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江苏专 B)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 .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21706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江苏专 B)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江苏专 B)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江苏专 B)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江苏专 B)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江苏专 B)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江苏专 B)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江苏专 B)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 .ppt(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5 生物进化 高考生物 江苏专用 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 2018江苏单科 4 2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 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 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 则形成了新物种 D 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 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 江苏卷题组 答案 A 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 故子代纯合体的比例较高 A正确 各种 类型的突变均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错误 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 与原 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 没有形成新物种 C错误 小群体极易因遗传漂

2、变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 变 D错误 知识归纳 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时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种群非常大 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 后代 无迁入和迁出 自然选择对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无作用 无遗传漂变等 2 2016江苏单科 12 2分 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 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 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 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 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C 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C选项正确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突变 的结果是产生新基

3、因 但突变生物与原生物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B D选项错误 据图中信息 知 野生型昆虫细胞的靶位点与杀虫剂结合后 杀虫剂进入细胞内 说明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并 不会形成抗药靶位点 pen基因突变型昆虫细胞的抗药靶位点不能与杀虫剂结合 说明抗药靶 位点的形成可能与靶位点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A选项错误 名师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图示理解抗药性形成的机理 抗药靶位点是基因突变的 结果 不是杀虫剂作用后的结果 杀虫剂起选择作用 而不是诱导作用 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 的条件 可根据两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3 2014江苏单科 8 2分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 结果显示

4、70 的致病 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 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 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 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 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 B 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 A错误 B正 确 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与细菌耐 药性无关 C D错误 易错警示 抗生素所起的是 筛选 作用 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种类和剂量的滥用 使耐药菌 存活下来 其后在反复的 筛选 作用下 细菌的抗药

5、性不断增加 考点2 共同进化与多样性的形成 2017江苏单科 7 2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 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 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 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 A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种群中的一个个体一般不会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 基因 A错误 亚洲人和澳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 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B正确 在自然选择或人工 选择的作用下 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

6、机会多 种群中相应基因频 率也会不断提高 C正确 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 越低等 越年轻的地层 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越高等 D正确 B组 统一命题 省 区 市 卷题组 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 2016北京理综 3 6分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 F区豹种群仅剩25只 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 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 十年 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 在此期间F区的 A 豹种群遗传 基因 多样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物种丰 富 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 A 因地理隔离形成

7、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 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 一定的差别 因此 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 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 A项正确 从题干中无 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 B项错误 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 未产 生生殖隔离 仍为同一物种 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 物种丰 富 度不发生改变 C项错误 F区在 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 D项错误 2 2015课标 32 9分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 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 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为 理

8、论上 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 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2 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 且比例为2 1 则对 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 第一代再随机交配 第二代中Aa 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答案 9分 1 1 1 1 2 1 0 5 每空2分 共6分 2 A基因纯合致死 1分 1 1 2分 解析 1 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 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Aa且雌雄个体数目 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 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 1 1 从理论上分析 Aa随机交配相当于Aa自 交 故产生的第一代中AA Aa aa的数量比应为

9、1 2 1 A基因频率为0 5 2 依据上述分 析 若产生第一代中不是1AA 2Aa 1aa 而是2Aa 1aa 则可推知 该群体存在显性纯合子 AA 致死现象 由第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计算A a所占比例为 A 1 3 a 2 3 故第二代中 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 2 1 3 2 3 2 3 2 3 1 1 疑难突破 解题的关键是对 随机交配 的理解 它指的是种群所有类型个体的相互交配 考点2 共同进化与多样性的形成 1 2014广东理综 3 4分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 如图 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 这种兰花的传粉 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蛾

10、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 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答案 C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 A错误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 B错误 口器与花矩的 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正确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吸食花蜜不会使蛾的口器变 长 D错误 2 2014北京理综 4 6分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 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 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 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 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 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 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

11、法推断出 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 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 共同 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答案 C 该生态系统中引入兔病毒 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了选择 A正确 强毒性病毒 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使病毒的寄主减少 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B正确 病毒和兔 之间相互选择 共同进化 中毒性病毒比例提高的同时 兔的抗病毒能力也升高 C错误 病毒的 传播需依靠蚊子 所以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 D正确 3 2018课标全国 29 10分 回答下列问题 1 大自然

12、中 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 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 物的机会 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 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 收割理论 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在这个 过程中 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 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 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 1 协同进化 或答共同进化 2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 为其他物种的生 存提供机会 3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共同进化等相关知识

13、 1 大自然中猎物与捕食者在逃脱被捕食和捕食 过程中相互选择 共同进化 2 根据 收割理论 分析 食性广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 物种 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食性广捕食者 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3 太阳能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态系统 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来获得能量 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知识归纳 从不同角度理解共同进化 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共同进化 可以通过不同生物间的种间互助 如某种长有细长花距的兰花与生有细长口器的蛾 或种间斗 争 猎豹与斑马 实现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

14、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 2011江苏单科 6 2分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 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 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答案 C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 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 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和自 然选择均可改变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种群大小没有一定的关系 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 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故C正确 2 2010江苏单科 12 2分 根据现

15、代生物进化理论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 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 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 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 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答案 D 人工培育的新物种有的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 A项错误 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 然选择的方向 与变异方向无关 B项错误 冬季来临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 是因为相关酶 因温度降低活性降低而使可溶性糖不能转化成其他物质 而非为防冻害 C项错误 受农药处理 后种群的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 与不抗药的个体相比 其有更多机会通过繁殖将基因传递 给后代 D项正确

16、 3 2009江苏单科 20 2分 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 a2 经过漫长的进化 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 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 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 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和d存在地理隔离 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 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 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 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 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 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 则c和d是不同物种 答案 B 判断是不是一个物种的标准是 两个种群间能否随机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 基 因频率不同只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 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 形成新物种 新物种的形成一般 先经过地理隔离而后产生生殖隔离 但经过地理隔离不一定就产生生殖隔离 没有地理隔离 时 由于c和d基因库的差别也可产生生殖隔离 4 2015安徽理综 5 6分 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 个体间随机交配 没有迁入和迁出 无突 变 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 a基因频率为20 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 a基因频率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