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七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2174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七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七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七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七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七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七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七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两面性的体现。2掌握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沙皇政府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以及改革的历史作用。3理解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理解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农民的“解放”1改革法令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2.内容(1)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农民须缴纳高额赎金买份地。(3)组织上: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被纳入地方政权控制之

2、下。3结果农民不但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金,背上沉重的赎金贷款包袱,濒临破产。二、改革的两面性1进步性(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作用: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2局限性(1)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2)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3)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三、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1改革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政治制度出现了一些适应资本

3、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2.内容(1)政治体制:内容:19世纪六七十年代,设立地方自治局;1870年,设城市杜马和自治局,规定财产资格限制。评价:是地方政府的辅助机关;推动了社会发展。(2)司法制度: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实行公开诉讼程序,由陪审团参加审判,允许律师替被告辩护。 (3)军事改革:1874年,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15个军区直接受陆军部管辖。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3影响(1)维护了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2)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3)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19世纪末基本完成

4、工业革命(1)工业部门:以纺织业和石油工业为代表。(2)生产方式:在一些先进地区,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3)工业分布:在彼得堡和莫斯科之外,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区。(4)交通运输: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铁路建设很快发展起来。2农业(1)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2)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地位(1)改革后的数十年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2)仍然落后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题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1)根据“二一九法令”内容说明

5、,为什么农民会有这样的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改革的认识。提示:(1)因为“法令”规定农民可以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2)农奴制改革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了俄国政治的缓慢变革,具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但它是妥协的产物,存在明显局限性。主题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1)你如何理解“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2)“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农民为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虽摆脱了地主奴役,却遭受村社束缚。(2)激化了社会矛

6、盾;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了西式军事管理体系。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

7、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对点练1到19世纪80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1861年俄国实施了农奴制改革。这次改革()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实行了君主立宪D扩大了国际市场解析:选B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史实。二、农奴制改革的特点1从背景来看是在战争失败与西方文明冲击下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2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

8、有公民权利,说明其具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3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4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对点练2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表明()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解析:选B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增强国力,其改革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例题(江苏高考)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

9、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

10、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解析第(1)问,结合“解放宣言”的内容从农民获得份地的代价(经济、人身)、农民要求的实现程度等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沙皇政府想要保持独裁

11、专制制度”“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从改革的方式、社会背景、目的等角度分析。第(3)问,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和总结。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一、选择题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揭示了改革的真实意图B表达了地主的愤

12、怒C强调了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D揭示了改革的性质解析:选A题干材料反映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及地主阶级的利益,A项符合题意。2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A客观地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解析:选C1861年改革后,农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没有“一切都变了”,他们还受着一定的约束,还要承担繁重的义务。因此,这位官员的话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

13、响。3列宁说: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的话主要针对的是 ()A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块土地C农民仍然隶属于地主D农民要受到村社的管理解析:选B“解放”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解放后可赎买一块土地,但价格比实际地价高出几倍,所以列宁说“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残酷的掠夺,故B项正确。4观察图片,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农民土地所有制C沙皇政府国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解析:选B图中土地分成两部分,大部分是由地主保留,部分的土地是农奴高价赎买的份地,其所有

14、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故选B。5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解析:选A从题干材料来看,俄国的司法改革注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明显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B、C、D三项的叙述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61861年改革后,沙皇政府在城市中建立了地方自治机关城市杜马。在每四年一次的城市杜马选举中,凡是纳税人,不论出身和有没有封号,一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规定()A把旧贵族排斥在地方自治机构之外B为城市资产阶级进入地方自治机构开辟了道路C进一步扩大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D彻底扫荡了旧势力并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需要解析:选B“不论出身和有没有封号”表明地方自治机关的改革并没有排斥旧势力,由此可排除A、D两项。自治机构的建立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因此,C项的叙述也是不正确的。7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下内容符合列宁观点的是()A1861年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B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C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在壮大D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解析:选D解答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