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59864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考纲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与郡县制。汉的政治制度(1)郡国并行制。(2)中外朝制度。(3)刺史制度。(4)察举制。秦汉时期的经济(1)秦汉的农耕技术。(2)秦汉手工业的发展与“丝绸之路”。(3)秦汉的商业发展。素养解读时空观念汉承秦制,略有创新,注意从时空角度认识汉代对秦皇帝制度、中央机构及郡县制的继承;从时空角度认识秦汉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历史解释秦汉政治制度反映了封建王朝政治统治的特点,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促进了汉代社会发展进步。史料实证运用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葬文物、文史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

2、,解读印证秦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汉政治统治、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客观评价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局面。考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群雄割据(1)春秋时期(2)战国时期2.大统一(1)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

3、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地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用人制度: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3.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汉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2)措施: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2.分割相权(1)汉武帝选用一些亲

4、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以制衡丞相权力。(2)东汉时期逐渐形成新的权力中枢机构尚书台,并以此取代了三公的权力。(四)秦汉时期的监察体制与选官制度1.监察制度(1)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巩固专制集权统治。(2)演变2.选官制度(1)秦至汉初:实行军功爵制度。(2)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外戚干政外戚亦称外家,指封建社会中的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指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外戚干政现象是君主专制下皇权专制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政治黑暗或朝廷内部矛盾争斗。考点二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2.手工业3.商业

5、发展图解历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图解历史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史料史论 秦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核心论点: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传承,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史家观点 汉代“斑马式”的地方管理体制(郡国并行制)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

6、侯,世守为业。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核心观点:汉初对地方管理实行郡国并行制,体现了汉代统治者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的治国策略。微点拓展 对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1)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2)君主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制度是皇权的附属品,能否发挥正常作用,与皇帝的明昏有密切关系,不能杜绝官僚的腐败和低效。教材补遗 汉代田庄经济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

7、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史论观点 田庄经济的性质和地位(1)一种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进行,即“闭门成市”。(2)一种观点认为,汉代田庄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状态,而是“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半封闭式经济单位”,“剩余产品也进入商品流通之中”,汉代田庄“在汉代商品经济的运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田庄既是商品市场的重要供应者,又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经营者”,促进了汉代商业的发展。探究1秦汉政治文明传承的特点及影响考题例证【典例1】 (2016课标全国,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

8、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点评本题借助原始史学材料,考查汉承秦制政治文明的传承,注意考查解读信息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考查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审题解答题眼是理解汉承秦制的具体表现及特点,认识使汉初政权得以平稳过渡的原因。解题解读题干“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信息可知,主要说明汉朝实现对全国统治的原因是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故选B项。材料中的“文书”为国家档案文献,而非儒家典籍,A项错误;据“文书

9、之力也”可知,文书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错误;“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D项。史论链接角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它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是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

10、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角度2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演变的文明传承(1)从秦朝确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秦中央“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地方推行郡县制,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形成典型的封建官僚政治,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2)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汉代通过中央“中外朝”制度限制相权;地方通过“推恩令”逐步解决王国威胁中央集权问题;设置地方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采取察举制选拔官吏,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角度3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历史作用(1)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

11、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2)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即时体验1.(201811月浙江选考)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解析根据材料“划清界限”说明变革了原有制度,“实质上重建”说明从根本上是对原有制度的继承,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符合这一特征,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无从体现“划清界

12、限”,都是对原有制度的完善。答案A2.(2018海南单科,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C探究2汉代政治统治的特点及影响考题例证【典例2】 (2015课标全国,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

13、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点评本题创设情境,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汉代君主统治特点下外戚干政现象的历史原因,注意考查从因果关系角度认识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审题解答注意理解外戚干政现象的根源,紧扣“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现象隐含的本质。解题据题干信息可知,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说明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选C项;据材料可知外戚也可

14、能掌握相权,A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B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D项错误。史论链接角度1汉初王国问题的形成、解决及影响(1)形成:汉初经历秦末农民战争,社会混乱,同时需要分封功臣及同姓王,稳定王朝统治;汉承秦制,制度创新,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封国坐大,形成王国问题。(2)解决:汉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颁布“推恩令”;变封国为郡;贬低王国官员地位等。刺史制度:汉武帝后期将地方分区监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促使汉武帝时期

15、强盛局面的出现。角度2汉代官僚体系统治的特点“汉承秦制”,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环境。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即时体验1.(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