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置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2016备案稿)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021189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处置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2016备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应急处置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2016备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应急处置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2016备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应急处置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2016备案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应急处置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2016备案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处置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2016备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处置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2016备案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xxxx有限公司应急预案事故风险评估 2016年8月25日 . 专业word可编辑 .目录应急预案风险评估说明1一、评估目的2二、 评估原则2三、 评估组织2四、 评估过程2五、风险评估范围2六、评估结果31、火灾爆炸32、机械伤害33、物体打击44、触电伤害45、中毒窒息56、高处坠落57、车辆伤害58、自然灾害69氯气泄漏610、放射源事故8七、 预防控制措施9 . 专业word可编辑 .应急预案风险评估说明 为进一步降低和消除公司各类事故带来的灾难,我公司特编制应急预案事故风险评估,以便于发生事故后遵照执行。 编制应急预案事故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在公司一旦发生事故后在抢险救援

2、方面有章可循,避免因慌乱而耽误救援时间,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评估目的 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分析生产安全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或减少事故危害,确保安全作业,由公司风险评价小组进行风险评估。2、 评估原则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在组织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从思想和形式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可用。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估不是目的,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才是目的。评估过程中,应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建设性的开展工作。3、 评估组织风险评价小组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总务处、生产处、保卫处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风险评价小组

3、名单风险评价组职务部门职务姓名电话评价组组长总经理评价组副组长生产副总行政副总组员安全科长生产处长设备处长供应处长保卫处长总务处长生产副总办公室主任行政副总劳资科长4、 评估过程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2、收集分析资料、现场勘察3、组织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4、评估汇总交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五、风险评估范围评估范围主要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主要包括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的生产工艺装置和储存设施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系统的风险金性别是和分析。六、评估结果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窒息、触电、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等。 1、火灾爆炸事故类型 根据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和条件分析,可能造成发

4、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1.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违反操作规程、违章安装电气设备、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检修现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等。2.客观因素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雷击、设备、材料质量、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因素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公司生产过程中,维修过程或使用到产生明火散发的设备(焊机、气焊、角磨机等),公司制浆原料为木材、商品木片等均为可燃物,在抄纸车间和成品仓库,各种纸品也是可燃物,一旦遇到明火容易造成火灾的发生,设备使用的润滑油和电气设备也存在火灾的发生隐患,如果发生火灾,将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生产和公司财物的安全,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危机人身安全。 2、机械伤害 生

5、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如输送机,机械设备的联轴器转动部分、皮带传动部分若没有防护罩或防护罩损坏或检修拆下防护罩,未及时恢复,由于设备高速运转,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类型 对设备检修工艺以及检修设备的构造不熟悉、使用工器具的不符合国家要求、工器具的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的维护检修质量差或不及时等,均有可能造成机械伤害。机械伤害类型包括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或卷入、或刺伤、摩擦或磨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碰撞或跌落等。危害程度分析 生产现场所有转动机械处,在运行或检修过程中,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危害程度:撞伤、碰伤、绞伤、咬伤、打击、切削等伤害,会造成人员

6、手指绞伤、皮肤裂伤、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轧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造成死亡。3、物体打击事件特征(1)在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砖瓦、木块等物从高处掉落伤人;(2)人为乱扔废物、杂物伤人;(3)起重吊装、拆装、拆模时,物料掉落伤人;(4)设备带“脖运行,设备中物体飞出伤人;(5)设备运砖中,违章操作。危险性分析 使用电动工器具的切割作业时,部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 手锤、大锤等工具打击伤害。高处落物引起的打击伤害:包括水塔、烟囱、高层建筑冬季结冰坠落,物资 库房货架等落物,储煤场大煤块滚落等。 电动、气动、液动阀门等机械控制部分在阀门开关时造成的打击伤害。 旋转设备修

7、后试运时转动部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 4、触电伤害 生产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的大量使用,如果这些设备保护接地不好或者失效、漏电等,可能导致设备带电,会导致操作人员触电,发生触电事故。事件特征(1)触电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人体直接接受电流能量将遭到电击;(2)电能转换为热能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受到烧伤或灼伤;(3)人体在电磁波照射下,吸收电磁场的能量也会受到伤害等。(4)触电事故的特点是事故发生突然、时间短、后果严重。危险性分析 使用电动工器具时,电动工器具外壳漏电。电气设备外壳漏电。电灯开关、插座破损,带电部分外露。员工劳动保护使用不恰当。带电作业。临时用电使用的设施、设备不符合要求。在电气设备的

8、检修和维护过程中,缺少电气危险警告标志。检修、检查或操作过程中忽视安全措施。 5、中毒窒息 生产过程中,若安全卫生防护措施不完善或违章操作,进入罐、池、地坑等受限空间存在中毒窒息危险;事件特征(1)有限空间内含有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2)有限空间内的氧气被消耗或被挤出导致氧含量过低引起缺氧,如动植物呼吸、电焊大量消耗氧气等情况。(3)有限空间内积聚了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会引起燃烧爆炸。(4)其他任何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情况。危险性分析 在容器、槽箱、锅炉烟道、排污井、地下沟道及化学药品储存间等有限空间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引起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以及有毒气体

9、急剧增加导致作业人员昏倒、急性中毒、窒息伤害等。 6、高处坠落 登高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不戴安全带,临边洞口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可能会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高空坠落人身伤亡事故在生产过程中属于常见多发事故,事故多发生在临边作业、和独立悬空作业区域,高空坠落事故中施工人员从高处作业区域坠落,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损伤。高空坠落时,足或臀部先着地,外力沿脊柱传导到颅脑而致伤;由高处仰面跌下时,背或腰部受冲击,可引起腰椎前纵韧带撕裂,椎体裂开或

10、椎弓根骨折,易引起脊髓损伤。脑干损伤时常有较重的意识障碍、光反射消失等症状,也可有严重合并症出现。 7、车辆伤害 厂区空间受限,道路狭窄,现场车辆、人员较多,速度过快或违章作业均可能导致车辆伤害事故。8、自然灾害洪水、地震、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危险。事故类型 防台防汛事故指因台风、暴雨、洪涝或潮汛等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主要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和潮汛等事故类型。危险程度分析台风、暴雨、洪涝和潮汛事故是常见的事故,特别在沿海地区的春、夏季节常有出现。公司地处海边,如果防御不到位,一旦发生台风、暴雨、洪涝和潮汛事故,将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生产全过程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

11、,将防台防汛列为公司生产安全的重大危险因素。9氯气泄漏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公司制浆车间每天制漂需使用2吨左右氯气。现每天存有氯气瓶10个,总储量10吨。一般性泄漏:因操作不当引起氯气泄漏,波及生产区,由于公司24小时专人监护,能很快处理。严重泄漏:可能因操作失控、部件失修、腐蚀损坏等原因造成氯气泄漏,造成事故,波及到周围地区。液氯危险源辨识和评估液氯重大危险源辨识液氯重瓶的正常库存量约为10吨,存贮量在国家标准GB18218-2000规定的临界量值5吨以上,故被定为公司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发生的季节氯气的危险特性(1)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在阳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

12、会发生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2)健康危害:根据剧毒化学品目录氯气属于剧毒品。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处,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衬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等

13、。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根据以上氯气的危险特性,氯气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是氯气泄漏导致的中毒事故,主要原因是压力容器的爆炸或泄漏。可能发生的季节盛装液氯的设备、液氯气化发生器、管道等都是压力容器,根据季节的变化,结合生产工艺设备的运行状况,参照历年及同行业事故案例,可能发生氯气中毒事故应多数在夏季,主要原因:夏季天气温度高,致使压力容器内压增大,如遇到承压能力不足、设备腐蚀老化严重、操作不当等因素易导致氯气泄漏而发生中毒事故。严重程度分析液氯储存瓶破裂后氯气会生成有毒蒸气云,它在空气中漂移、扩散,直接影响现场人员并可能波及居民区。大量液氯泄漏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液氯沸点为34.5,常温

14、下以气态形式存在,为便于储存一般经加压液化后贮存在储瓶内。液氯属于剧毒气体,受热后罐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受热后容器内压增大,泄漏可导致中毒;有毒,不燃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等。由以上特性可知液氯储瓶一旦破裂或操作不当导致液氯泄漏,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扩散而带来严重危害。导致液氯贮瓶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1)液氯贮瓶超量充装导致的超压爆炸。(2)液氯贮瓶防晒降温等防护措施不完备导致的超压造成的爆炸。(3)液氯贮瓶因未定期检测设备老化或材质问题导致爆炸。(4)操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阀门、瓶嘴断裂导致氯气泄露。10、放射源事故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放射源管理不善造成丢失事故,可是接触人员受到放射源伤害;(2)操作规程不完善,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作业,使作业人员受到辐射伤害。(3)未经过放射源安全培训教育,使作业人员受到辐射伤害。放射源基本情况辐射危险源和要害岗位的基本情况:(1)抄纸一车间、二车间各使用1枚氪85的放射源;抄纸三车间、四车间各使用1枚镅241的放射源。(2)抄纸一车间使用的1#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