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33533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

2、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

3、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

4、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倘更为祸始倘:或许B枭其二子枭:擒获C言有不逊之志逊:恭顺D昔乐毅走赵走:逃亡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

5、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B岩穴知名之士:隐居而有名望的人。汉朝儒生常故意隐居深山,抬高声价,以待举荐。C子桓兄弟:曹丕、曹植等。子桓,是曹操次子曹丕的字。D文中两处“同岁”意思都是岁数相等,指和作者同一年出生的人。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译文:_(2)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译文:_4作者在第四段列举自己的事迹,用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_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绝宾客往来之望绝:断绝、隔绝B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损:裁减C后还到扬州更募募:募捐D后孤计禽其四将禽:

6、同“擒”,擒拿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在济南为官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样一来就触犯了一些权贵的利益,他怕由此给家族招来灾祸,只好托病还乡。B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书房,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C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曹操先后打败了袁术、袁绍和刘表,自己也当上了宰相。他认为,作为臣子,显贵至极,这已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D曹操主动提出辞退三县的封地,但决不放弃兵权。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放弃兵权后会遭到别人的谋害。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7、)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译文:_(2)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译文:_4曹操自明绝无“不逊之志”表现在哪些方面?答:_答案精析第一组1B枭:砍头悬之示众。2D第一处“同岁”称同一年被荐举为孝廉者。3(1)(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2)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4表明自己一心为国,功劳很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第二组1C募:招募,即招募兵丁。2D由原文“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可知,曹操不肯放弃兵权,除

8、了担心放弃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为子孙计”外,又考虑到自己垮台后国家将有倾覆的危险。3(1)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年纪相等罢了。(2)这样做的原因,是兵多了就会意气骄盛,就要与强敌抗争,或许会又成为祸患的开始。4(1)表明自己并非贪恋兵权,“有不逊之志”,实在是安定国家、自身免祸之必需(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2)表白自己以周公为榜样,不会有不逊之志(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3)说明自己位极人臣,更不会有不逊之志(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参考译文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

9、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朝廷的那些权贵,因而为豪强权贵所恨,我害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年纪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

10、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这样做的原因,是兵多了就会意气骄盛,就要与强敌抗争,或许会又成为祸患的开始。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

11、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