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实测剖面的选择与测制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108455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层实测剖面的选择与测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地层实测剖面的选择与测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地层实测剖面的选择与测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地层实测剖面的选择与测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地层实测剖面的选择与测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层实测剖面的选择与测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层实测剖面的选择与测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目的和要求 二 野外实测剖面的步骤 三 室内制作地层剖面图 四 室内制作综合地层柱状图 地层剖面测制 一 测制剖面的一 测制剖面的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 u目的 了解地层序列 岩性 化石 时代 环境 并 确定填图单位 u要求 查明以下信息 1 岩性 2 层和组的划分 地层厚度 3 接触关系 4 地层的时代 5 形成环境 野外观察描述 采集标本 样品 室内鉴定测试分析 二 野外实测剖面的步骤二 野外实测剖面的步骤 1 选择剖面 参考前人资料 自己踏勘 7点要求 1 剖面方向尽量垂直走向 60 90度 2 地层出露齐全 具有代表性 可以选择多段剖面 每个时代至少有1个剖面 3 构造简单 尽量绕过

2、褶皱 断层发育的地段 因为他们 往往造成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4 露头良好 连续 接触关系清楚 平移或挖探槽 5 尽可能地化石丰富 6 剖面线尽量少拐弯 否则增大测量的累积误差 7 剖面通视 穿越条件好 60 A B A B 道路 大角度或垂直 绕过褶皱 断层 绕过覆盖区或挖探槽 2 测前准备 1 野外分层 逐层观察描述 2 做信手剖面图 3 测量分工 5 6人 1 前测手1人 导线方位 坡角 导线长度 2 后测手1人 导线方位 坡角 3 分层1人 岩性 分层位置 将分层斜距报告给记录者 4 测产状 采集标本1人 将相应的斜距报告给记录者 5 记录表格1人 全组1份 室内每人清抄1份 4 实测记录

3、 表格1 9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剖面代号 A A 剖面名称 太平山南坡C2b P1s实测剖面 1 导线号 以剖面起点为0 第一导线终点为1 表内记为0 1 第二导线为1 2 依此类推 2 导线长 L 每一导线的长度 3 导线方位 B 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 前后测手平均 4 坡角 各测段首尾之间地面的坡角 以导线前进方向为准 仰角 为正 俯角为负 前后测手平均 5 分层号 从剖面起点开始按划分的地层单位顺次编号 如 第1层用代号 表示 依此类推 6 分层斜距 l 分层在导线上的长度 在同一导线上各分层斜距 之和等于该导线的总长度 7 岩层产状 倾向和倾角 测量产状的位置 如 2m 记录在倾向 数字

4、的右上角 8 岩性描述 尽量简单 如灰色薄层状灰岩 由分层员报读 9 标本 样品的编号和位置 标本 B1 2 第1号地质点第2个标本 构造标本 GB1 2 定向标本 DB1 2 化学标本 HB1 2 薄片标本 b1 2 化学分析 H1 2 以上9栏在野外必须完成 三 室内制剖面图三 室内制剖面图 1 记录表的计算 10 25栏 10 导线方向与岩层倾向夹角 A 倾向 B 导线方位 11 厚度 指每一分层 在各导线上 的厚度 公式 坡角 采用绝对值 12 分层厚度 某层的总厚度 有的跨多条导线 13 组 段 厚度 组中所有分层厚度之和 并且要注上组或段的代号 可以标 在组厚度的上方 14 累计厚

5、度 剖面中所有组的厚度之和 主要用于统计工作量或者编地 层柱状图选定比例尺时作为参考 15 剖面总方向 C 与分导线方位 B 夹角 B C 剖面总方向是指剖面的起点指向终点的方位 剖面总方向的计算方法 Tan L1 cosB1 L2 cosB2 L1 sinB1 L2 sin B2 剖面总方向C 90 其中L1 指第1导线 的斜平距 B1指第1导线 的方位角 16 导线 斜平距 导线长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公式法计算 17 分层斜平距 分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公式 18 视平距 斜平距垂直投影到剖面总方向 总导线方向 上的长度 公式 19 分层视平距 分层斜平距垂直投影到剖面总方向上的长度

6、 公式 20 累计视平距 各分层视平距之和 他代表了在总导线方向上的剖面的 总长度 21 视坡角 坡角 过导线的垂直面与山坡有一条交线 该交线与水平面 的夹角 视坡角 过剖面总方向的垂直面与山坡有一条交线 该交线 与水平面的夹角 公式 22 高差 该高差为视高差 是在总导线上看到的高差 公式 23 累计高差 各分层视高差之和 24 剖面总方向与倾向夹角 A 倾向 C 剖面总方向 25 视倾角 剖面与岩层层面的交线 该交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公式 1 累积视平距 20 2 剖面总方向 C 3 各导线方位 3 4 分层斜平距 17 5 累积视高差 23 6 视倾角 25 下一步作实测剖面图需要使用的数

7、据 The end 请加深对以上数据计算方法的理解 一 目的和要求 二 野外实测剖面的步骤 三 室内制作地层剖面图 四 室内制作综合地层柱状图 地层剖面的实测与地层剖面的实测与制图制图 第二讲 剖面图和柱状图的制图 制作地层剖面图的主要流程 导线平面图 线路地质平面图 地层剖面图 三 室内制作地层剖面图三 室内制作地层剖面图 1 图名 太平山南坡C2b P1s实测剖面图 居中 比例尺 1 1000 居中 2 导线平面图 作剖面图的详细步骤 L1 导线1的视平距 L1 2 导线1和2的 累计视平距 C 剖面总方向 B1 导线1的方向 B2 导线1的方向 导线平面图 所涉及的参数 1 累计视平距

8、20 2 剖面总方向 C 3 各导线方位 3 0点到1点的长度 为导线1的斜平距 注意正北方向 记住正北方向在哪 N 3 3 线路地质平面图线路地质平面图 在导线平面图的基础上添加其他要素而成 在导线上或跨越导线 地质点 直径2mm 点位 和地质界线 长1 5cm 延伸方向 注意平行不整合的表达方式 分层 界线 长1 0cm 延伸方向 在导线上方 地层产状 5 1mm 标本号 地质点号 在导线下方 层号 组的代号C2b 地名地物点 高地 村 等 涉及到的主要参数 斜平距 地层走向 4 4 剖面图剖面图 与平面图的距离要合理与平面图的距离要合理 剖面图下剖面图下 方留下图例和责任表的空间方留下图

9、例和责任表的空间 u地形线 根据累积视平距和累积 视 高差作出 并平滑 u分层线 长1 5cm 分组线2 0cm u充填岩性花纹 长度1 0cm u标注 地形线上方 地质点号 地物名称 标本和化石采集地以及编号 B11 1 地形线下方 分层号 组的代号 岩层产状 5 5 图例图例 剖面图的下方剖面图的下方 图例中的花纹按国标 发放图例 充填 与剖面图 的内容一一对应 长12mm 宽8mm 整体由碳酸盐岩到碎屑岩 局部由粗到细或者反 过来 排列整齐美观 6 6 责任表责任表 右下角右下角 1 5cm 2 5cm1 5cm2 5cm 注 意 美 观 3 3 审核与上墨审核与上墨 审核后上墨 先自己

10、 或同学相互 仔细检 查所有要素是否齐全 导师检查 上墨 一 目的和要求 二 野外实测剖面的步骤 三 室内制作地层剖面图 四 室内制作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层柱状图 周口店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1cm 1cm 1cm 1cm 1cm 1cm 1cm 1cm 12cm 2cm 3cm 1 5000 定义 由一个地区的若干个实测柱状图综合整理而成 反映了一个地 区地层在时空的变化 格式要求 left空3cm 50 30cm方格纸 年代地层 参考 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 技术应用 岩石地层 群和组参考 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与高新技术应用 段 铁岭组 下马岭组 景儿峪组 府君 山组

11、 上中下或上下 地层代号 铁岭组Pt2t 建议统一使用 年代 组名 柱状图 按规定的花纹充填 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 层厚有区别 厚层状3mm 中层状2 薄层状1mm 2 碎屑粒度有区别 砾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3 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实 平行不整合 虚 角度不 整合 新生界和J J和T之间 断层接触 太古和中元古 4 相变 锯齿状线 本溪组和黄院组 5 省略代号 如马家沟组 u厚度 周口店地区某地层单元的最大厚度 参考书 u岩性描述及化石 对岩性 岩石结构 化石 与下伏地层接 触关系进行描述 注意 1 层间界线为接触关系线 遇到不整合 标明构造 运动名称 Pt3x和Pt2t 为平行不整合 标明 芹峪运动 2 文字描述空间不够时 用 处理 u矿产 煤 水泥材料 建筑材料 u责任表 同综合地层剖面图 先审核再上墨 细心 预祝大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