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必修4)课件:第12课 苏武传 .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8596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5.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必修4)课件:第12课 苏武传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必修4)课件:第12课 苏武传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必修4)课件:第12课 苏武传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必修4)课件:第12课 苏武传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必修4)课件:第12课 苏武传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必修4)课件:第12课 苏武传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必修4)课件:第12课 苏武传 .ppt(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古代人物传记 第12课课 苏苏武传传 主题1 自尊 1 人必其自爱也 然后人爱诸 人必其自敬也 然后人 敬诸 扬雄 2 人的尊严 像人类的和平一样 捍卫它 它才存在 梁晓声 3 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 蒙田 4 谁自尊 谁就会得到尊重 巴尔扎克 5 只要自尊自爱 就能行得正 立得稳 埃德蒙 龚古尔 6 懂得自爱 才能得到他人的友谊 托 富勒 7 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 尼高美德斯 古斯曼 8 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 诺贝尔 9 一个自重的人恰似身着盔甲 任何东西都无法将它戳 穿 朗费罗 10 自尊自爱 作为一种力求完美的动力 却是一切伟大 事业的渊源 屠格

2、涅夫 主题2 气节 1 气节无形 摸不着却看得见 江姐身上散发着夺目的 光芒 甘愿受皮肉之苦也不泄露党的机密 身躯里有钢铁般的 血脉在涌动 有着钢铁脊梁的铁人也不能与她相提并论 连她 的对手都认输 惊讶世上竟有这样的人 气节并非与生俱来 它离不开社会的土壤和家庭的熏陶 古今中外的贤人志士就像一盏盏明灯 他们是楷模又是做人的 榜样 教你在花红柳绿的世界上要像松树一样风吹雨淋昂首挺 胸地生活 2 拂去岁月的灰尘 打开历史的篇章 因高风亮节而流 芳千古 光耀宇宙的人物可谓灿若繁星 古代有宁折不弯的陆 游 文天祥 精忠报国的岳飞 杨家将 誓死抗倭的戚继光 近代有拍案而起怒斥国民党特务的闻一多 宁愿饿死

3、也不 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 现代有坚 持真理的张志新 然而 因失节变节而被世人唾骂 遗臭万 年的人类渣滓也不乏其例 割地求和的西太后 窃国大盗袁世 凯 祸国殃民的 四人帮 可见 气节是做人立世的根本 有了它 就是民族的脊梁 世人的楷模 祖国的栋梁 人类的 希望 丧失它 就会沦为立不直 行不端 站不稳 拜倒在诱 惑面前的软体动物 3 气节是坚韧的犁铧 能在历史的长卷上耕出不可磨灭 的印痕 气节是石破天惊的黄钟大吕 发出惊天地 泣鬼神的 万钧雷霆 气节是孙天帅 决不跪下 的铿锵誓言 气节是津门 四青年抵抗侮辱 维护国格的热血壮举 气节是狼牙山五壮士 义薄云天的献身精神 此诗因

4、苏武牧羊图而生发 歌颂了苏武威武不屈 贫贱不 移的崇高民族气节 前六句写苏武被扣在匈奴牧羊的一段艰苦 生活和坚贞操守 他虽被远放北海荒无人烟之处 却 时时望 帝乡 说明他每时每刻都心怀故国 一个 望 字 表现了怀 念的深切 食雪 旄尽 写他处境的凄苦 也表现了他的坚 贞不移 心悬日月光 赞颂他的高风亮节 末两句以李陵对 比烘托 进一步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 全诗慷慨悲壮 寄托深 远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旄节 锦帽貂裘 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 弄一支秃 笔 矮纸斜行 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 一边是高官厚 禄 一边是赤胆忠心 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 站在逸豫与忧劳 之间 他选择了忘却富贵 选择了铭记忠心 给

5、人性涂抹上最 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旄节 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 奔走于茫茫大漠 摇一声驼铃 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 游荡于寒沙衰草 他用 挺直的脊梁 架起横亘天山 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 当汉使谋反事败 凛然 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 惊 诧 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 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 执 着 当苏武举起旄节 选择高山雪莲那圣洁的守望 我明白了 在铭记与忘却之间 在坚守与浮华面前 那行 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 用执着和信念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 富贵 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忘却 便是它最好的归宿 忠心 方才是历史永恒 铭记 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 那永远的苏武 伟哉 那震撼人心的忘记 奇哉 那惊天动地的铭记 雄哉

6、那一段忘却与铭记的千古颂歌 永远的苏武 这是一篇颇有才气和灵气的考场佳作 作者用辩证的方法 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 精心选取民族英雄苏武为挥洒情思 的素材 热情讴歌了他为了 汉匈和睦 为了民族团结 选 择了忘却富贵 选择了铭记忠心 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 作 者满含崇敬 饱蘸激情 用 永远的苏武 做文题 亮人眼眸 概括凝练 准确 中肯 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 而且突出了其在历史上 的崇高地位 由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 比喻 排比 引用 反 复等修辞手法 骈散句结合 长短句参差 文章显得气韵流畅 音韵铿锵 读后 不但使人豪气在胸 而且满口留香 贡献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 在 后传 基础上 进一步广搜

7、材料 编写 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 被 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 始得获释 被任命为兰台令史 经过20多年努力 写成了 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 班固随 窦宪出征匈奴 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 班固也受牵连被捕 死于狱中 汉书 中的八 表 与 天文志 是由其妹班昭和同 郡人马续写成的 二 背景回放 出使匈奴 身陷囹圄 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 其中取得了三次 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时间分别为公元前127年 前121年 前 119年 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 表示愿意与汉讲和 但双 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 后来 匈奴单于释放以前拘押在匈奴的 汉使 汉朝也将匈奴的使者送回匈奴 并且还 厚赂

8、单于 答 其善意 作为回报 苏武正是为执行护送使者并答谢单于的 使命出使匈奴的 可是匈奴内部产生变故 苏武被扣留 匈奴 迫使他投降 而他宁死不屈 本文主要叙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 留期间的事迹 三 相关知识 首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班固的 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体例模仿 史记 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 表八篇 志十篇 传 七十篇 共一百篇 起自汉高祖 止于王莽 记载了西汉229 年的史实 汉书 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 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 如对陈涉 项羽加以贬抑 即是 显例 历来 汉书 与 史记 并称 史学家刘知几说 汉书 言皆精练 事甚赅密 史通 六家 史书体例小览

9、1 编年体 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按年代顺序记载历 史 代表作 资治通鉴 2 国别体 以国 诸侯国 为主体记载 即按国家分类记 载历史 代表作 战国策 3 纪传体 史书的一种形式 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记 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 就是为人物立传 代 表作 史记 4 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 史学家班固 二十五史中除 史记 为通史外 其余的二十四 史都属此体 5 纪事本末体 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 它与编 年体 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 通 鉴纪事本末 畔 通 叛 背叛 霑 通 沾 沾湿 衿 通 襟 衣襟 旃 通 毡 毛织的毡毯 去 通 弆 收藏

10、亡 通 无 没有 见 通 现 表现 决 通 诀 辞别 巧断文言文动词使动用法的两种方法 所谓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 所表示的动作 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具有 使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 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由于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 而使动用法一般都应该有 宾语 除非省略 因此 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 个现象判断其活用 例如 项伯杀人 臣活之 活 本是不及物动词 这里带上 了宾语 之 指代项伯 也就活用为使动用法 即 使之活 救 活他 的意思 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有宾语 因此我们不能依据有没有宾语 来判别其活用与否 但是

11、由于使动用法的特点是 主语使宾 语怎么样 因此上下文文意经常可以提示我们有效地辨别其 活用 例如 会论虞常 欲因此时降武 句子的主语是单于 从上 下文来看 降武 不可能是单于投降苏武 而是单于逼迫苏武 投降 即 使 投降 的意思 所以是使动用法 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第二年 年纪 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栽培 提拔 拿着 侍从 相抵押 亲近的侍臣 确实存活 六 翻译下面的句子并写出句式特点 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译文 2 非汉所望也 译文 3 缑王者 昆邪王姊子也 译文 判断句 也 表判断 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判断句 非 也 表否定判断 不是汉朝所期望的 判断句 者 也 表判断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12、 4 见犯乃死 重负国 译文 5 何以复加 译文 6 信义安所见乎 译文 被动句 见 表被动 等到被 匈奴 侮辱以后才死 更加对不起国家 宾语前置句 宾语 何 前置于 以 前 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 宾语前置句 宾语 安 前置于 所见 前 你对汉朝 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即有谁知道您的 信义呢 7 子卿尚复谁为乎 译文 8 为降虏于蛮夷 译文 9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译文 宾语前置句 宾语 谁 前置于 为 前 您还又为谁 守节 呢 状语后置句 状语 于蛮夷 后置于 为降虏 后 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 定语后置句 定语 留在汉者 后置于 匈奴使 后 武帝 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 让

13、他持节出使 匈奴 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七 名句积累 1 武谓惠等 引佩刀自刺 2 汝为人臣子 不顾恩义 3 臣事君 犹子事父也 愿 勿复再言 屈节辱命 虽生 何面目以归汉 畔主背亲 为降虏于蛮夷 何以汝为见 子为父死 无所恨 思维导图 本文记叙了苏武被匈奴扣留后 历经19年艰苦漫长的生活 经受住了长期的严峻考验 光荣地完成了出使的使命 坚守 了气节 维护了汉朝尊严的事迹 作者高度地赞颂了苏武对汉 王朝的忠诚 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诚 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的 民族气节 主旨领悟 1 匈奴派卫律和李陵招降苏武 招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 么不同 从中可见他们是怎样的人 答 人物说辞招降方式性格特征 卫律 当

14、死 单于募降者 赦罪 威逼利 诱 气焰嚣张 傲 慢自大 阴险狡 诈 卖国求荣 苏君今日降 明日 复然 软硬兼 施 李陵先告知家人的不幸遭 遇 再以切身体会诉 说同感 动之以 情 为一己之私而 叛国 懦弱 意 志不坚定 矛盾 痛苦 2 文中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 用 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 看 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显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张胜 和 苏武 张胜 糊涂地帮助缑王谋反 事情败露后又 经受不住考验 叛变投降 苏武 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 纷争 欲以死息祸 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 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卫律 和 苏武 卫律 卖国求荣 阴

15、险狡诈 气焰嚣张 不可一世 苏武 为国效命 忠贞不贰 不卑不亢 一 身正气 光明磊落 李陵 和 苏武 李陵 为一己之私而叛国 懦弱 意志不 坚定 矛盾 痛苦 苏武 以国家的利益为先 忠贞不渝 坚韧 不拔 无怨无悔 1 苏武留胡19年 经历坎坷曲折 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 复杂 作者抓住苏武经历中的关键之处 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 描写 使苏武这个人物跃然纸上 请举例做简要分析 苏武出使匈奴 因突发事变 被扣幽禁 在他的周围 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 有贪生怕死的副使 张胜的屈降 有曾为同事 朋友的李陵声泪俱下的劝降 而 在冰天雪地 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 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 这些典型环境 把苏武

16、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 浪尖 让人物一展风采 2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 后来又想方设法 要活下去 这是否矛盾呢 探究 并不矛盾 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 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 我们不难明白 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 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 关乎国家尊严 民族气节 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 事如此 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 重负 国 重负国 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 及国家 苏武意识到 一旦被匈奴审讯 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 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 后来 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 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 的话后引刀自刺 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 二是要 为国家雪耻 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 知道威权 富贵无法征 服他 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 所以苏武采 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他要在各种 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 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 的身份 所以他 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 从全文来看 苏武 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 一心考虑的是 汉朝的荣誉与利益 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 他的对抗 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3 本文作者是怎样运用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