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0021744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工商管理0801胡 江 宏0802050129 2010年9月1日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近年来,为加快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方便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出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使城乡公交行业健康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眉县隶属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下,行政区域横跨渭河两岸,地形地貌由南向北呈现“七河九原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民坐方便车、坐安全车、坐经济车、坐舒心车,纳入了地方人民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从2005年起,眉县政府各相关

2、部门通力合作,按照便民惠民、城乡衔接,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适度竞争、提升服务的原则,通过加快城乡公路和场站建设,合理调整城乡公交(特指县城至各乡镇及农村乡镇、村的农村道路客运,下同)线路布局和运力结构,规范提升车型档次和经营服务标准,合理确定城乡公交票价,眉县12个乡镇已全部开通城乡公交车,开通城乡公交车的行政村155个,城乡公交车通乡(镇)率和通村率分别达到100%和99%,共开通城乡公交线路94条,其中通往主要乡镇、主要行政村公交线路34条,乡镇至乡镇、乡镇至村的17条,边界乡镇与各县(市、区)的12条,基本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经营方式公交化、经营主体公司化、公交线路网络化”的城乡公交一体

3、化目标,基本解决和满足了农村居民出行困难的问题和要求。让我们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待新农村的建设与城乡客运的发展问题。一、客运市场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提出新农村的建设,它的意义和作用非常明显。其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荣的任务是在农村,城市中除了下岗工人和低收入群体以外,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下一步全面小康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农村。其二,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农村始终会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在那里生活。怎么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怎么把农村家园建设好,让他们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农村公

4、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发展农村客运则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二、我县(眉县)的客运现状(一)通达状况:眉县现有12个乡镇(街办),155个行政村(居委会),863多平方公里,3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4。现有公路通车里程2100公里,班车营运线路36条,营运里程2250公里。这36条线路中有16条的终点为乡镇政府所在地,有8条线路终点到村,贯穿了64个村(居委会),占行政村总数的41。还有15个行政村未有通客车,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二)运力状况:现有客运公司3家,客车180台,从事农村客运的客

5、运车辆310台,5846座.日发班次68个,日发送客运量2.1万人次。(三)站场建设状况:现有二级客运站2个(青化站和槐芽客运站各一个),乡镇五级客运站现有2个(齐镇、青化乡),在建的2个(槐芽镇、常兴),拟建的1个(横渠镇)。现有招呼站5个,拟建12个。现有候车棚7个,拟建8个。原有2个五级客运站(汤峪、金渠)因为种种原因闲置。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一)线路开不通。乡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维护不够、通车数量少,有将近一半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无法投放客运车辆,当地村民无车可乘,步行肩挑,出行困难。原因很直接,就是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五年一定会有一个

6、巨大的变化。(二)经营者开不起。一是经营者投入大、效益低。农村客源分散,客运量呈周期性变化,农民以自然村庄散居,又受季节影响,实载率低。加上高额的税费、油料和修理费用,使经营难于维系。曾有牛坪的杨柳池、梅子垭、下坪太阳山等数条线路开班以后又停下来。二是有的乡村线路开班以后,双排小货车、“面的”、摩托车等充斥其间,原本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客源被低票价的非法营运车辆所截走。雾渡河至樟村坪线路上就有100多台“小面的”和“皮卡”以假亲戚、货主的名誉等方式进行非法载客营运,长期以往,已开通的客运班车就自然而然地开不下去了。(三)农民坐不起。乡村客运线路里程短、路况差、票价相对高。山区农民收入少,往往为节省

7、五毛一块钱而改乘摩托车或者其它廉价的“黑车”,甚至绕“山间小道”步行赶集。(四)乘客不敢坐。一是从事乡村的客运线路大多道路等级低、弯多路急,行驶不安全;二是从事乡村线路的车辆大多技术状况差,有的车辆尽管通过了车辆技术检测,但长期行驶“山间小道”,维修保养跟不上,车况令人担忧;三是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和经验不足,随时可能出现事故。四是司乘人员服务质量较低,坑客、宰客、甩客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乘客不敢坐。(五)村民出行难。一是客运站场设施薄弱,候车条件差。全区等级客运站数量少,大多数乡镇无等级站,只有简易停车场,行政村基本没有停车场,沿线居民点也没有候车棚,村民只好在路边候车,见到什么车就坐什么车,顾

8、不了安全不安全。二是现有的客运班车,不适应村民随时出行和携带农副产品的需要。(六)黑车打不死。乡村客运线路上的“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用的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他们利用农闲时节非法载客,有生意的时候就捞一把,没有生意或遇有执法检查的时候就在家“休整”,灵活机动、随叫随走。即使被查扣,他们也会串通乘客(乡里乡亲的)百般抵赖,造成取证难,执行难,受到处罚后,他们又会变本加厉。四、几点思考(一)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发展运输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

9、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区通车里程、通车质量和候车条件大大改善。但是,与“车头向下、村口始发,四定一挂、程序简化,通村达户、平安到家”的“路站运”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地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一是要认真制定农村道路、客运站(场)、候车亭(棚)等方面的详细规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二是要调动社会力量,加大资金的筹集力度。可以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投资体制,加快乡村公路和乡镇等级客运站、候车棚建设步伐,延伸农村公路里程,开辟新线路,拓展农村客运市场,逐步实现村村通班车、各个乡镇有车站、每条线路上有候车棚。(二)加强客运组织

10、结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促进农村客运健康有序农村客运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决定了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前途,对农村客运市场的管理切忌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针对我区的实际,应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1、线路实行分级分工。把区内农村客运线路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线路为城关至乡镇政府所在地,负责承运主干道上的旅客;二级线路为乡镇所在地至各村组,负责承运乡村线路上的乘客。一级线路严格路牌制,依线营运,公车公营。实行“三定三统一”,即定线路、定班次、定票价,统一车型、统一进站、统一售票。按照区情,线路里程60公里以下的,可以采取不定班次,实行滚动发班。二级线路严格片区制,按区域营运,实行“四制”管理,即一车一

11、线制、一车多线制、一线多车制和循环线路制。按照实际情况,营运里程在25公里以上的,可实行一线一车或一线多车制;2510公里的可实行一线一车制;10公里以下的实行一车多线制。2、运力配置实行因地制宜。营运车辆的车型选配既要与公路等级相匹配,又要考虑车辆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农村客运的实际需求,确保安全。一级线路以19座以上高中级客车为主,普通客车为辅。二级线路以9座以下小客为主,客货两用车为辅。在运力分布上,要按照运行线路的运量适度控制,适应小客车通行的线路尽量投入小客车。3、从业人员实行考核审查。从事乡村客运的驾驶员除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行车经验、取得从业资格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本线路上的村民

12、,一方面他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当地的村民具有深厚的感情,容易化解一些矛盾纠纷,在不知不觉中会显现较好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他可以夜宿农村,“村口始发”,方便村民起早赶集、当天返回。再一方面,非法营运的车辆碍于情面,也不好去与老乡“分粥”。二是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要有热爱乡村客运工作热情,更重要的是要有甘愿为当地父老乡亲服务的忠诚。三是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人员审核上可以由本人申请、当地村民委员会推荐、运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考察确定。4、营运管理推行大众参与。乡村客运线路点多面广,大多“山高皇帝远”,仅靠运管人员鞭长莫及。如果开通后而疏于管理,就会出现新的“乘车难”,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者共

13、同参与管理不失为一个可以探索的新途径。一是事后监督可委托班线终点地村民委员会,对乡村班线的运行情况实行报班制,经营者必须每天向当地村委会报告运行和经营情况,确保班车准时、准班、安全运行。二是运管部门在农村客运班线上聘请线路管理信息员,将该线路上的驾驶员确定为各自线路上的信息员,他们的职责是及时报告各自线路上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监督和举报各自线路上的违法、违规行为,每月书面报告各自线路上的安全生产、道路状况和经营情况,随时报告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运管所客运管理员也应随时抽查各班线的运行情况,使其成为运管部门的“千里眼”。三是发挥运政投诉中心的作用,完善举报热线机制,加大查处力度。5、客运站

14、管理实行社会化。一是客运站建设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按照规划面向社会招标,以加快客运站建设的步伐。二是实行站运分离,最大限度地发挥客运站功能。一家公司既搞班线经营又从事客运站管理,就不可能做到公平排班、按规定结算运费、保证客运站内外的良好秩序。乡镇客运站的管理也不例外。本人觉得客运站管理应当向社会招标或由运管部门直接管理为宜。(三)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力度,增强乡村客运市场发展活力目前,农村客运市场很脆弱,一是客源不充足,运营收入低,二是折旧、税费相对较高,入不敷出,三是油料飙涨,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出台优惠政策迫在眉睫,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扶持:1、准入实行核准制度。一级线

15、路现已基本饱和,以新增、报废更新车辆为主。对二级线路的审批要打破现行“公司制、5台以上规模”的准入门槛,只要经营者申请的二级线路符合区域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拟投入的车辆符合客车技术标准、聘用的驾驶员经过了从业资格培训并经审核合格、道路状况具备通行条件的,一律简化程序给予许可。2、税费实行减免政策。由于通村客车运距短、客源少、票价低、成本高,特别是山区运行燃油消耗高,对于服务乡村的客运车辆,各级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或减免或优惠车辆的客运附加费、工商管理费、公安交警的年检费、税务部门的运输税、保险费等。(四)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农村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和驾驶员的个人素质是保证安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要保证农村的客运安全。一是要把好驾驶人员的准入关,没有从业资格的一律不得进入市场;二是要严把车辆技术关,参营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车辆技术检测,凡达不到技术标准的一律不得参营。三是要加强维修质量的管理,特别要严厉打击路边无证修理店,防止为图方便“病急乱投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发展农村客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埋下心来,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真正想农民兄弟之所想。真正把农民兄弟的出行疾苦放在心上,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造福于民,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客运发展的双赢。转贴于中国论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