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_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108359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研究_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案例研究_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案例研究_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案例研究_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案例研究_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研究_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研究_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发展历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案例研究美国生猪产业化企业的发展路径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猪肉及制品产地和消费地。2009年,美国生猪存栏大约在1.15亿头,猪肉产量达到901万吨,人均肉类消费111千克,其中人均猪肉消费大约30千克,猪肉消费量占国内肉类消费26%。通过回顾美国肉类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整合路径,迈向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考虑、实现条件和具体做法,以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对于探寻中国农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发展历程总的来看,美国生猪企业发展历史是纵向整合+横向兼并的历史。通过国家政策导向和大企业兼并重组,共同作用下推动屠宰加工行业经历了垄断竞争整合行业集中度再一次提高的过程。大企

2、业控制的屠宰加工工业的演变对肉类产业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 世纪初期,美国牲畜养殖被5大肉类加工企业垄断,分别是Swift,Armour,Morris,Wilson 和Cudahy Packing,行业中伴随着罢工、不正当竞争以及各种限制性法规。屠宰加工企业对肉类的价格操纵,带来了1890 年谢尔曼反垄断法案的提出,但是暗中的勾结仍然存在,这些企业基本控制了美国的牲畜养殖、运输和销售整个产业链条。1921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加工和牲畜饲养法案,试图改善垄断环境。法案规定5 大加工厂,必须终止对零售环节的参与,并放弃对公共牲畜牧场、牧区铁路、商业报纸、冷藏设备和销售市场的控制。法案使得加工厂

3、不能再分配控制领域,养殖场必须公布价格以防止代理和经纪人受到区别对待。此外,美国农业部还专门成立了加工和牲畜饲养管理局对有关事项进行监管。生产线从畜牧终端市场分散到养殖基地,推动了1960 年代开始的合并浪潮。联邦法案提高了肉类市场的竞争程度,但是1960 年代突然崛起的IBP公司使得局面又被打破。这个公司在饲养区域建立屠宰场,廉价出售老式的加工机器。它是第一家将处理厂房设于养殖场的肉制品公司,IBP 把屠宰、切割、细分, 以及冷冻盒装等作业生产线化。其他一些新的独立的屠宰加工厂也开始采用集约化的生产系统,产量大幅提高,成本得到降低。这使得前四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到20%,许多小企业和一些规模

4、虽大,但是成本较高或位置不好的企业,开始进入了漫长的消亡过程。激励的竞争环境、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在塑造了一些富有高度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随着竞争逐渐激烈,肉制品加工企业只有靠降低价格来竞争,这鼓励企业采用大型的工厂设备达到规模化。先前,小企业的工人由于没有工会,工资比大企业低很多,因而得以与大企业竞争。新的市场环境下,新兴的大企业把生产单位转移到工资水平低的西部各州。这样,他们也能实现无工会的小企业所能实现的低工资水平,于是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把一批屠宰厂挤出了市场。到1983 年,IBP 取代了长期在肉制品行业占统治地位的Swift.,成为全美销售量最大的工厂。那些原来排名前五的老一代的企业,在

5、降低成本方面的压力很大。1980 年代时,许多原先由五大企业拥有的大型屠宰厂要么关闭,要么卖给了其它新的肉类加工厂,如IBP。Cargill收购了MBPXL 和Spencer 牛肉业务,并将其改名为EXCEL。这些企业,再加上Tyson,后者收购了IBP,是当今最大的几家肉制品企业。有些老牌的企业仍然留在肉品行业,但他们已经放弃了屠宰业,转向利润更高的品牌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1980 年代,屠宰企业的数量下降了40。由于技术的改进,屠宰企业的平均规模翻一翻。肉制品深加工企业没有遭遇倒闭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深加工肉制品的人均消费保持稳健增长,而且专业性更强,不易采用屠宰行业低成本的生产方式。美国在

6、上世纪60-80 年代,养殖的规模化并不是非常高。随着肉类加工企业规模壮大,通过协议采购或通过纵向一体化自控猪源的比重大幅上升,养猪厂地位被削弱,养殖户利润下降,养猪厂数目大幅减少。 1980年代后半期,养殖行业集中度开始不断提高。随着肉类加工企业地位逐步增强,独立的牲畜养殖场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牲畜出栏价格不断下降。从1990年代开始,牲畜出厂价和肉制品终端零售价之间的价差不断提高,原材料采购商较为集中,商品采购垄断能力的提高促使价差升高。养殖户在产业链上的利润分配从1990年的46%下降到2000年的30%,加工企业集中度提高以及牲畜出栏价格走低使得大量的牲畜养殖场离开这个行业。生猪养殖场

7、从1986年的34.61万家下降至2002年的7.54万家,下降了78%。通过协议采购原材料的比重, 从1994年的38%上升到2002年的83%,协议会规定交货的数量、质量和日期,价格会根据签订协议的价格和市价进行调节。这使得肉制品加工厂控制了原材料供给的数量,降低了养殖厂的独立性。这造成了加工企业对肉类市场的操纵以及封闭的不公平的市场环境,养殖厂没有定价权,而大规模养殖厂能够享受比小规模养殖厂更高的售价。很多屠宰加工企业还通过纵向一体化来加大自身养殖基地的投入,很大一部分原材料从公司自身控制的养猪场采购。这些共同作用使得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存栏量大于50000头的养猪场屠宰量占比从198

8、8年的7%上升到2006年的65%,短期内规模化发展速度很快。猪肉屠宰及制品行业自1980年代末开始进入加速整合期,在需求保持稳定和技术不断改进的背景下,经过20多年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兼并,屠宰及肉制品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猪肉生产加工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主要归功于Smithfield不间断的扩张,同时接管了许多大规模肉类加工厂先进的设备。前四大屠宰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从1989 年的34%上升至2009 年的68.8%。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造就了Smithfield、Hormel 等优秀的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他们的发展历程分析, 把握中国肉制品龙头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表1:公司化生猪养殖模

9、式公司猪场(大规模)公司拥有猪场和猪大多数种猪都是公司猪公司提供饲料、药物、员工、技术和运输合同生产猪属于合同公司大多数保育育肥猪都是合同生产公司提供饲料药物、运输和技术服务合同农户提供劳动力和猪场设备独立农场(小规模)农场主购买提供建筑、劳动力、技术服务、饲料和猪的运输资料来源:国联证券研究所图1:生猪集中度变化资料来源:USDA Hogs&Pigs Report 国联证券研究所图2:美国生猪养殖集中度变迁资料来源:USDA Hogs&Pigs Report 国联证券研究所图3:美国猪肉屠宰加工业CR4 集中度资料来源:USDA 国联证券研究所图4:美国不同规模的养猪厂年生猪屠宰占比资料来源

10、:USDA 国联证券研究所表2:2009 年美国前5 大猪肉屠宰企业规模比较公司日屠宰能力(头)养殖基地数目占有率收入(亿美元)smithfield126300830.4%112tyson74550617.9%284swift47000311.3%84excel3850029.3%125hormel3700028.9%72other9265066522.3%22.3%资料来源:USDA Livestock Slaughter Annual Summary at & Poultry图5:2009 美国前十大猪肉屠宰企业日屠宰能力资料来源:USDA Livestock Slaughter Annu

11、al Summary at & Poultry 图6:美国屠宰企业市场份额资料来源:USDA Livestock Slaughter Annual Summary at & Poultry 2产业链整合的赢家:Hormel&Smithfield企业的规模扩张使得行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企业开始寻求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以控制成本、保证品质。同时,继续通过横向收购兼并以提高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效应。一些企业还出现了跨行业整合,开始多样化进程,生产多种肉类蛋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分散经营的风险,减少疫病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在禽畜产业整合的过程中,大型综合畜禽生产加工企业Smithfiel

12、d、Hormel、Tyson 等迅速崛起,虽然他们的发展路径和产品结构各有不同,但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关键都是相同的:产业链纵向一体化、靠近原料产地、通过不断地收购兼并实现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产品结构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的能力强。他们都是美国禽畜加工行业经过二十多年兼并整合后的胜利者,都是通过纵向一体化拥有自己的养殖基地或和养殖公司签订协议、拥有屠宰场、肉制品加工厂。并且,这些持续增长的一体化、规模化肉制品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回报。2.1 SmithfieldSmithfield 是全美第二大肉制品生产商,世界第一大生猪养殖、猪肉加工和销售企业,目前占有30%的

13、美国猪肉市场份额。公司1987 年进入整合期,目前收入增长10 倍,市值增长45 倍。Smithfield拥有30 多个猪肉生产基地、8个生猪养殖基地,生猪屠宰能力达到12.63 万头/日,生鲜肉和肉制品销量都超过了140 万吨,公司有意识的加大猪肉制品的销售,可以看出从1997年开始公司猪肉制品收入占比在逐年上升,也是公司战略性的发展方向。图7:Smithfield 在美国生产基地分布资料来源:SFD 公司公告 loomberg图8:Smithfield 收入增长资料来源:SFD 公司公告 loombergSmithfield 发展历程1936 成立一家食品公司1975 彻底的改制,并购许多

14、地区品牌1987 扩张产品种类至猪肉产品的生产加工1990 对猪肉产品进行了整合,建立了技术水平先进的猪肉加工基地1998 开始并购许多养猪场,Smithfield 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厂商2001 向牛肉产品扩张,成为全美第5 大牛肉供应商;继续通过并购方式扩大猪肉生产覆盖深度和广度2008 将牛肉加工和牛饲养业务子公司Smithfield BeefGroupInc.以5.65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JBS SA 2010 拥有30 多个猪肉生产基地、8 个生猪养殖基地,全美第二大肉制品生产商,占30%市场份额Smithfield 收购兼并的过程生猪养殖部门历年收购兼并的过程财年收购公司1

15、999 科罗拉多生猪养殖户拥有1.2 万头母猪,以前向John Morrell 供应2000 Murphy farms 拥有母猪34.5 万头,之前长期为公司提供生猪2000 Carrolls foods 拥有18 万头母猪,也是全国最大的火鸡加工企业2001 Land OLakes,Inc. 拥有8000 头母猪2003 Vall,inc. 生猪养殖企业,拥有母猪1.9 万头,年产生猪35 万头猪肉生产部门历年收购兼并的过程(不包括海外收购)1982 Gwaltney of Smithfield 消灭了竞争对手,增加了一倍猪肉产能,取得多个名优的产品品牌1985 Patrick Cudahy 此收购使公司新增了一条香肠的生产线1986 Esskay, Inc 在华盛顿大都会地区的熟食店拥有较强的渠道优势和品牌忠诚度1991 收购Mash 品牌和一家生产火腿工厂1993 收购Valleydale/Reelfoot 品牌和一个加工厂1995 John Morrell 消灭了中西部的主要竞争者,取得了美国中西部、东北部和西部的主要市场,使公司猪肉产能再次翻倍,成为全国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