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2167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歌颂了世界各地无数国际主义战士奔赴前线,大力支持当地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该作品历史背景是 ()A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B西班牙内战C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D日德兰海战解析:选B根据“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国际主义战士”以及“1940年”等关键信息判断,海明威指的是1936年开始的西班牙内战。2读下表,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时间1928年193

2、0年1932年纳粹党党员10.8万35万85万国会议席12107230国会名次921“大萧条”的出现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德国人的民族情绪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ABCD解析:选D表格反映了在19281932年间,德国纳粹党人数激增,在国会中的议席越来越多。1929年经济大危机便利了纳粹的扩张,故正确;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故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重,德国人的民族复仇情绪高涨,故正确;直到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名次才位列第一,并非“长期”,故错误。D项符合题意。3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

3、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解析:选B德国吞并奥地利是武装占领,不是大国出卖小国主权,故A项错误;慕尼黑协定是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故B项正确;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是慕尼黑协定的结果,不是事件本身,故C项错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德之间签订的,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41935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1939年

4、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下列对这一历史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它在欧洲战场上有利于英国B它“新”在取消了原来武器禁运的限令C它的通过并不代表美国已放弃孤立主义政策D它是在德军发起西线进攻背景下做出的决定解析:选D材料信息显示,美国1939年修改中立法,而德军发起西线进攻应是在占领波兰之后的1940年,因此D项不是背景。A、B两项符合史实;1939年,美国还没有参战的意图,C项正确。5戴高乐将军在著名的“6月18日号召”中讲道:“我,戴高乐将军,此刻在伦敦,我请现在或即将在英国领土上的、带着武器或不带武器的法国军官和士兵我请你们

5、与我联系。不论如何,法国抵抗运动的烈火不应熄灭,也不会熄灭。”这一号召发表的时间最早应该是在()A1939年 B1940年C1941年 D1942年解析:选B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战场主要在波兰,故A项错误;1940年战场开始扩大,北欧各国、法国相继沦陷,欧洲大陆陷落,戴高乐在英国组织,故B项正确;1941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国家卷入,故C项错误;1942年主要战场开始发生转折,故D项错误。6如图为20世纪美国画家亨利科纳设计的宣传海报。下列各项对这一海报的理解,错误的是()A其创作不可能早于1941年B反映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C描述的是阿拉曼战役D坚信反法西斯战争必将胜利解析

6、:选C根据图片中美、英、苏、中等国国旗以及英文单词“UNITED”,可知为联合国家共同宣言(1942年1月),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是英国对德意联军发起的攻击,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该宣言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下图中“日本干了件什么蠢事”是指()A制造“南京大屠杀” B对美苏不宣而战C轰炸美国本土 D偷袭珍珠港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往美国牛仔屁股上捅一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8第二次世

7、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解析:选A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关系。首先题干确定的范围是“军事上”,可依此排除与经济相关的B、D两项;其次依据“既合作又斗争”这一条件排除只反映“合作”的C项。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既体现了盟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又体现了英美等国担心苏联的军事力量因战胜德国而过度膨胀的斗争,因此答案为A项。9这次会议是二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

8、后一次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其内容主要是讨论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包括战后肃清纳粹主义,重建德国经济,以及德国战争赔偿等问题。据此判断,这次会议还讨论了()A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B重申开罗宣言的必要性C协同对意作战的问题D签署大西洋宪章的意义解析:选B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题干中“二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的信息可判断出这次会议是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A、C、D三项与波茨坦会议召开的时间不符,故排除。 10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不包括

9、 ()A纵容侵略势力最终既害人又害己 B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可演变成正义战争C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密切合作D组成统一战线是打击人类共同敌人的重要手段解析:选B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会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性的战争性质也不会改变,B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6分,第13题18分,共50分)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

10、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

11、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6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可从德国的战略战术、战争的非正义性、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民众一心的角度去回答。第(2)问,据材料“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可得出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据材料“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可得出打击了德国的侵略气焰,结合所学可知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答案:(1)原因:德国战略战术的落后;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失道寡助

12、;英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军事技术;德国低估了英国实力;英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答出三点即可) (2)意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打击了德国的侵略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在全面地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

13、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新观点综述(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的务实性。(6分)(2)结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史实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0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大西洋宪章对国家领土、人们自由的肯定,对侵略行径的谴责,在当时法西斯国家日益扩张的情况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推动反法西斯国家摒弃意识形态的差异,在抗击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在一起,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第(2)问,结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史实说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从中国对日宣战

14、,抗击日本法西斯主力,减轻盟国其他战场压力,以及参与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参加二战后期重大国际会议,从而加速二战胜利的进程方面作答。答案:(1)说明:大西洋宪章中“所有国家”的表述,表明摒弃了意识形态的隔阂,有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推动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2)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1942年1月,中国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成员国,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二战后期,中国加强了与盟国间的合作,签署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答出其中三点即可。)13阅读下

15、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莱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1933年6月提供了2.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32艘战舰的制造。到了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 摘编自詹姆斯M莫里斯美国海军史材料二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迈出了通往东京的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到1944 年时,美国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和关岛,使日本本土诸岛处于新型B29轰炸机的航程之内。1945年8月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