。新课程实施初期,对于学校管理、教书育人等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正处于不断摸索之中,学校非常希望家长们多提宝贵建议。因此,无论是对于与教育自己子女有关的活动,还是学校的日常事务、班级常规,家长们都应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教育的决策、决策的执行和决策的监督中来,主动访校、主动提出建议,主动为学校教育作出贡献。(二) 教师应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引导者和家长资源的组织者

15、首先,教师要成为家庭教育的引导者。家庭教育是非制度化、非正规的教育,没有行政管理体系、组织体系保证,究竟对子女进行什么教育、怎样进行教育取决于家长,而家长的文化素养、教育能力参差不齐,教育效果相差很大。在新课程实施中,课程目标和内容都做了相应的改变,如: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等。这些都需要家长发生理念的更新与行为的改善。因此,家长更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接受过专门训练、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他们有引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合作过程中教师决不是发号施

16、令的指挥者而是积极的引导者,教师在挑起“主导”重担的同时,要热情、诚恳地吸引和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其次,教师应成为家长资源的组织者。家长能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所能提供的物力资源等。而教师就必须是这些杂乱无章资源的有效组织者,包括开发资源、协调资源等阶段。教师一方面应对各家长、各家庭有全面的了解,对家长所能提供的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根据教育教学阶段的所需及早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做好各资源间的协调工作。即教师能因时因地因人地挖掘资源,经过筛选或转化等方式优化资源组合,使家长资源能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三、 新课程实施中家校合作可采用的策略家校合作的策略很广泛,因立足点不同而异,在此,笔者试从学校的角度浅谈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