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化学必修一同步配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 .ppt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56414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化学必修一同步配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化学必修一同步配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化学必修一同步配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化学必修一同步配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化学必修一同步配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化学必修一同步配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化学必修一同步配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 .pptx(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必修1 交叉分类法 依据物质的不同属性同时按照多种标准将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1 交叉分类法 同一事物 一 常见的分类方法 2 树状分类法 同一类事物 1 单质的分类 二 物质的分类 2 氧化物分类 3 酸的分类 4 碱的分类 5 盐的分类 4 三 分散系1 分散系定义分散系 把一种 或多种 物质 分散质 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 物质 分散剂 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 分散系中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2 分散系的分类 按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分9类 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可分3类 溶液 浊液 胶体 3 胶体 1 胶体定义 胶体是指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 100n

2、m的分散系 往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 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 停止加热 2 Fe OH 3胶体的制备 3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特性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一条光亮 通路 的现象 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应用 区分溶液与胶体 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分散系中做不停地 无序地运动 是由于分散剂分子对胶粒无休止地随机撞击产生 不是胶粒专属 溶液中的离子 或分子 水中的花粉等也有此现象 7 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胶粒就向某一极做定向运动 溶液中的离子在通电时也能发生定向移动 不可用来区分溶液与胶体 应用 高压除尘 使胶体微粒凝聚成更大的颗粒 形成沉淀 从分散剂里析出的

3、过程叫胶体的聚沉 4 胶体的聚沉 8 11 四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注意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 化合物 2 酸 碱 盐 部分金属氧化物 水是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 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1 电离 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NaCl Na Cl 五 电离方程式 2 电离方程式 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 元素守恒 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 数目相等 2 电荷守恒 正电荷总数 负电荷总数 3 电离过程中 原子团不拆开 4 酸 碱

4、盐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 或铵根离子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六 离子反应 2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反应方程式 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写离子方程式 1 定义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在水溶液中 3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 BaCl2 CuCl2 BaSO4 把易溶于水 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把难溶的 难电离的物质 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拆写成 Cu2 SO42 Ba2 2Cl Cu2 2

5、Cl BaSO4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Ba2 SO42 BaSO4 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七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条件之一 有沉淀生成 条件之二 有挥发性物质生成 放出气体 条件之三 有难电离物质生成 弱酸 弱碱 H2O 1 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所有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变化的反应叫非氧化还原反应 1 氧化反应是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2 还原反应是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八 氧化还原反应与

6、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 得电子 或电子对偏向 的物质 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 失电子 或电子对偏离 的物质 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进行分析 思考 电子的转移与元素的化合价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3 氧化剂和还原剂 4 常见的氧化剂 还原剂 1 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易得电子 高价态物质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O2 Cl2 高价的氧化物 CuO Fe2O3 高价的含氧酸及其盐 KMnO4 K2Cr2O7 浓H2SO4 HNO3 KClO3 某些阳离子 Fe3 H 2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 失电子 低价态物质 活泼的金属单质 K Na Mg Fe Al 某些非金属单质

7、 H2 C 变价元素的低价态物质 CO Cu 某些阴离子 I S2 另外 具有中间价态的化合物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既能得到电子又能失去电子 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5 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比较 氧化性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 还原产物 1 双线桥 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转移电子的情况 双箭头分别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且箭号起 止为同一种变价元素 标出得与失电子及总数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九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2 单线桥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电子的转移情况 用线桥将反应物中失电子的元素和得电子的元素连接起来 箭尾指向失电子元素 箭

8、头指向得电子元素 线桥只在反应物中 在线桥上注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只写数目 不标得失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有几个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能电离出H 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H3COOH属于一元酸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化合生成酸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例题 C 2 可以用SO42 Ba2 BaSO4 表示的离子反应为 A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C 稀硫酸与碳酸钡反应D 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 3 在强酸性溶液中 下列离子组能大

9、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Na K Cl CH3COO B Na MnO4 SO42 NO3 C Mg2 NH4 SO42 Cl D Ba2 CO32 NO3 K C 4 下列关于电解质 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气溶于水得氯水 该溶液能导电 因此氯气是电解质B 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 故CaCO3是非电解质C HF的水溶液中既有H F 又有大量的HF分子 因此HF是非电解质D 导电能力弱的溶液可能是电解质的溶液 D 5 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u2 2OH Cu OH 2 CuCO3 2NaOH Cu OH 2 Na2CO3B CO 2H CO2 H2

10、OBaCO3 2HCl BaCl2 CO2 H2OC Zn 2H H2 Zn2 Zn 2CH3COOH H2 Zn CH3COO 2D H OH H2O2KOH H2SO4 K2SO4 2H2O D 6 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 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 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B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 将分散系分为溶液 胶体和浊液C 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 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D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D 7 下列那些物质在融化状态下可以导电 A HClB NH4ClC NaHSO4D H2SO4

11、C 单一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特点 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的部分 特点 同层次中各类别间相互独立 1 常用的分类方法 2 分类一般步骤 选择分类方法 得出正确的分类 分类的一般原则 行之有效 简单易行 确定分类标准 小结 均匀透明稳定 大多均匀透明介稳定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d 1nm 1nm d 100nm d 100nm 小分子或离子 少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化合物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淀粉胶体 泥水 能 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3 4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 2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5 1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是生成沉淀 放出气体或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2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 强酸 强碱和易溶盐可拆 其他物质不可拆 3 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 写 拆 删 查 4 离子之间若能发生反应 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