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ppt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59976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PTX 页数:87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pptx(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讲近代后期民族工业 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1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萎缩 第18讲近代后期民族工业 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考纲要求 2 新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2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3 孙中山 选修4 4 毛泽东 选修4 3 社会生活 物质生活与习俗 交通和通讯工具 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变化 考纲呈现 考点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二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一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主学习 1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 方针

2、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工业 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 概况 各行业都有较大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2 抗战时期 1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2 在国统区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统制体制 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3 解放战争时期 1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 经济等特权 美货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排挤国货 2 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 挤压民族企业 滥发纸币 导致通货急剧膨胀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图解历史1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 2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

3、民族工业的困境 破扇难挡暴风雨 1930年 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面前 提倡国货无法挽救民族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 教材补遗1 民族工业内迁1937年 全面抗战爆发后 由于战局恶化 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在此期间 大量工业企业迁入西南内地 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的民族工业 稳定了中华民族抗战决心 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 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一个重大的变革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结构和布局 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有一定的影响 2 抗战时期的统制经济统制经济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 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

4、现 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政策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以国防建设为核心的总方针下 制定和推行的最重要的经济政策 它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形势下 针对战时时局的需要 作出的最重要的政策选择 二 社会生活的变迁1 报刊业的发展 20世纪前期 中国共产党创办 共产党 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 等多种政论性报刊 与国民党控制的 中央日报 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影视业的发展 1931年 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拍摄成功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由蔡楚生导演 王人美主演的 渔光曲 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电影 风云儿女 的

5、插曲 即由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的 义勇军进行曲 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主题一近代中国经济成分构成及发展趋势史料呈现史料 合作探究 读史指导本史料为图表型史料 解读该史料 应注意两个坐标轴分别代表什么 并以此为参照系 获取历史信息 该图示中 时间 1840 1956年 和图示所提供的几种经济成分为有效信息 反映了我国近代的经济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问题思考根据史料 归纳我国近代史上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并说明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 提示从图示可以看出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近代的经济成分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先后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洋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这些新兴的经

6、济成分 与原来占据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 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经济 其中 自然经济处于不断走向解体的过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 程 洋务经济与洋务运动相始终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新中国成立初期 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956年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史论归纳近代中国经济成分构成及发展趋势1 自然经济 也称小农经济 是封建社会的经济主体 基本表现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生存需要 带有封闭性 保守性 鸦片战争前 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7、 鸦片战争后 其总趋势是走向衰落和解体 但就整体而言 其瓦解是一个长期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 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3 洋务经济 洋务经济是清政府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兴办的经济模式 其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 用机器生产 民用工业的部分产品面向市场 它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后宣告破产 洋务经济冲击了自然经济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符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潮流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产生于19世

8、纪六七十年代 是最富有革命性的经济成分 瓦解着自然经济 对外国资本主义有重大的抵制作用 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基础 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展壮大 5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是南京国民政府利用政权力量发展起来的垄断经济 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具有垄断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 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主题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特点史料呈现史料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顺乎历史发展规律 这是当时社会各种力量合力的结果 其间既有政治的导向作用 也有商业发展的催化作用 既有思想革新的启动 又有外国传教士的诱发 但是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在其变迁的过程中 因其保守的历史继

9、承性 再加之保守势力的阻挠 其嬗变虽呈剧变之态 却终未成破竹之势 所以 民国虽已成立 然而 民风朴素 泥守旧制的状态与以前相比并未有很大改观 这一切注定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还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读史指导本段史料为文字史料 主要阐释了影响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以及其表现出的特点 说明社会习俗发生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说明了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 阻力重重 变化缓慢 问题思考 1 依据史料归纳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提示政治的导向作用 商业发展的催化作用 思想革新的启动 外国传教士的诱发 2 根据史料说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缓慢的原因 提示保守的历史继承性 保守势力的阻挠 中国近

10、代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史论归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特点1 原因 1 根本原因 西方的生产 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冲击 2 政治上 政府的推动 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 仁人志士的推动 3 思想上 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 4 经济上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 特点 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 社会 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与融合 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

11、 促进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1 2016课标 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 当时中国 A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 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考点集训 D 解析1932年时日本已经发动了侵华的 九一八事变 图案中的 振我中华 挽回利权 抗敌 等信息表明此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故应选D项 1932年正处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 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出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排除A项 材料信息也不足以体现新的营销方式 排除B项 实业救国思潮早在甲午战后就已经兴起 排除C项 2 2016课标 抗战胜利后 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 成立了国有

12、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 商民在抗战之后 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 即便有人承购 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 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 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D 解析从题干中 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 等关键信息 可知抗战胜利后 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加强 故选D项 A项题干材料未体现 排除 仅从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一件事不能说明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故B项以偏概全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排除C项 3 2

13、017课标 20世纪30年代 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 喜字纱灯引导 乐队演奏钢琴曲 新郎着蓝袍黑褂 新娘穿粉色旗袍 头披白纱 手持鲜花 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材料信息可知 在集体婚礼上 既有体现中式习俗的 喜字纱灯 又有体现西式习俗的 头披白纱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故选B项 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排除A项 C项表述过于绝对 排除 仅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说明政府主导整个社会习俗演变 排除D项 1 主要事

14、迹 1 辛亥革命前 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提出三民主义 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2 领导辛亥革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考点二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 孙中山 选修4 自主学习 3 辛亥革命后 坚持民主共和 反对专制复辟 先后领导和发动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4 国民大革命时期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改组国民党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确立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掀起国民大革命 2 功过评述 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是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 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促进

15、了民族觉醒和民主革命的高涨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2 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 推动中国革命继续发展 为民族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3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妥协性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通常表现得不彻底 教材补遗孙中山的转变由从医到政治维新 从主张政治维新到主张革命 从依靠军阀打军阀到认识到要创建自己的军队 革命力量蕴涵在民众当中 二 新三民主义1 背景第二次护法运动等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相继失败 孙中山继续寻找新的革命出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希望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又回复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中来 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革命 对外投降

16、卖国 推行专制统治 2 提出在1924年国民党 一大 上 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实际上确立了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3 主要内容民族主义 有两方面含义 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指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 4 影响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推动了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在其指导下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 图解历史1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2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三 毛泽东 选修4 1 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1 1921年7月 毛泽东参加了中共 一大 2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 毛泽东参加 八七会议 提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著名论断 3 领导秋收起义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2 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 1935年 遵义会议后 毛泽东领导红军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