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重德修能含解析.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8624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重德修能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重德修能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重德修能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重德修能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重德修能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重德修能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重德修能含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文通练三重德修能主题解说中国古代对官员的思想修养要求是立身为先,修德为首。先有立身,后有为政,再谈治国,但立身之前需修德。因此,修德是中国古代官员的立身之本、为政之要、治国之魂。中国古代官员的修养包括立身为先、修德为首的思想修养,廉洁奉公、勤俭为先的作风修养,防微杜渐、谨慎用权的行为修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戴楚望集序归有光世宗注皇帝自郢入继大统。戴楚望以王家从来,授锦衣卫千户。其后稍迁至卫佥事。尝典诏狱。当是时,廷臣以言事忤旨,鞫系者先后十数人。楚望亲视食饮、汤药、衣被,常保护之,故少瘐死者,其后往往更赦得出,以故中朝士大夫籍籍称其贤。嘉靖四十四年,予中第,居京师。楚望数见

2、过,示以所为诗。其论欲远追汉、魏,以近代不足为。予益异之。予既调官浙西,遂与楚望别。隆庆二年春,朝京师。楚望之子枢,裒其平生所为文百卷,谒予为序。盖楚望之于道勤矣。始,楚望先识增城湛元明。是时年甚少,已有志于求道。既而师事泰和欧阳崇一、聂文蔚。至如安成邹谦之、吉水罗达夫,未尝识面,而以书相答问。及其所交亲者,则毘陵唐以德、太平周顺之、富平杨子修,并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予读其所往来书,大抵从阳明之学,至于往复论难,必期于自得,非苟为名者。噫,道之难言久矣。有如前楚望所为师友,皆以卓然自立于世,而楚望更与往来上下其议论,则楚望之所自立者可知矣。予之初识之,特谓其典诏狱,为国家保护善人,以为武臣之

3、慕义者也。及稍与之亲,观其论诗,欲上追古作者,又以为学士大夫之好文者也。盖不知楚望之于道如此。昔魏舒为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一日,令舒备偶。毓初不知其善射,而舒容止闲雅,发无不中。毓叹曰:“吾之不足以尽君才,如此射矣。”楚望之初不以语予者,岂其不欲以自见欤?抑何予之知之晚耶?抑以予之不及于此欤?予与诸公生同时,间亦颇相闻,顾平日不知所以自信。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故黯黯以居,未敢列于当世儒者之林,以亲就而求正之。又怪孟子与荀卿同时,而终身不相遇。及是,而楚望之所与游,一时零谢尽矣。此予之所以为恨,而羡楚望之获交于诸公间也。因读其集,慨然太息而归之。(选自震川先生全集

4、,有删改)注世宗:明世宗朱厚熜,原为兴献王,封地在湖北。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保护之,故少瘐死者瘐:死在监狱中B楚望数见过,示以所为诗过:访问C一日,令舒备偶备偶:凑数,充数D以亲就而求正之正:整治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楚望掌管锦衣卫监狱时,保护了许多被关押的朝廷重臣,因而受到朝中士大夫的称赞。B戴楚望谈论诗歌见解高明,也勤于写文章,一生作文百卷。他的儿子请作者给戴楚望的文集作序。C戴楚望谦虚好学,先后以欧阳崇一、聂文蔚和邹谦之、罗达夫等有道之士为师,在书信往来中研讨学问。D写作这篇文章时,戴楚望交游的人都已经死去,作者不能与他们交游,深

5、感遗憾,因此而羡慕戴楚望。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抵从阳明之学,至于往复论难,必期于自得,非苟为名者。译文:_(2)楚望之初不以语予者,岂其不欲以自见欤?抑何予之知之晚耶?译文:_4文中作者对戴楚望的印象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曾巩公钱氏也,故为王家,有吴越之地。公幼孤,家贫母嫁,既长,还依其族之大人,刻励就学,并日夜,忘寝食,于书无所不治,已通其大旨。至于分章别句、类数辨名、丛细委曲,无不究尽。其见于文辞,闳放隽伟,故出而与天下之士,挟其所有,较于有司,常出众上,以其故名动一时。其为尉,及为秀、婺、邓州,皆有

6、治行。秀州击奸仆强,果于力行。婺、邓更革弛坏,理具设张。为直讲,以能教诱,学者归之。为校理,英宗之初,慈圣光献皇后听政,公三上书请还政天子。为吏部,谨绳墨,选者称其平。为开封,以慈恕简静为体,不求智名,以投世取显。为公属者,有不与公合,然公遇之,未尝有厚薄意。士以此多公。而为公属者,后卒亦心服也。公于众不矫矫为异,亦不翕翕为同,以其故,人莫能亲疏。至于利势之际,人所竞逐,公方然注,迹与众远,故虽有夸者,亦不以公为可忌也。公之为判官也,府尝有狱,或探大臣意,谓欲有所附致,公不为动,徐论其意而已。公平居乐易,无崖岸,及至有所特立,人固有所不能及者,类如此也。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

7、也。公之先,既藉疆土归天子,其后至昭化,守和州,十有八年以卒。诏葬和州,子孙因家焉。至公,始葬其母于苏州吴县龙冈村之天平山,故今又为苏州人。公讳藻,字纯老,封仁和县开国伯,赐服金紫,年六十有一,元丰五年正月庚寅卒于位。公卒,上驰使临视其家,知其贫,特赐钱五十万,而官其弟及子孙凡三人。公与余尝为僚,相善,其且殁,以遗事属余,而其家因来乞铭。注然:无职家居。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书无所不治治:研究B故出而与天下之士与:和,跟C士以此多公多:称赞D子孙因家焉家:安家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越:地名,即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等一带的地区。B有司:官吏。古代

8、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C校理:职官名。文中指专门掌管校勘整理宫廷藏书的官职。D绳墨:木工用来打直线的墨线。文中比喻性格端庄正直。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公属者,有不与公合,然公遇之,未尝有厚薄意。译文:_(2)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也。译文:_8结合第三段,概括钱公为政方面的特点。答:_答案精析1D正:批评,指正。2C戴楚望没有以邹谦之、罗达夫为师。3(1)(他们)大都遵从王阳明的学说,至于书信往来争论问题,一定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不是姑且博取名声。(2)戴楚望起先不把(自己的追求和志向)告诉我,难道是他不想靠着这个显露自己吗?还是因为我了解他太晚呢

9、?4最初是仰慕道义的武将,然后是文学爱好者,最终是坚定而积极的求道者和博学者。参考译文世宗皇帝从湖北进入京城继承皇位。戴楚望因为是兴献王的家臣跟从来京,被授予锦衣卫千户的官职。以后渐渐提升为锦衣卫佥事。曾经主管锦衣卫的监狱。在那时,朝内大臣因为议论政事违背皇帝心意,被审讯囚禁的先后有十几人。戴楚望亲自关照饮食、药物、衣服和被褥等事,常常保护那些大臣,所以死在狱中的人很少,事后他们往往因为更改判决或赦免出狱,所以朝中士大夫众口一词地称赞他很贤德。嘉靖四十四年,我中举,居住在京城。戴楚望多次来拜访我,给我看他作的诗歌。他的观点是应该远远效法汉魏,认为近代的诗歌不值得学习。我更加认为他与众不同。我调

10、任浙西地区的官职后,就与戴楚望分别。隆庆二年春天,我到京师朝见。戴楚望的儿子戴枢,搜集了父亲一生所写的文章一百卷,拜访我请我作序。原来戴楚望对于文章之道用功很勤啊。当初,戴楚望先认识了增城人湛元明。那时戴楚望很年轻,已经有志于追求圣人之道。不久后,拜泰和人欧阳崇一、聂文蔚为师。至于安成人邹谦之、吉水人罗达夫,没有相见,而是通过书信互相问答。他交往亲近的人,则有毘陵人唐以德、太平人周顺之、富平人杨子修,以及当时国内有德才名望高的士人。我读他们往来的书信,(他们)大都遵从王阳明的学说,至于书信往来争论问题,一定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不是姑且博取名声。唉,圣人之道难以说清很久了。如同以前戴楚望所拜老师、交往的朋友,都凭借卓越不凡的成就在这世上自成一家,而戴楚望还能与他们往来,评论他们的观点,那么戴楚望自己取得的成就就可以知道了。我初次认识他,只是认为他负责锦衣卫监狱,为国家保护好人,认为他是仰慕道义的武将。等到渐渐与他亲近,看他谈论诗歌,想要向上效法古代的作者,又认为他是在学习喜欢文学的士大夫。不知道戴楚望对于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